返回

第六章 光绪帝的密旨

首頁
    派人前去通知索克魯。

     當晚,索克魯包下鴻賓酒樓的整個二樓,命賀捕頭親自看守樓道,不許任何人上樓來打擾。

    他在二樓位置最好的雅間裡設宴,親自款待歸來的胡客。

     胡客心情不好,胃口也就不好,隻随意動了動碗筷杯盤,就不再理會滿桌的美酒佳肴。

    他知道,索克魯包下整個二樓共八間雅間,絕不僅僅隻是為了吃一頓飯。

    所以他停下筷子後,就安靜地靠着椅背,等待索克魯把話題引入正軌。

     酒過半晌,索克魯取出兩張票樣,對胡客說:“這是半個月後去日本的船票,事成之後,你可以帶上她去海外避一避風頭。

    當然,如果你們不想遠走海外,我會給你們安排國内的去處。

    你先把這兩張票拿着。

    ” 待胡客接過船票,索克魯又說:“自從‘庚子西狩’的途中遇刺之後,老太婆從此學了個乖,減少了在大場合露面的次數,再加上最近幾個月京城發生了不少怪事,如今紫禁城守備森嚴,除了極少數心腹親信外,大多數人連入宮的機會都沒有,更别說面見老太婆了。

    ”雖然包下了整個二樓,但畢竟身處人多混雜的酒樓,不是禦捕門大獄裡的秘密石室,所以索克魯不敢直言慈禧二字,代之以“老太婆”三字,倒也含了譏諷之意在其中。

     “想接近老太婆,唯有等到她過壽之時。

    那時百官朝賀,歌舞鬥豔,雖有禁軍保護,但人員複雜,是以有機可趁。

    可她的壽辰在十月,還有大半年的時間,我們可等不了那麼久。

    不過,”索克魯語氣一變,“最近京城發生了震驚朝野的‘三大案’,雖然令紫禁城加強了守備,卻也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 胡客想起一個多月前,押着鐵良進京那天,城裡滿大街的告示牌上,貼滿了通緝“三大案”兇手的懸賞令。

    胡客雖然來北京城有一段時日了,但進城當天就遭遇黑衣人的算計,後得索克魯救命,此後一直被關在禦捕門京師大獄裡養傷,出來後就直接去報仇,所以始終沒有機會了解“三大案”是怎麼回事。

    這一次通過索克魯的講述,總算得知了“三大案”的來龍去脈。

     當初胡客在北方接連刺殺七位朝廷命官後,禦捕門奉旨緝拿兇手。

    當賀捕頭和曹彬率領一批捕者南下追捕胡客時,遠在北方的京城,接連發生了三宗撲朔迷離的滅門兇殺案! 第一宗案子,發生在弘騰煙館。

    崔承德夫婦在三号私房的煙床上,被刺身亡。

     第二宗案子,發生在孟家飯莊。

    崔延壽一家三口在此用飯時,全部中毒而死。

     第三宗案子,發生在光華戲院。

    柳青及其妻子餘湄兒在後台被殺,一刀斃命。

     這三宗案子,發生在短短的三天之内,相互間隻間隔一天,前後總共有七人被殺,其中餘湄兒死的時候懷有身孕,所以實際上又是七屍八命。

     按理說,三件兇殺案的死者,既非朝廷重臣,也非皇親國戚,沒有理由激起太大的波瀾。

    但實際上這三件案子卻在極短的時間内制造出了無與倫比的轟動,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三件案子相互間休戚相關,并且共同指向了同一個人——崔玉貴。

     崔玉貴,時任宮中的二總管太監。

    此人早年淨身進京,在慶王府當過太監,後來宮中為迎合慈禧,成立了升平署戲班,崔玉貴因身手不錯,被推薦入宮,進入戲班子演戲。

    因他演得讨好,博得了慈禧的歡心,再加上又是李蓮英的同鄉,所以從此得以發迹,很快平步青雲,升任二總管太監,授三品銜,成為慈禧身邊的紅人。

     自古以來,太監就沒有生育能力,隻能靠收養義子,使自己名義上得以傳宗接代。

    崔承德和崔延壽二人,就是崔玉貴所收的義子。

    而柳青和餘湄兒,則是跟随崔玉貴學京劇的徒弟。

     三天内接連發生三件兇殺案,死者都與崔玉貴有關,很難說這隻是巧合。

    坊間猜測,兇手定與崔玉貴有深仇大恨,隻因崔玉貴常年在宮中行走,極少露面,且出行都有衆多護衛保護,不好下手,所以這才接連殺死與崔玉貴最親近之人,連小孩和腹中的胎兒也不放過,大概是覺得讓崔玉貴家破人亡還不夠,要他“斷子絕孫”才甘休。

     這等人倫慘劇從天而降,年近半百的崔玉貴如何承受得住?他日夜恸哭,數日不振,竟險些因此一命嗚呼。

     死去的三家人,平日裡仗着崔玉貴的權勢,驕橫自大,死了倒也沒人覺得可惜,甚至有不少人拍手稱快。

     但官府的反應就不同了。

     因死者系崔玉貴的親屬,官府追查兇手時相當賣命,但始終查不到線索。

    兇手就像是一陣風,來去無影,過往無蹤。

     眼看三件案子就要随着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平息,偏偏在這時候,紫禁城裡發生了詭異的“鬼影事件”,一下子令三件案子再度被炒熱,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不知從哪一天起,紫禁城内忽然有風聲走出,說接連數日,宮中都有女鬼出沒。

    據說有宮女在宮牆下看見過一個穿白色滿服的女子出沒,還有看守瀛台的太監看見一個白衣女子在中南海的冰面上飄蕩。

    傳言者言之鑿鑿,聽受者将信将疑。

    于是乎,珍妃冤魂不散的說法,在北京城内不胫而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