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位珍妃,那倒真是一出人間慘劇,也難怪一出現冤魂鬼影,宮中的宮女太監們第一個就會往她的身上想。
這位大名鼎鼎的珍妃,就是當朝皇帝光緒的寵妃他他拉氏。
七年前,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慈禧囚禁于頤和園的玉瀾堂,後遷囚于中南海上的瀛台。
作為光緒最寵愛的妃子,珍妃的下場和光緒一樣,也遭到了囚禁,先是囚禁于紫禁城内的北五所,後遷囚于景祺閣。
由于光緒長久以來的不合作,慈禧在囚禁光緒後,産生過廢帝另立的念頭。
然而,自從戊戌變法之後,西方列強一直高度關注中國的政局。
對西方列強而言,一方面,保持中國政局的穩定,有助于他們從中國攫取利益,而皇帝的更換,無疑隻會造成政局的動蕩,制造不穩定的因素;另一方面,讓年輕而又開放的光緒當政,不再實行某些排外或閉關的政策,更有利于他們從中國獲利。
因此,早在戊戌變法剛剛失敗時,英國公使窦納樂就直截了當地向李鴻章發出警告,不可對光緒輕舉妄動。
在這種壓力下,慈禧雖有廢黜光緒的想法,但也隻能采取溫和的手段徐徐圖之,不敢操之過急。
光緒二十五年,慈禧将端郡王載漪的次子,十五歲的溥俊封為大阿哥,實際上就是立其為皇儲,作為大清的皇位繼承人。
接着,為了給大阿哥繼位做鋪墊,慈禧對外大張旗鼓地宣布光緒已經病重。
各國公使不相信慈禧的話,要求派一位醫術高超的西醫為光緒看病。
慈禧起初不同意,但後來迫于廣泛的輿論壓力,勉強同意讓法國名醫德對福入宮,為光緒看病。
這位法國醫生在看完病後對外宣稱:“皇帝血脈正常,沒有任何病症。
”并将診斷結果公布在報紙上。
如此一來,慈禧的騙局被徹底戳穿,冊封大阿哥的決定遭到了所有外國公使的強烈反對,并一緻表示絕不承認溥俊的大阿哥身份,甚至有傳言稱,洋人要“勒令太後歸政”。
這讓慈禧惱羞成怒,對各國公使懷恨在心。
恰巧在此時,山東地界的義和團打出扶清滅洋的旗号,如火如荼地開展反洋教鬥争。
慈禧從中看到了機會,密令直隸總督裕祿放義和團入京,利用義和團來攻打各國使館,在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勝利後,慈禧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發布《宣戰诏書》,言道:“與其苟且圖存,贻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正式對英美法等十一國宣戰。
在經曆最初的小範圍失利後,西方列強調集了多達三萬人的軍力,組建八國聯軍,對清廷展開反擊。
一旦動起真格的來,在那個武器裝備足以決定一切的年代裡,腐朽落後的八旗軍和赤膊上陣的義和團脆弱得不堪一擊。
于是,在短短兩個月後,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城。
慈禧慌忙攜光緒從西華門出逃,駕幸西安,史稱“庚子西狩”。
臨行前,因珍妃跪求皇帝留京,主持京城事務,觸怒了絕不可能讓光緒掌握實權的慈禧,慈禧遂對珍妃動了殺心。
慈禧是一個隻要敢想就一定敢做的女人。
于是在庚子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崔玉貴從慈禧那裡獲得了命令。
這位綽号叫“催命鬼”的太監,将珍妃從景祺閣後面的小院裡放出來,以“洋人入城,免受污辱”為由,将珍妃架到八寶琉璃井前,活生生将她推入井中,因怕珍妃爬出,竟在井口上壓了一塊巨大的圓石。
珍妃死後,屍體在井裡泡了一年有餘。
直到第二年辛醜回銮後,經瑾妃再三請求,慈禧才派人移開八寶琉璃井上的圓石,打撈起珍妃的屍體,重新裝殓厚葬,并将殺死珍妃的罪責一股腦兒推到崔玉貴的頭上,象征性地削去崔玉貴二總管太監的職務,送還慶王府,但不久後又将他召回宮中,官複原職,仍留在身邊伺候。
這件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隻因當事人涉及慈禧,人們隻敢竊竊私議,不敢公開談論。
轉眼四年過去,此事已經告一段落,偏偏此時“三大案”發生,偏偏被殺的人都與崔玉貴有關系,偏偏紫禁城中又出現了冤魂鬼影,所以京城一下子就熱鬧了,“三大案”的輿論影響也随之急劇升級。
人人都在說,“三大案”的兇手是珍妃的冤魂,是珍妃的冤魂回來找崔玉貴報仇索命了!
這還沒完。
據崔承德家中的仆人說,自從崔承德夫婦死後,一到晚上,崔承德的卧房裡就會傳出窸窸窣窣的奇怪響聲,吓得仆人們一到晚上就鎖在自己房裡不敢出來,而崔延壽家中的仆人更是發現,後院一口水井裡的水,不知為什麼竟變成了鮮紅色,水質粘稠,帶着一股腥味兒,根本無法飲用。
這些風言風語全都傳入了慈禧的耳中,作為害死珍妃的幕後推手,年事已高的慈禧不免有些疑神疑鬼。
她命令相關官員火速查辦此案,但左查右查,一兩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任何頭緒。
和慈禧一樣,崔玉貴同樣擔驚受怕到不行。
因義子崔承德家中一到夜晚就不安甯,坊間傳言是崔承德的鬼魂在作祟,為了讓義子的亡靈安息,崔玉貴命仆人前去九虛觀,将道士田景池請來,準備在崔承德的卧房裡做一場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