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旅行

首頁
    微微地晃動着,偶然向窗外看去,我注意到戶外的景色似乎也在變化着。

     “今天早上,村公所地基下面有石頭冒出來,明天可能會直接沖垮地基,所以,村裡人現在正在派拖車移開村公所。

    ”戶田若無其事地解釋說。

     “什麼?!” “不用擔心,我們這裡的人操作起來很娴熟的。

    ” 戶田的回答和客人們的疑慮牛頭不對馬嘴,簡直扯不上邊。

    

04

在戶田的引導下,觀光開始了。

     村裡随處可見拖車穿梭于待轉移的住宅和店鋪之間。

    打眼看去,整個村子就像配備了機械裝置的玩具一樣。

     據戶田說,村裡所有的建築風格都是效仿火撐子(爐上支鍋用的一種竈具)建造的,在距離地面一定距離的地基上搭建起高腳屋式的房屋。

    看起來就像因為不知道石頭會從哪兒冒出來,所以很早就形成了這種特殊的建築風格。

    村民們每天早晚都要确認地基下是否有石頭冒出來,一旦發現,便立即上報村委會,并借來拖車,開始搬家。

    有的房屋稍微錯開一點兒距離即可;有的則不行,由于石頭從屋子正下方冒出,這時,就隻能移動整個房子,選擇村裡的其他地方重新安家。

     “但問題是,石頭生長的速度快慢無法預知。

    ”戶田說着說着不由自主地歎了一口氣。

     有人插問了一句,“村口的那根石柱,長到那麼大用了多久?” “兩個晚上!” 戶田的一番話,引起一片嘩然。

     “昨天早上剛冒出三根手指,而且隻看到指尖。

    誰知才過了一個晚上就長成那麼大,連我們也萬萬沒有料到。

    有的石頭則長得很慢,往往一個月過去才剛剛冒出點兒尖兒,一般情況下,大都需要長五六天。

    ” 客人們面面相觑,對戶田說的一切都半信半疑,一面走一面轉着腦袋瞄着那些石柱。

    有一條名為“猜拳小道”的地方,放眼望去,沿着坡道兩面,清一色形如“石頭——剪子——布”般的石手排成一列,齊刷刷地排開,景象蔚為壯觀。

    另一處被命名名“對折廣場”的地方則更為奇特,兩根沖天而起的石指和斜刺過來的石手交叉,恰好握在一起,形成一個折疊的怪異形狀。

     “石頭像這樣瘋長下去,那村子裡豈不是全被石頭占了?”有人不解地問道。

     戶田點了點頭,“這些石柱各自都有一定的壽命,個别的石柱相當長壽,它們會無限期地長在某個地方;但普通的石柱,一般隻要經過幾個月到半年的光景就會自然倒塌。

    ” 這樣的解釋,地圖上的日期标志就不言自明了。

    也就是說,村裡住宅的位置和石柱所在的位置因日期不同發生變化,所以,村裡就沒有固定的地圖了。

     中途經過一些地方,橫七豎八地躺着一些破碎的石手,村民正忙着把它們收集起來,加工制成類似磚瓦的東西。

    不用說,那些石材都是一些已經倒塌的,或者石柱的三分之二業已碎裂的石頭,用這些石料制成石材或許也是W村長久以來形成的傳統吧。

    這些制成的石材,既能用來修補被新長出來的石柱破壞的石牆,還可以充作建造新家所需的材料。

    據村裡有學問的人講:這樣做也能将村裡石頭的數量控制在合理範圍。

     那麼,石頭的生長或長出的位置有規律可循嗎?有人問。

     戶田搖了搖頭,“村子對多年的數據進行過分析,但是直到現在仍沒有找到可以遵循的規律。

    今後也一樣,沒有人知道什麼時間,石頭會從哪兒冒出來。

    ” “地下的情況怎麼樣?沒有人挖開試試嗎?” 仍舊是那個懷疑者發問道。

     瞬間,戶田的目光黯淡下來,但馬上又恢複了平靜。

    他再次搖搖頭,答道,“很久以前,村子裡的一位長老曾經試着挖過,可是不管怎麼挖,最終石頭還是會冒出來。

    後來,就沒有人那麼做了。

    據說挖開的地下隻能看到古老的岩石,除了弄明白石頭是從岩石裡長出來的外,其他的仍一無所知。

    ” 聽他講得這麼肯定,懷疑者略微露出一絲不滿,然而也隻好沉默着作罷了。

     世界上竟然存在如此奇妙的景觀:有的石柱剛剛長出一半,有的生長速度很快,有的生長緩慢,而長出來的石手卻多達30根之多。

    沿途所見,景色各異。

    最後,戶田帶領觀光團向村子的最深處走去。

     那是一片蔥郁茂密、狹小而陰郁的黑森林。

    其中,赫然豎立着一隻碩大的石手,手掌張開,伸向空中,仿佛時刻準備接受來自上天的饋贈一般。

    從遠處眺望,拔地而起的石手仿佛籠罩着神秘的黑光,聳立在衆石之間,顯得格外卓爾不群。

     “這塊石柱應該是村裡最古老的石頭了,迄今為止,它從來沒有倒塌過。

    村裡有一種說法,嬰兒出生時,隻要把孩子放在這塊石頭上,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