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蓮妮動身去斯皮納龍格時,安娜十二歲,瑪麗娅十一歲。
吉奧吉斯要單槍匹馬對付家務,更重要的是,要在女孩們沒有母親的情況下把她們撫養成人。
在兩個孩子中,安娜一直比較難帶,甚至在她會走路之前,就很任性,任性到有點難以控制,從她妹妹出生之日起,生活似乎就讓她十分狂躁。
所以吉奧吉斯絲毫不覺奇怪,自從伊蓮妮離開家後,安娜愈發狂暴地反叛,隻因她是長女。
她拒絕操持家務,拒絕繼承母親的衣缽。
她讓父親和妹妹痛苦地明白了這點。
瑪麗娅性格娴靜。
她和姐姐這種脾氣的人不可能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即使她出于本能不得不反抗安娜的壓迫,她還是成了家裡的和事佬。
她不像安娜,從不小看家務活,很自然就熟練了,有時甚至很喜歡幫父親搞衛生、做飯,這種脾性讓吉奧吉斯默默地感謝上帝。
像那個年代的大部分男性一樣,讓吉奧吉斯織補襪子,其難度無異于讓他飛上月球。
總的說來,吉奧吉斯似乎是個言語不多的人。
就算在大海上漂泊了幾小時,當他踏上陸地時,也沒有與人交談的渴望。
他愛沉默,晚上,他在小酒館的桌邊消磨時間時——這是成人的要求而非自己選擇的社交活動——他也一聲不吭,聽周圍的人說話,仿佛出海時聽波濤拍打船舷。
雖然家人知道他有顆溫熱的心,有着深情的擁抱,可剛認識他的人會覺得他沉默寡言,不愛說話,有時候幾乎可以說是不擅社交。
那些和他很熟的人卻把這當作甯靜淡泊的表現,這種性格在他的處境發生如此戲劇性的變化後,對他很有用。
對吉奧吉斯來說,生活隻有苦難,少有其他。
祖上都是漁夫,像長輩們一樣,長期的海上漂泊練就了他的堅強。
漫長的海上生活通常在單調乏味、寒冷靜止中消磨掉了,可是有時,整個漫長黑暗的深夜都用來與狂濤巨浪搏鬥,那種夜晚,危險顯而易見,大海可能為所欲為,一口将他吞噬。
生活就是低身蜷伏在木劃艇裡,但一個克裡特漁夫從不會質疑命運。
對他來說,這是宿命,别無選擇。
在伊蓮妮被驅逐前的幾年裡,吉奧吉斯靠着往斯皮納龍格運送物資賺點錢補貼家用。
現在他有一艘帶馬達的小船,一周兩次載着裝滿生活必需品的柳條箱,去斯皮納龍格,将箱子卸在防波堤上,讓麻風病人自行收取。
在伊蓮妮走後的頭幾天,吉奧吉斯片刻也不敢離開女兒們。
母親離去的時間越長,她們的悲痛似乎越強烈,可他知道她們早晚得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雖然好心的鄰居送來了食物,吉奧吉斯仍然有責任給女孩們做飯吃。
一天晚上,他親自動手,當他面對着爐子不知如何是好時,瑪麗娅唇邊幾乎露出一絲微笑。
而安娜,隻會嘲笑。
“我不吃這東西!”安娜叫道,把叉子扔到炖羊肉的盤子裡。
“就連快餓死的牲口也不會吃它!”說着,她眼裡迸出淚水,這是她那一天第十次流淚了。
她氣急敗壞地沖出房間,連着三天除了面包什麼也不吃。
“用不了多久饑餓就會折斷她的固執。
”吉奧吉斯輕聲對瑪麗娅說,後者耐心地嚼着一塊煮得太老的肉。
他倆坐在桌子兩端。
沒有太多交談,沉默偶爾被他們刀叉碰在瓷器上的叮當聲和安娜憤怒的抽泣聲打斷。
她們得回學校上課的日子終于到了。
回學校上課頗有魔力。
一旦她們的頭腦裡除了母親外還有其他東西可想,她們的悲哀便能慢慢減輕。
這也是吉奧吉斯能再次掉轉船頭,朝斯皮納龍格前進的日子。
好奇中夾雜着恐懼、興奮,他一路向前,越過這道狹窄的海域。
伊蓮妮不會知道他來,得送個消息去通知她。
消息在斯皮納龍格島上總是傳得風快,吉奧吉斯還沒把船拴在系纜柱上,伊蓮妮就出現在那堵巨牆的牆角,站在陰影裡。
他們能說什麼呢?他們能作何反應呢?不能觸摸,雖然他們不顧一切地想要撫摸對方。
隻能叫着對方的名字,那是他們之前已說過上千遍的台詞,可是今天,它們的音節聽上去卻像噪音,毫無意味。
那一刻,吉奧吉斯希望他沒有來。
上周他為妻子悲痛不已。
然而現在,她在這裡,還是以前的樣子,一樣生動一樣可愛。
這種見面隻為即将到來的分别添上難以忍受的痛苦而已。
等會兒他隻得再次離開小島,駕着小船返回布拉卡。
每次他來這裡,總會有這樣痛苦的離别。
他的靈魂陰沉憂傷,一個念頭突然一閃——他甚至希望他們倆都死了才好。
來島上後的第一周,伊蓮妮有許多事情要辦,時間過得很快,比吉奧吉斯感覺的更快。
可當她聽到有人看到他的船從布拉卡出發了,她心中馬上掀起了狂瀾。
她來這裡之後,有很多事情讓她分心,事情幾乎多到讓她忽視曾經發生的巨變,可是現在,吉奧吉斯就站在她面前,他墨綠色的雙眼凝視着她,她腦海裡隻有一個念頭:她多愛這個寬肩膀的堅強男人啊!與他分離又令她多麼柔腸寸斷!
他們幾乎很正式地問候對方身體好不好,伊蓮妮問了女兒們的情況。
真實情況除了一帶而過外,他能怎麼說呢?她們遲早會習慣的,這他明白,到那時他就能如實告訴她孩子們的情況。
今天唯一真實的是伊蓮妮對吉奧吉斯的回答。
“那裡怎麼樣?”他沖大石頭牆那個方向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