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嘉豪的一隻手攬住她的腰,一隻手撫弄着她的金發。
兩人都不說話,就這麼靜靜地躺着,幸福而恬靜。
姜嘉豪思緒飛揚,記憶穿過時光隧道,回到和蘇菲剛認識的日子。
那時候還是大一,他和蘇菲是同學,進入斯坦福大學的第三天他們就成為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她老是向他打聽關于中國的事情,對中國充滿着好奇。
他不厭其煩地給她一一講解。
他們很快就成了戀人。
與很多同學為了追求一個心上人耗費一年半載的時間相比,他們之間無任何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可言,一切都似乎是上帝安排的,輕松自然、水到渠成。
漢語中“一見鐘情”這個詞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驗證。
在斯坦福的幾年裡,他們在一起度過了無比快樂和幸福的時光。
他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蘇菲的時候,他眼睛都發直了。
他沒想到這個美國女孩如此漂亮,金發碧眼、皮膚白嫩、美腿修長,身材有着完美的曲線,笑容特别迷人,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她簡直就是個洋娃娃。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蘇菲那時候竟然還是個處女——這是特别讓他感到驚訝的。
加上他自己也是第一次做愛,所以當時兩人在驚慌錯亂中,都顯得很笨拙,好不容易才完成了既定的程序。
記得以前在國内的時候,他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西方國家的人崇尚性開放。
事實并不是這樣,一些書籍和報刊文章有意無意地對西方人的性觀念進行了誤讀誤解。
是的,許多西方女孩比中國女孩熱情奔放、坦誠爽朗,情感表達沒有東方女孩那麼含蓄,但她們對感情也很專一,很多人和中國女孩一樣,也很忠貞、很真誠、很純情。
西方人雖然也有婚外戀情和一夜情,但許多西方人對感情是專一的,是富有責任心的。
他甚至經常想,除了法制健全之外,可能還有價值觀、文化以及宗教的影響。
比如蘇菲,就是一個對感情非常專一、對人體貼入微的西方女孩。
她的身上既有東方女孩的似水柔情,又有西方女孩的熱情奔放,可謂東西合璧,恰到好處。
自從和他相戀以來,她就再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男人的追求。
雖然也不斷有男人追求她,包括美國的、韓國的和日本的,但她一直都不為所動,心無旁骛地深愛着他。
就像她經常對他說的“你是上帝賜給我的男人”一樣,她像珍惜上帝賞賜給她的一件珍寶一樣珍惜着他,依戀着他。
為了能夠更深入、更徹底地融入他的世界,她曾經苦學漢語,每次見面都用漢語跟他交談,說是為了讓他在異國他鄉能夠找到一份親切感。
她還買來介紹中式美食的書籍,學習做中國菜,如今已經能夠做得一手地道的中國菜。
她甚至能夠牢牢地記住中國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中秋、重陽、春節這些傳統佳節,她都要陪着他一起慶祝,還買回唐裝和他一起穿上。
總之,就像她對他說的那樣,她早已把自己定位成了“中國媳婦”,她要讓中華文化融入她的生活,進入她的血液。
次日,姜嘉豪和蘇菲去逛街、看電影。
離别的日子越來越近,挽着蘇菲的手,他都有些不忍放下。
這裡雖然不是他的家,是别人的國度和城市,但他卻非常熟悉,戀戀不舍。
他喜歡這裡,不僅僅因為這裡有他深愛的女人,更因為這裡有他喜歡的生活方式。
在美國的這些年,他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反而不太适應國内的生活。
每次回國和朋友、同學聚會的時候,他都不太習慣,别的不說,比如和他們喝酒一定要一醉方休,不喝醉就顯得不夠朋友這一點,他就很不喜歡。
兩人走進一家珠寶首飾店,蘇菲買了一條十字架金項鍊,挂在姜嘉豪的脖子上,含情脈脈,聲音輕柔動聽:“讓上帝保佑你,我每天都會為你祈禱。
”
“謝謝你。
小寶貝。
”姜嘉豪心裡充滿了感動。
他本來想買一個戒指送給蘇菲,但想想戒指應該要等到求婚的時候再送,就也買了一條項鍊給她。
這個美國女孩,實在是讓他愛得至深,依依不舍。
要不是父親的企業需要他回去協助,他真的想留在美國,與她長相厮守,直到海枯石爛,天荒地老。
蘇菲說:“我希望能夠盡快去中國,我向往那裡。
”
“我也希望你能夠盡快去。
”姜嘉豪說,“等我回去安頓好了,馬上就過來接你。
”
蘇菲說:“不用你過來接,到時候我自己去就行。
”
姜嘉豪趕緊說:“那你就等我的消息吧。
”
蘇菲抿嘴一笑:“好的。
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姜,你走之後,我會度日如年。
”
姜嘉豪說:“我也是。
”
對于蘇菲而言,毫不誇張地說,姜嘉豪的離去讓她的生命失去了一半的意義。
這個長相酷似中國明星費翔的男人,确實讓她着迷,讓她神魂颠倒。
他身上散發着東方男人特有的魅力,又有着西方男人的紳士風度。
他的舉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夠讓她回味無窮、失眠多夢。
自從認識他,她就在上帝面前一次次為他祈禱,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