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國女總理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裡,她的家鄉以盛産藍寶石、紅寶石和紫水晶聞名于世。
也許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她年輕時就對社會工作發生了興趣,她喜歡音樂、愛打網球,往來于上流社會。
1960年5月,她當選為自由黨主席。
接着,她便全力以赴投入新的一輪大選,她的競選策略是,結成統一戰線。
她奔走呼籲,要求選民信任她,她在最後一場演說快結束的時候,暈倒了。
大選結果,自由黨赢得了穩定多數,她終于身穿樸素的白色莎麗,在騎警的護送下,驅車緩緩駛向女王大廈——總督府。
站立在道路兩旁的群衆,熱情地向她歡呼,她宣誓就任總理。
然後,新總理莊嚴自若地走上總督府的陽台,雙手合十,向陽台下面的群衆緻意。
她同中國等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建交,明确支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主張亞非國家友好團結和經濟合作。
她上台後,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推行與中國友好的方針,強烈主張中國應進入聯合國,驅逐台灣蔣幫于聯合國,她的正義舉動,遭到台灣的梅花組織的忌恨,他們決定派人去暗害這位在國際政壇頗有影響的女政治家。
蘇菲終于來到了這個國家。
蘇菲住在一家飯店裡,此時正趕上聖誕節,這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人們歡慶這個節日。
節日之前,人們從市場買好紙張,全家大小一塊制作燈籠,各式各樣的燈籠色彩斑斓,造型巧妙,富裕一些的人家,在自己的屋頂房檐綴着彩燈,窮人也在房牆上擺上一排椰子油燈。
蘇菲在飯店的陽台上望着這絢麗的夜景,浮想聯翩。
她的耳邊響起索拉教官對她的訓示:要不惜用任何手段幹掉她。
索拉圓睜着那雙兇狠的眼睛,向她描述了一幕幕刺殺要人的慘劇……
1809年,拿破侖指揮法軍第二次占領維也納,并在美泉宮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活動,正在他得意忘形之際,一個叫施塔普斯的德國青年身懷長刀,向美泉宮走來,他決心要殺死拿破侖,但因長刀暴露,行刺未遂被處決。
1835年,美國總統傑佛遜正在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出席一個葬禮,儀式完畢後與他的朋友走出大廳,一個瘋狂的人從哀悼的人群裡擠了出來,向總統沖去。
别人還沒來得及阻擋,這個兇手就用手槍對準了傑佛遜總統的胸膛,他扣動扳機,但是手槍沒有響,轉眼間,這個兇手又掏出了第二把手槍,對着傑佛遜又扣動了扳機,這支槍也沒有響,這時,總統和他的朋友已撲到了兇手的身上,把他交給了警察。
1865年4月14日晚上,美國總統林肯到福特劇場去看戲,在他的座位後面,一個叫約翰·威爾克斯·布恩的演員掏出手搶,擊中了林肯,林肯總統身負重傷,次日早7時20分去世。
由于林肯下令解放了奴隸,并且擊敗了南部聯邦,使那個演員懷恨在心,故而下毒手。
1881年,加菲爾德當選美國總統後,常常收到一個叫查爾斯·吉托的迷信狂的來信。
查爾斯要求加菲爾德總統任命他去擔任美國駐法國巴黎的領事,總統把他的信交給國務卿去處理,國務卿告訴他駐巴黎的領事的位子已經有人了,但查爾斯還是沒完沒了地給總統和國務院寫信,提出許多不能解決的問題。
當得不到滿意的答複時,他就懷恨在心。
有一天,查爾斯從報紙上得知總統要離開華盛頓,他決心在這一天下手。
這一天查爾斯也來到華盛頓火車站,當加菲爾德總統從他旁邊走過去時,查爾斯忽然掏出手槍對着加菲爾德的後背開了兩槍,加菲爾德身負重傷,倒在血泊中。
憤怒的群衆撲倒了查爾斯,查爾斯立刻向一位警察投降,以求庇護。
幾周之後,加菲爾德總統死在醫院中,查爾斯也以謀殺罪被判死刑。
1901年9月6日,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正在紐約州布法羅市同歡迎他的人們一一握手時,有個歹徒掏出手槍向他開槍,麥金萊總統負重傷而死。
兇手叫利昂·佐爾戈茲,他是個無政府主義者,信條是殺死一切統治者。
1932年2月1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灣公園對公衆發表演說,演講完畢,羅斯福總統回到他的敞篷汽車裡。
這時,芝加哥市市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