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扭曲的回忆

首頁
     隻樂僧人仰天笑,草鞋踏遍路天涯。

    
呀:南無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大雄寶殿内。

    白薇雙膝跪地,虔誠地把三炷香插進灰燼重疊的銅鼎,然後,雙手合十,閉目誦經。

     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分立清潔法師兩側,為白薇舉行具足戒大禮。

     主持大禮的監寺尼姑待鐘聲響後,朗朗說道:“皈依佛門,十戒已受,承我寺之脈,沐恩師教誨之德,偌宗之女受具足大戒。

    ” 銅鐘三聲巨響。

     白薇說:“恭聽衆位大師教誨。

    ” 鐘聲繞梁回蕩。

     清潔法師問:“弟子十戒持之如何?” 大師們齊聲喝道:“十戒謹等,持之以恒,此女無妄,我等作證。

    ” 白薇又在佛像前連磕三聲響頭。

     清潔法師說:“佛門戒律,複誦之。

    ” 白薇說:“勿殺生;勿偷盜;勿妄語;勿飲酒;勿淫欲。

    ” 清潔法師接過侍從尼姑捧過的剃刀。

     清潔法師走到跪在地上的白薇面前。

     白薇美麗的秀發被剃得幹幹淨淨。

    侍從尼姑把飽浸香油的燈花遞到法師手中。

     清潔法師緩步踱了過去,逐個把燈花整齊地安放在白薇潔淨的頭項上。

     白薇靜待着清潔法師點燃頭頂上的九盞燈花。

     法堂沉靜,尼衆的注意力集中于法師手中的蠟燭。

     法師躬身,用蠟燭點燃了燈花。

     瞬息,九顆火苗在白薇的頭頂燃燒起來。

     白薇一動不動地跪着,就像一尊石像。

    她的頭皮冒着縷縷青煙。

    她覺得鑽心般的疼痛,但咬緊牙關,沒有呻吟。

     法師說:“塵緣,斬斷了。

    ” 法師把度牒、衣缽授與白薇,十分鄭重地說:“為師今日為徒兒賜法号‘紅塵’。

    ” 白薇說:“徒兒紅塵叩拜師父。

    ” 白薇從案上擎起三燭香,點燃後又連磕三個響頭。

     清潔法師說:“寺後有一庭院,辟為‘紅塵庵’,徒兒就在那裡栖身。

    ” 白薇說:“多謝師父。

    ” 清潔法師說:“徒兒已看破紅塵,當以仁義為重,持之有德;當此變幻風雲之中,壯我香火,替佛行道口僅此,為師心安。

    ” 白薇說:“多謝師父教化,弟子紅塵永世銘記在心!” 白薇頭頂燈花已燃至皮肉,嗤嗤作響…… 白日,殿堂内,清潔法師與白薇叙話。

     清潔法師說:“人生最大的苦惱,不在自己擁有太少,而在自己想望的太多。

    想望不是壞事,但想望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達到,就會構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

    ” 白薇說:“是,世上真正成功的人能舉事周全,履險職夷,臨危不亂。

    這是一分定力,也是一種智慧和胸襟。

    大成功如此,小成功亦然。

    ” 清潔法師說:“你很有靈性,經過這些日子的修煉,你的見識和功夫一定會很有長進,我考考你。

    ” 白薇道:“大師又要讓徒兒出醜了。

    ” 清潔法師說:“河北趙州縣有個趙州橋,有位雲遊僧人問唐代的禅師趙州:‘聽說這裡有座很有名的石橋,我怎隻看見一座駝背的獨木橋’?趙州說:‘你隻看見一座駝背的獨木橋,卻沒有看到一座真正的趙州石橋’。

    我問你,什麼是真正的趙州橋?” 白薇說:“渡驢渡馬,渡一切衆生!” 清潔法師說:“有形的獨木橋隻能渡一人,而無形的趙州橋,卻默默地承受着驢馬的踐踏!有人問趙州,‘你死後要到哪裡去呢?’趙州回答:‘我要在你們這些人之前到地獄去,如果我不先到地獄去,誰會等在那裡救你們呢’?一次下雨時,一個禅師問他的門下僧人,‘外面是什麼聲音?’一個學生回答,‘是下雨聲’。

    這個禅師說,‘錯了’。

    你說為什麼錯了?” 白薇思忖了一會兒,說道:“明明是下雨啊!” 清潔法師回答是:“我就是雨聲!” 清潔法師指着窗外一株牡丹說:“你看到這株牡丹,有何感想?” 白薇回答:“如夢中一般。

    ” 清潔法師點點頭,說:“有人視而不見,有人見了如夢中一般。

    隻有物我兩忘,才能體會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才能領悟牡丹之美。

    ” 清潔法師吟道:“看!看!古岸何人把釣竿?白雲冉冉,碧水漫漫,明月蘆花君自看。

    白雲冉冉,碧水漫漫,明月映蘆花,蘆花映明月。

    這是何等明淨澄澈!在紅塵中迷途的人聽了,不覺頓生向往之心。

    ” 白薇說:“北宋大詩人蘇轼有一首《題沈君琴》:‘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琴瑟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 清潔法師說:“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情與禅意更是融為一體。

    他做的詩《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紅塵,你坐禅給我看一下。

    ” 白薇打了個坐。

     清潔法師說:“禅坐的關鍵在于悟,而不在于長坐。

    悟則坐卧皆禅,不悟則坐皆非禅。

    這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