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英川卻未停下,還是把巨刀繼續往左猛揮。
桂丹雷的踩腳已及—— 尹英川雙腳離地而起。
第一次露出足底。
桂丹雷的踩腳僅僅從下越過。
——這麼快? 桂丹雷腦海裡電閃出這疑問。
尹英川并非隻靠腿力躍起——跳躍根本來不及閃過那踩腳。
他乃是乘着那厚重八卦巨刀橫揮的離心力,借助重刀與重招,将自己的身體向上前方“抛”了出去! 尹英川這應變之術,當然不是單純閃避。
他藉這猛勁的抛飛勢道,右足尖狠狠踢出,蹴往桂丹雷的眼睛! ——八卦門武學本來嚴格規定足不離地,這等飛身高踢更加絕對不用;尹英川為了彌補他刀法和兵器的弱點,大膽反本門拳理而行,創造出這種借刀勢帶動腿擊的獨有絕招。
桂丹雷對這變招雖意外,但他畢竟是拳腳的大行家,及時察覺這腿襲來,側頭斜閃,同時右手劃個半圈,五指欲擒拿來腿足踝! ——隻要粘拿到敵人肢體,“太極拳”必處極大優勢! 眼看尹英川半空中踢蹴,再無處借力,這腿能出不能收,必要被桂丹雷擒住—— 同時左邊牆壁發出轟響。
原來尹英川的八卦刀大幅揮出,這次深深砍進了左面的土牆内。
他右手仍握住刀柄,就用這為支撐,将快要被抓的右足收縮回去,左足緊接又下踏桂丹雷胸口! 尹英川奇招疊出,這淩空連環腿再出桂丹雷意料,這次真的來不及閃躲,隻能略一偏身,避過胸骨要害處,用右胸肌吃了這腿。
他身體如圓球,往巷子後面翻滾一圈,将這腿力消去。
身後已見陽光燦爛的巷口街道。
不足五步。
尹英川眼中閃出即将勝利的光芒。
打倒武當派。
這将是他人生的高峰。
他看出桂丹雷身體紮實,僅僅一腿不可能重傷他。
——這隻是為了最後殺招的鋪排。
尹英川借着踢中桂丹雷身體的反撞力,身體飛到了右邊牆壁,同時順勢将砍入了對面土牆的巨刀“哧”地拔了出來。
他身體還未堕下,原來雙足踏着那右牆,在壁面上以“八卦步”遊走,從高處往滾跌的桂丹雷追擊過去! 桂丹雷滾了一圈,才展開馬步站定,一擡頭,卻看見再次閃耀的鋒芒! 尹英川牆上施展八卦門的步腰發力要訣,把巨型八卦刀舉到頭頂拉個弓;緊接雙腳蹬牆躍出,右手握刀垂直劈下,左掌亦推在刀背後加力,整個飛堕而下的身體,重量和力量都貫注在巨刀之上,完全身刀合一。
這一招,就是真真正正的“水中斬月”。
殺着全力發出的刹那,尹英川心裡也如月清澄。
——要退,還是要死,你選吧。
大道陣劍堂講義·其之二十一
八卦門武術的真正由來不詳,但既以“八卦”為名,最初應該是像武當、華山、青城等派,出自道教山門,但後來廣傳于俗家,才成了名揚天下的“九大門派”之一八卦門。八卦門奉大明開國初年人士容湛和為開宗立道的祖師爺,其事迹無多少可考,隻知他生前教導出一批武功出色的弟子,在江、皖(今江蘇與安徽省)一帶,漸漸打出名堂,至第三代開始以徽州為根據地,立“八卦門”字号。
據知最初容湛和所傳,其實隻有一套拳法“八卦拳”及一路刀法“八卦刀”,後來漸漸吸收更多民間武技,本門功法器械才日漸豐富。
八卦門武功最大特色在于步法,以靈活變化的行步走轉,搶占敵人側面或後方,以盡取最有利的角度方位進攻,同時也用身步的移動,催生勁力出招,連綿轉向進逼,一刻不停。
“八卦步”最初确是用周易八八六十四卦象的名稱,命名各種步法方位,但其實隻是代号,并無特别意義,也跟易卦的生變原理毫無關系。
到了後來為方便教學記憶(因武人大多隻粗通文墨),八卦門索性放棄了卦象之名,改用簡單的數字代替,至此更與遙遠的道門淵源徹底分家。
“八卦拳”雖稱拳,但其實多用開手掌法,或推印劈打,或推托擒拿,後來以剛柔風格不同,發展出“八卦沉雷掌”、“八卦遊身掌”等武功。
八卦門亦格外善用刀,最原始一套簡樸的“八卦刀”,今稱“老八刀”,并以此為基礎,衍生出“夜戰老八刀”、“八卦破身刀”等路數,特點同樣是以腳步催動刀招,并多用順勢轉身斬法,攻守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