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ソウ(SOU) 第三章

首頁
    們還會在公園裡放煙火、放鞭炮。

    ” “那真糟糕。

    ” “住院的病人們不堪其擾而提出抱怨了。

    如果他們還繼續吵鬧的話,醫院方面考慮要請警方幹涉了。

    ” “哦?需要我先向少年隊的人打個招呼嗎?” “可以嗎?嗯,到時候看情形……” 不知道什麼時候籠罩着夜晚的霧已經愈來愈濃,剛才還看得見的那棟樓房,現在完全被霧遮蔽,已經看不到了。

     “回到剛才的話題吧!” 石倉醫生說。

     “即使上周末留在現場的‘ソウ’,就是所謂的死前留言,但要找出留言的正确解釋,卻很困難。

    就像我們剛才在這裡做了那麼多的讨論,也擠不出答案——我當然同意這一點。

    不過,刑警先生,你覺得如何呢?在用一般的、常識性的看法,來尋找答案之前,你應該還有什麼别的想法吧?” “那個——” 果然這麼問了。

    我老實回答: “有。

    ” 如醫生說的,如果我把我的猜測,拿去與同事或上司讨論,一定沒有人會理我。

    因為連我自己也覺得這個猜測太離譜。

    不過,雖然如此,我還是無法舍棄那樣的猜測。

     有個女人企圖自殺,卻沒有自殺成功。

    企圖自殺=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有人卻特意殺死了想自殺的人。

    如果我把醫生說的話當真,兇手使用了某種特殊的道具壓破死者的身體,以殘酷的方法殺死了受害者,而且—— 受害者瀕死前留下的死前信息是“ソウ”。

     “我當下馬上想到了。

    啊!這是‘ソウ’。

    ” 聽到我的回答,醫生很滿意地點點頭,說: “果然和我一樣。

    正是‘ソウ’。

    ” “是的。

    ” 不用多說大家也明白吧!我和醫生都連想到了某恐怖電影。

     二〇〇四年出品,溫子仁導演的“奪魂鋸”,開啟了“奪魂鋸”電影的風潮,其後又有好幾部系列作品……啊,話說回來,忘記那是什麼時候了,石倉醫生曾經對我說過“我是‘ソウ’系列的影迷”——我有這樣的印象。

    做為“奪魂鋸”迷的醫生,對“ソウ”這個字眼,想必特别敏感。

     “為了讓對‘活’——也就是生命——感到厭惡的人,了解生命的可貴,于是一再進行殘酷的殺人手段。

    這是拼圖殺人魔的行動基礎。

    ” “所以,你的意思是上周末命案的兇手,是仿效拼圖殺人魔的犯罪?” “受害者注意到這一點了,所以死前留下‘ソウ’(SAW)的信息……” “也有可能是兇手在行兇時,戴着和拼圖殺人魔一樣的面具,所以……” “不過,那樣的血書留言不一定是受害者寫的,也有可能是兇手的‘簽名’……” 我和醫生之所以能夠如此熱絡地對此事進行讨論,不外乎我們都是重度的恐怖電影愛好者。

     不管對誰說出我們的想像,對方大概都會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想到這裡,我覺得還是應該把自己的這些猜測深藏在心裡就好,但是…… 前天,也就是本周的星期三,發生了第二樁命案。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