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夜幕下的唐人街

首頁
    限制寬松一下。

    就舉停車為例吧,你甚至可以把車停在一塊‘此處任何時候均禁止停車’的牌子下,而不會得到罰單。

    再說爆竹,法律禁止放爆竹,但在春節期間,法律就閉上了一隻眼說:‘買賣爆竹是違法的。

    ’可法律對放爆竹卻一句話也沒說。

    所以,大家把爆竹扔得到處都是。

    那就是馬馬虎虎精神的極好範例,這個城市真正抓到了它的真谛……”他們正在邊走邊聊地往南向格蘭大道走去的時候,被另外兩聲槍聲吓了一跳。

    許多人都停下腳步,轉身向傳來槍聲的方向望去。

    突然,一個人猛地從薩克拉門托大街沖出來,沖上面對鮑威爾街西側的小山坡。

    很快,另兩個人沖過格蘭大道,其中一位正在朝天放槍,喝令逃跑的人站住。

    張靈羽和王大加快了腳步;當他們走到薩克拉門托大街時,一輛警車正尖叫的警着笛疾駛而過。

     “剛才那聲不是爆竹。

    ”王大說,“那是你《夜幕下的唐人街》的第一章!” “看。

    ”張靈羽叫道。

    他趕緊轉過來向薩克拉門托大街的東頭望去,大約一條馬路遠的地方有一輛紅燈閃爍的救護車。

    一小群人圍在附近,指手畫腳地議論紛紛。

    王大和張靈羽急忙趕到現場,隻見一個人正被擡上救護車。

    “好了,咱們走。

    ”一個警察說着,打開他停在救護車旁邊的巡邏車。

    兩個男人正在安撫車内一個哀鳴的女人。

     “簡直不可思議。

    ”張靈羽說,“那不是唐小姐嗎?” “對,那正是唐小姐。

    ”王大說。

     “還有誰是證人?”警察問道。

     “我們跟你去作證。

    ”一位衣冠楚楚的年輕華人說着,拽着一個身穿淺藍色晚裝的女孩,和警察一起上了車。

     救護車發動起來,往北向卡尼大街開去。

    警車跟在後面。

    呼嘯的警笛聲很快就在遠處消失了。

    “發生了什麼事情?”張靈羽向一個旁觀者問道。

     旁觀者聳聳肩膀。

    “某個人為了一個女孩向另一個人開了槍。

    ”他說,“你會在報紙上看到的。

    ” 人群開始逐漸散去。

    “又一個毀滅性事件。

    ”張靈羽說,“那就是和像唐琳達這樣的小姐攪在一起的結果。

    ”他們開始朝格蘭大道往回走的時候,張靈羽又補充了一句:“你知道,那個人也可能就是你。

    ” 王大好一會兒沒有做聲。

    “我會是哪一位?”他最後問道,盡量不被這個事件所壓抑,“是逃跑的開槍者,還是救護車裡的那位?” “自然,是救護車裡的那位。

    ”張靈羽說,“你知道,你也許是那種罕見類型的男人,不會因為愛得太深而變成有毀滅心理的人。

    你隻是變得不快樂,如此而已。

    ” “我說不準。

    ”王大說,“有時候我真想去炸或開槍去打什麼人,我們還要到什麼地方去?” “這個晚上讓槍聲給破壞了。

    ”張靈羽說,“我隻想到旅館去睡覺,我不能見到鮮血,我痛恨暴力。

    ” “可是你卻還想寫一本《夜幕下的唐人街》。

    ”王大說。

     “我想寫的是它的浪漫,它的特色,它的奇趣和安詳。

    暴力隻能扭曲唐人街的美好畫面。

    我覺得這次槍聲又是一種此類特殊情勢的結果——沒有足夠的女人交往。

    在上海,像唐琳達這樣的小姐成打成打地大把抓,套用一句美國人的話說,沒有人會為她動一下指頭,更不用說開槍了。

    ” “看來你把一切過錯都歸咎于女人的奇缺上了。

    ” “是的,你的事情就是一個好榜樣。

    像你這樣的人早就應該結婚了,正在家裡和三個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呢。

    可你還是這個樣子,在這種不合時宜的時間在街上閑逛,為自己的不幸傷心。

    你知道,我越是琢磨這種情勢,就越相信女人的奇缺是唐人街一切悲劇的根源。

    你信不信,趙海倫小姐是被一支雙筒獵槍殺死的。

    ” 王大看着張靈羽,皺起了眉頭,“我不懂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 “第一支槍筒,是她在這種特殊的情勢下過高地估計了自己,正像我已經說過的那樣,第二隻槍筒,是因為在這種情勢下,像你這樣英俊潇灑的男人不得不和她這樣的醜女人周旋——” “我們還是談點别的事情吧。

    ”王大打斷張靈羽的話,“我們就此結束有關她的話題。

    ” “我想到旅館去。

    ”張靈羽說,“槍聲把我的心情攪得一塌糊塗,現在我一句話都不想說了。

    ” 王大陪着張靈羽走到布什大街的旅館後,就穿過斯托頓街回家了。

    這條路還真不短。

    他回味着張靈羽所講的話,發現在他的玩世不恭中還是有一些基本的人生哲理。

    王大發現一個人既能玩世不恭又很樂觀,真是不尋常的事情。

    毫無疑問,張靈羽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或許他的态度正是這種特殊情勢下的特殊産物;或許那就是一種正确的态度,甚至那就是一個中國難民在面對這種情勢時,如果想在節制中獲得快樂,所應該采取的唯一态度。

    當他回到家裡的時候,感覺到心情稍微好些,就好像為一種痛苦的疾病找到了一個暫時的解脫一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