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之區,一方面又有石達開由湖北窺川的威脅,于是蔡壽祺大上條陳,以總督“上客”的身分,把持公事,頗為招搖。
不久,曾望顔被革了職,仍舊由崇厚署理,參劾蔡壽祺,奉旨驅逐回籍。
又不久,川督放了駱秉章。
駱秉章字籲門,雖是廣東人,與湘軍的淵源極深,入川履任時,把湘軍将領劉蓉帶了去,信任極專,以一個知府,保薦為四川藩司。
劉蓉看見奉旨驅逐回籍的蔡壽祺,依然逗留成都,私刻關防,招募鄉勇,十分讨厭,便老實不客氣提出警告:蔡壽祺再不走,他可真要下令驅逐了。
當然,蔡壽祺對他的本意是有所掩飾的,他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說法,把四川看成他的家鄉一樣,急公好義,所以忘掉該避嫌疑。
遭當道所忌,正由于他的任事之勇。
一面說,一面不斷大口喝酒,就仿佛真有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要借酒來澆一澆似地。
“天下事原是如此!”勝保也有牢騷,“急人之難,别人不記得你的任事之勇,用不着你的時候,就說你處處攬權。
去他的,我才不信他們那一套。
”
“克帥!”蔡壽祺忽然勸他,“大丈夫能屈能伸,此時務宜收斂。
等将來複起掌權,有仇報仇,有冤報冤,也還不晚。
”
勝保倒是把他的話好好想了一遍,歎口氣答道:“我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無奈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
“無論如何要忍一時之氣。
”蔡壽祺放低了聲音說:“克帥,你有的是本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這“本錢”兩字,意何所指,勝保倒有些想不透,便率直說道:“梅庵,何謂‘本錢’,在那兒?”
蔡壽祺看了一下,用筷子蘸着酒,在桌上寫了一個字,“苗。
”
“咳!”勝保皺着眉說,“就是從他身上起的禍!”
“禍者福所倚!隻看存乎一心的運用。
”
“啊,啊!”勝保大為點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話,見教得是。
”
“還有,”蔡壽祺說了這兩個字,接着又寫了一個字:“李。
”
勝保又點點頭表示會意,聽他再往下說。
“擁以自重。
”蔡壽祺抹了這兩個字,又寫:“應示朝廷以無公則降者必複叛之意。
”
“嗯!”勝保肅然舉杯,“謹受教。
”
蔡壽祺矜持地把筷子往桌上一丢,身子往後一仰,頗有昂首天外的氣概。
勝保卻正好相反,低着頭悄然無語,就這片刻,他已有所決定,但沒有說出口來。
“梅庵,”他換了個話題,“此行何往?”
“本想浮江東下,因為想來看看克帥,特意出劍門入陝。
”蔡壽祺想了一下說,“‘長安居,大不易’,我想先回家看看。
”
“不!”勝保很快、很堅決地表示不贊成,“還是應該進京,才有機會。
至于‘長安居,大不易’,也是實話。
這樣吧,我助你一臂,不過,此刻的我,隻能略表微忱,你莫嫌菲薄。
”說着,他伸手到衣襟裡,好半天才掏出一張銀票,隔燈遞了過去。
銀票上寫着的數目是一千兩,蔡壽祺接在手裡,不知該如何道謝?好半天,擠出兩點眼淚,擺出一臉凄惶,搖搖頭說:“叫我受之不可,拒之不能。
何以為計?”
“梅庵,這就是你的迂腐了。
要在身外之物上計較,反倒貶低了你我的患難交情。
”
“責備得是,責備得是!”蔡壽祺一面說,一面把手縮了回來,手裡拿着那張銀票。
接着又談了些各地的軍情,朝中的變動,直到深夜,方始各道安置。
勝保在那古廟中獨對孤燈,聽着尖厲的風聲,想起随營二三十名姬妾,粉白黛綠,玉笑珠香的旖旎風光,真個凄涼萬狀,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繞室彷徨,整整一夜,把蔡壽祺的那些話,以及自己所打的主意,反複思量,連細微末節都盤算到了。
直到天色微明,方始倚枕假寐。
不久,人聲漸雜,門上剝啄作響,開出門來一看,随帶的聽差來報,說那負責押解的武官已從西安回來了。
“好!”勝保依然是當欽差大臣的口吻:“傳他進來!”
押解武官就在不遠之處的走廊上,不等聽差來傳,走過來請了個安:“跟勝大人回話,信投到了。
”
“你們大帥怎麼說?”
“多大人也很生氣,說一定給辦。
”
“喔!”勝保覺得這話動聽,點着頭說:“他倒還明白。
可是,辦了沒有呢?”
“辦了,辦了。
已經派人到蒲州去了。
”
“那好。
我在這兒等,等他辦出個起落來。
”
“那不必了。
”押解武官陪着笑說,“勝大人請想,一路迎了上去有多好呢?”
這打算原是不錯的,但勝保一則别有用心,正好借故逗留。
再則積習未忘,還要擺擺威風,所以隻是使勁搖着頭,掉轉身子,走入屋裡,表示毫無通融的餘地。
押解武官這時可拿出公事公辦的臉嘴來了,搶上兩步,走到門口向屋裡大聲說道:“跟勝大人老實說了吧,多大人有話:
聖命難違,請勝大人早早動身,免得彼此不便。
”
如果是在十天以前,有人敢這樣跟他說話,馬上就可以送命,而就在此刻,勝保的脾氣也還不小,“混帳東西!”他瞪眼吹胡子地罵:“什麼叫‘彼此不便’?你給我滾出去!”
“我可是好話。
”
勝保越發生氣:“滾,滾!你膽敢來脅制我!你什麼東西?”
這一吵,聲音極大,有個他的文案,名叫吳台朗的正好來訪,趕緊奔進來把那押解武官先拉了出去,略略問了緣由,便又匆匆回進來解勸。
“真正豈有此理!”勝保還在發威,“我就是不走,看多隆阿拿我怎麼樣?”
“這不能怪禮帥。
”吳台朗說,“那個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沖撞了大帥,犯不着跟他一般見識,回頭我叫他來領責。
”
勝保聽他這一說,不能再鬧了,苦笑着隻是搖頭。
于是吳台朗又走了出去,找着那押解武官,說了許多好話,讓他來替勝保賠罪。
費了半天唇舌,總算把他說動了,但有個交換條件,勝保得要立刻啟程。
這一下又商量半天,最後才說定規,準定再留一天。
經過這一陣折沖,勝保雖未占着便宜,可是畢竟有了一個台階可下,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但經此刺激,他越覺得俗語中“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這句話,真是颠撲不破的“至理名言”。
暗暗咬牙,有一天得勢再起,要把那班狐假虎威的勢利小人,狠狠懲治一番。
其實他身邊就多的是狐假虎威的勢利小人,隻是看他的老虎皮将被剝奪,紛紛四散,各奔生路。
象吳台朗和蔡壽祺這班人,隻是無路可投而已。
不過既然還有倚附勝保之心,自然休戚相關,所以盡這一日逗留的機會,自早盤桓到晚,也談了許多知心話。
這三個人都是滿腹的牢騷,吳台朗是軍前被革的道員,把湘軍的首腦,恨如刺骨;蔡壽祺與劉蓉結了怨家,而劉蓉與曾國藩的關系不同泛泛,所以也大罵湘軍。
勝保當然更不用說,他始終輕視湘軍,以為他們的聲名震動朝野,東南仰望曾、李、左、彭等人如長城,無非因為他們善結黨援,互相标榜。
“着啊!”吳台朗連連拍着自己的腿說,“克帥的話,真是一針見血。
即以眼前而論,克帥文武兼資,‘三十入詞林,四十為大将’,一向獨往獨來,此雖是豪傑之士的作為,到底吃虧。
”
“也不見得,走着瞧吧!”勝保說了這一句,又扯開他自己,“你再往下說!”
“再說梅老。
”吳台朗手指點點蔡壽祺,“梅老,你那一科得人不盛,吃誇最大。
”
“就是這話羅,‘科運’不好。
”
“梅庵是那一科?”勝保問。
“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
”
“這一科,怕就隻出了一個貴同鄉萬藕老?”吳台朗是指也是江西德化人的萬青藜。
“是啊!”勝保也替他們這一科歎息:“二十年了,就出一個尚書,科運是不好。
”
眼光都落在蔡壽祺臉上,而他搖搖頭不願作答,獨自引杯,大有借他人的酒澆自己的塊壘的意味。
他内心也是如此,這兩年秋風打下來,他才真正知道一榜及第的那“同年”二字的可貴。
道光二十年的進士,論年資早就應該出督撫了,有督撫做同年,何緻于在四川铩羽而歸?
于是由于各人所同感的孤獨,對于勝保今後為求脫罪的做法,便集中在援結黨羽,多方呼應這個宗旨上,商定了應該去活動的地區和人物。
直到天色微明,方始散去。
勝保睡到近午方起身,慢慢漱洗飲食,想多挨些時刻,這天便好不走,誰知那押解武官,毫不容情,早就備好了車馬,一遍一遍來催,一交未初時分,硬逼着上路,往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