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和世代的交替,統治階層的自律性将漸漸松散疲軟.沒有人提出批評,沒有人要求處罰,欠缺自省能力的人,将加速自我膨脹,獨斷獨行而不知懸崖勒馬.懲罰專制的人不存在了--因此,專制支配者會成為不必遭受任何人懲罰的人.
于是,像魯道夫大帝、吉斯穆特低能皇帝、奧古斯都流血皇帝等人物,遂得以滾動絕對權力的巨輪,輾壓人民,染紅曆史的大道.
對這種社會體制存有疑問的人,終會出現.屆時,隻要有與專制政治不同的社會體制形态存在,就可以縮減他們的痛苦和試驗錯誤的時間了,不是嗎?
然而,這隻不過是渺小的希望種子罷了.自由行星同盟政府不也曾經高唱“消滅專制主義,民主主義永存!”嗎?楊并不相信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有所謂的“永遠”.
隻要人心有二,民主政治和專制、獨裁政治,亦将在時空軌道上并存.即使是在民主政治隆盛達于頂點的時代,期望專制政治者依然大有人在.這些人當中,有人懷有支配他人的欲念,有更多人卻希望被他人所支配、服從他人,因為這樣可以活得較輕松.他隻等人家來告訴他,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隻要服從指導和命令,就可以得到自身的安定和幸福.有人就是能夠滿足這樣的生活吧!隻是,隻能在栅欄内自由生存的家畜,有朝一日,或許終将死于飼主的刀下,成為餐桌下的犧牲品.
專制政治的權力罪惡比民主政治更為兇暴的理由之一,是因為沒有在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人民具有批評專制政治的權力以及矯正專制政治的資格.楊威利經常毫不留情地批評國家元首優布.特留尼西特及其黨羽,但他并未因此而遭受法律制裁.雖然他也為此遭遇不少刁難,但當權者卻也得一一找出另外的藉口才行.這完全是拜民主共和政治的主張--言論自由所賜?政治上的主張是就該尊重,因為它是阻止權力者自我膨脹的最大武器,也是保護弱者的堅實盔甲.為了将這種主張流傳後世,楊不得不舍棄個人意念,與專制主義奮戰到底.
确認過上述立場後,楊接着思考對策.要如何才能擊敗那個戰争天才皇帝--萊因哈特呢?
若在回廊外排開艦隊,則勢必将被大量的帝國軍包圍.即使再企圖引帝國軍進入回廊,一旦用兵神速的米達麥亞元帥迅速闖入,阻斷回廊的入口,那麼所有的戰術都還來不及施展就被大批兵力蜂擁而上,産生夾擊殲滅的後果了.
“看來,也隻有引帝國軍進入回廊了?”
話雖如此,誰也不敢保證就能因此一戰而勝.
而引萊因哈特進入回廊,則有兩種完全相反的方法.一是故意敗北,使皇帝自滿于勝利的驕傲?一是傾全力取得勝利,以敗北的恥辱使皇帝大怒?
“兩者都行不通啊!”
楊自付道,如果萊因哈特那麼容易因小小的勝利而驕傲,或因一時的失敗而震怒的話,那麼,楊今天也不用如此辛苦了.從身為舊高登巴姆王朝的一位将帥之日開始,萊因哈特就一直是先完成戰略方面的條件,再于戰術方面充分發揮創造的天份.在亞斯提會戰時采取的各個擊破戰法,對萊因哈特而言,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真正證明他那偉大才能的,是在後來的多次戰役中,大批兵力的運用、補給的完備、部下的人事安排、地利的确保及開戰時機的選擇等各方面的表現.自由行星同盟末期的戰争,完全在萊因哈特所設定的戰略狀況下進行,戰場上,可以說在第一道炮火出現之前,勝負就已成定局了.
伊謝爾倫要塞并不具有戰略意義.回廊的兩端在帝國軍事的支配下,勢同被封鎖在袋子中,孤立無援--楊這樣認為.不過,或許這隻是自己的憂慮,帝國軍的行動線和補給線之所以不得不拖得這麼長,乃是因為伊謝爾倫沒有落入帝國軍手中之故.這點是輕視不得的.
戰術上的意義則非同小可.以純粹的武力來攻打,伊謝爾倫要塞的确具有易守難攻的價值,尤其要塞主炮“雷神之錘”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破壞力.
更進一步而言,它還具有政治方面的意義.不敗的楊威利,以易守難攻的伊謝爾倫要塞為根據地,抵抗羅嚴克拉姆新王朝--這個事實本身,已向整個宇宙正式宣告民主共和政體将繼續存在,并成為支持民主共和政治者的精神支柱.關于這一點,即使是無心的,楊也無可否認自己已具有偶像人物的價值了.
但是,無論它具有何種意義,一旦講和,伊謝爾倫将淪入帝國版圖.而當情況危急時,楊所鐘愛的這座要塞,也隻是成為政治交易的一項貨品而已.
盡管如此,就敵我軍事力量的差距而言,想在戰術上一較長短科是癡人說夢話.這是事實,不過,仍有辦法使巨大的帝國軍事鐵壁産生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