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部署。
目前要與袁紹開戰,為避免臨戰投敵之事,曹操要對他們的忠誠再加保障。
他們三人阻擋袁術便得罪了袁紹,對曹操的依賴也就更為牢固。
郭嘉似乎參透了他的心思,見四下沒有外人,幹脆把話挑明了道:“龍生九種人分九流,朱、路二将乃行伍出身,可以約束之。
然劉備自販夫遊手起家,今受封将軍位至使君,可見其志量之大,此等人不可用尋常之計駕馭。
縱然主公喜好英傑不忍戕害,也不該使他領兵在外不受約束啊……”
此言未畢又見西面來了一騎,董昭馳騁而來,望見曹操趕緊跳下馬來,朗聲道:“卑職巡查地面,見城外兵馬出動,明公何故以劉備統兵?”曹操的心思有些活動了:“公仁,你也覺得不該讓他離京嗎?”
董昭耷拉着臉低聲道:“以在下觀之,劉備勇而志大,又有關羽、張飛為翼,其心機未可定論。
”
連素來嗅覺敏感的董昭都這麼說,曹操真有些猶豫了:“話雖如此,但這些日子玄德一直安分可靠,況且兵馬已經出動了……”
“叫他回來!”郭嘉打斷道,“趁着沒走遠,趕緊調回來。
”
“這朝令夕改嘛……”曹操望着三人凝思片刻,“好吧!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勞仲康去行轅取我大令,火速調回劉備人馬。
”
許褚得令欲去,曹操又道:“且慢!單調劉備恐生疑心。
把三将一并調回,另派别人前往。
”
“諾!”許褚馳馬而去。
但這番安排還是沒奏效。
許褚追至軍中,劉備、朱靈、路昭氣憤不已,都道是于禁挑撥離間,使曹操不信任歸降之将,異口同聲要立功給兖州人瞧瞧,竟不肯尊令收兵。
許褚無功而返述說經過,曹操也沒有繼續追究。
他馬上就要發動大軍主動出擊了,沒時間多考慮這些邊邊角角的問題。
何況在他心目中,劉備是個連打雷都怕的膽小鬼……
袁術末日
袁術是讨伐董卓失敗後最早崛起的割據領袖,自南陽舉兵以來,他憑借四世三公的聲望及部下孫堅的骁勇,也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又在洛陽廢墟中找到了傳國玉玺。
勢力達到鼎盛時,他與幽州公孫瓒、徐州陶謙、匈奴於夫羅結成盟友,打得袁紹險些不支。
直到孫堅戰死襄陽,他北上被曹操擊敗,才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挫折。
此後他放棄豫州轉移淮南,眨眼間便占據了九江郡,在壽春重振聲勢,直懾東南之地。
然而就是在那裡,他的野心開始膨脹,不再甘心當大漢的臣子。
早在漢武帝之時,民間就流傳着一句谶語“代漢者,當塗高”,太史公司馬遷還特意把他寫到了《漢武故事》之中。
作為帝王象征的傳國玉玺在他手中,九江郡下轄當塗縣,而袁姓乃是出自象征土德的大舜後裔……多少巧合應驗在他身上啊!袁術自以為得天命,把手下智士的規勸當成了耳旁風,亟不可待地自立為“仲家天子”,改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又是制造祥瑞,又是郊祀天地,又是任命百官,在他那并不廣闊的地盤上做起了土皇帝。
但老天爺并沒有眷顧袁術,不但沒有統一天下,還成了衆矢之的。
大漢天子發下讨逆诏書,各路兵馬磨刀霍霍你來我往:呂布把他殺得大敗,擄走了淮河以北的重要物資;曹操在蕲陽圍殲了他的主力軍,斬殺了他好幾員戰将;就連他視若義子的孫策也背叛了他,在江東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挖走他麾下一大批官員……
不過袁術毫不懷疑自己的“天命”,自我感覺依然良好,照舊過着驕奢淫逸的生活。
他生于公侯世家,從小就是錦衣玉食仆僮環繞,當了皇帝之後更是變本加厲。
修建皇宮增加賦稅,後宮充斥佳麗數百,無一不是绫羅綢緞,天天的山珍海味,連精米白肉都吃膩了。
淮南原本是富庶之地,戶口數百萬,可他當了不到三年皇帝就将其禍害得面目全非。
戰争不斷加上橫征暴斂、蝗旱災害、瘟疫流行,百姓戰死的、逼死的、餓死的、病死的不計其數,淮南一帶民不聊生十室九空,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出了壽春城就是人間地獄!
地皮刮盡油水榨幹,軍隊缺糧官員缺饷,袁術陷入了窘境。
想要收攬人心,但部下不是投靠許都朝廷就是被孫策籠絡走了,更有甚者甯可上山當土匪都不保他了,而曹操和孫策這兩個催命鬼随時都有可能再給他緻命一擊!萬般無奈之下,袁術燒毀皇宮攜帶家眷北上,厚着臉皮投靠那個曾經水火不容、被他罵為家奴的兄長,想用傳國玉玺換得後半生的潦倒苟安。
可天不遂人願,他剛踏入徐州地界便聽說袁叙遭擒,大對頭曹操差出小對頭劉備出兵攔截。
袁術料知冤家相逢必有一場惡戰,眼瞅着自己兵馬微弱士無戰心,更有一堆家眷财物礙手礙腳,實在是無力闖過這一關了,隻得匆忙傳令回歸壽春。
士卒一路走一路逃,好不容易回到壽春,留守的部下早就把最後一點兒糧食開倉散發了,還說:“知當必死,故為之耳。
甯可舍一人之命,救百姓于塗炭。
”眼見此處也無法立足了,袁術隻得前往灊山①依附落草為寇的部下陳蘭、雷薄等人。
但他們也不肯收留,派人下山傳來口訊:“諸位将軍說,我們小山容不了大皇上,還求陛下給兄弟們留條活路,别再讓大夥跟着您挨罵了!”隻給了一些粗糧,便似送瘟神一般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