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首頁
    ,三個人的意見是一緻的,所以并未引起争端。

     談得最多、最深的是太後的意向。

    實際上是西太後的意向,她的本意不僅在于廢斥甚至翦除肅順,更着重在代替她的六歲的兒子,掌握大權。

    但是,清朝的家法,隻有顧命輔政,并無女主垂簾,貿然提出這個主張,可能會招緻重臣的反對,清議的不滿,反有助于顧命八大臣,使得他們的地位,益加穩固,豈非弄巧成拙? 如果僅僅是垂簾與顧命這種制度上的矛盾,或者西太後與肅順之間為了争權而起沖突,都還有調和解決的辦法,麻煩的是,既要除去肅順,又要使不在顧命之列的恭王,得以執政,那就難辦了。

    罷黜肅順可以辦得到,但重視祖制,則大權仍舊落在顧命大臣手中,驅逐肅順,無非為載垣、杜翰他們帶來擴張權力的機會而已。

     這樣一層層談到後來,便自然而然出現了一個結論,隻有一個辦法,能使恭王重居樞要之地,那就是盡翻朝局,徹底推倒顧命大臣的制度! 幼主在位,不是顧命輔政,便須太後垂簾,那也是非楊即墨,必然之勢。

    于是,話題便集中在如何做法上面。

     文祥力主慎重,而且有不安的神情,不知是他想到違反祖制,心中愧歉,還是覺得女主臨朝,非國家之福?寶鋆處事,一向激進,而且特别看重恭王的利益,所以主張不顧一切,放手去幹。

    這一來,地位最低的朱學勤,反倒成了這兩個大老之間的調人了。

     他是贊成文祥的态度的,但話說得婉轉中肯,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争取元老重臣的支持,此時不妨先做探測、疏導的工作,等清議培養成功,再提出垂簾的建議,則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這是很切實的話,寶鋆亦深以為然。

     就在他們密議的這一刻,恭王的折子也正到了行在。

    章奏未定處理辦法以前,先呈内覽,這一點已為西太後争到了。

    因此肅順一見是恭王的封奏,頗為注意。

    等發下來一看,才知道是奏請叩谒梓宮,他千方百計地想阻止恭王到熱河來,卻未料到恭王有自請入觐的這一舉!一時計無所出,隻捧着奏折發愣。

     “想法兒駁回去!”端華大聲說。

     “這怕不行!”載垣比較明白事理,“沒有理由駁他。

    ” 這道理是非常明白的,恭王與大行皇帝是同胞手足,哥哥病危的時候,不能見最後一面,死後還不準做兄弟的到靈前一哭,這是到那裡都講不過去的事。

    肅順也想通了,遲早總得跟恭王見面,反正自己腳步已經站穩了,也不必再忌憚他什麼!因而用不在乎的語氣,大聲說道:“他要來就來吧!”接着又說:“咱們替國家辦事,别把精神花在這些不相幹的事兒上面!好好兒商量商量‘年号’,才是正經。

    ” “不是已經規定了嗎?”端華愕然,“還商量什麼?” “他們兩位,”肅順指着穆蔭和杜翰說,“還有異議。

    ” “雖有異議,可不是反對中堂。

    ”杜翰趕緊聲明,“我隻是怕京裡有人說閑話。

    中堂不知道,現在專有一班窮京官,讀了幾句書,号稱名士,專愛吹毛求疵,自鳴其高。

    未登基,先改元,不合成例,可有得他們羅嗦了!” “哼!”肅順冷笑答道,“名士我見過,讀通了書的我更佩服,郭嵩焘、王闿運、高心夔他們,難道不是名士,難道不是滿腹經綸?我敢說,他們要知道了我何以要先定年号的緣故,一定會贊成,一定會說我這是匡時救世之策。

    要說那些除了巴結老師,廣通聲氣以外,就知道玩兒古董字畫的翰林名士,或者打秋風、敲竹杠,給少了就罵人的窮酸,他們瞧不起我肅老六,我還瞧不起他們那些王八蛋呢!” 看肅順是如此憤慨偏激的神情,杜翰不敢再說,穆蔭也保持沉默。

    這樣,年号的事也就不必再商量了。

     于是全班進見太後——兩宮并座,一東一西,皇帝偎依在東太後懷裡,等磕過頭,照列由載垣發言陳奏,但他隻陳述些簡單的章奏,稍涉重要的政務軍情,以及官員調動,便都讓肅順來奏答。

    而發問及裁決的,往往是西太後,東太後把大部分工夫花在小皇帝身上,隻聽她不斷小聲地在說:“安靜些!”“别鬧!”“别講話,聽肅順說!” 肅順說到年号上來了:“皇帝的年号,奴才幾個共同商酌,定了‘祺祥’兩個字。

    ”說着,他把正楷寫了“祺祥”二字的紙條,放在禦案上面。

     西太後看了看,略顯驚異地問道:“這麼急呀?‘回城’再辦也不晚嘛!” “回太後的話,這有個緣故。

    ”肅順從容答道:“如今官錢票不值錢,銀價飛漲,升鬥小民,全是叫苦連天。

    奴才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

    官錢票不是不值錢嗎?咱們就不用票子,用現錢。

    那一來,銀價馬上可以回平,銀價回平,物價一定往下掉,物價一掉,人心自然就安定了。

    ” “哎!”難得開口的東太後,不由得贊了一聲:“這話不錯!” 西太後看了她一眼,徐徐說道:“話是不錯。

    可是,就沙殼子的小錢,也得拿銅來鑄啊!那兒來啊?” “奴才已經有準備。

    派人到雲南采辦去了。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