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古寺夜半哭声

首頁
    家裡人,才到這裡來了,也有一個小妹妹是不滿父母包辦婚姻跑來的。

    ” 正說着,那個汲水的小尼姑端着一碗玉米面粥走了過來。

     清潔法師笑着朝她努了努嘴:“正說着曹操,曹操就到,就是她,她叫翠花,是從四川來的。

    ” “法師背後又說我什麼壞話呢?”翠花笑着說,把粥端到龍飛的屋裡。

     龍飛吃完早飯,獨自到五台山其它各寺轉悠,企圖找到那個獲取假情報的老人,可是一連二十多天,一直沒有發現那人的蹤迹。

     這二十多天,隔壁客堂裡時而傳出嘤嘤哭聲,龍飛已習已為常。

    這一天上午,龍飛正在屋裡想着破案之事,翠花走了進來。

     “先生今日上午沒有出去?”她收拾着桌上的碗筷。

     龍飛道:“這五台山好大,轉也轉不過來,好一個清涼世界。

    ” 翠花道:“這五台山寺廟多,一個寺廟一個故事,比我們家鄉峨眉山的寺廟多好幾倍,就說你隔壁的善靜室吧,就有一個非常美麗的故事。

    ” 龍飛頓時來了興緻,問道:“哦,什麼故事?” “相傳順治年間,三公主出家來到五台山,就住在殊像寺的這間客堂,并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

    三公主是那拉氏所生,是清世祖順治皇帝的妹妹,康熙皇帝的姑媽。

    清初,順治皇帝為了收攏明降将吳三桂之心,便将三公主許配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但對吳三桂仍不放心,又讓他駐守雲南。

    後來,吳三桂真的鬧起叛亂來了,朝廷就把他的兒子吳應熊殺了,這樣三公主就出家來到五台山殊像寺。

    當時寺裡還有一個同樣因婚姻不幸而出家的青年和尚,因為他家的門第不及女方家,女方拗不過家庭阻力,被迫另嫁了一個與她家門第相當的公子。

    這青年從此發誓永不娶妻,削發當了和尚。

    這青年是一個英俊文雅、知書識禮的才子,出家後一心鑽研經書。

    三公主見他聰慧過人,就常常和他在善靜室一起研讨禅理。

    然而,外界卻謠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愛情,發生了隐私。

    這話傳到北京,康熙皇帝龍顔大怒,認為有損皇族的聲譽,于是派人來五台山殊像寺放火焚寺,想将他倆和寺院一同化為灰燼,以此來消除四處擴散的說法。

    這一天傍晚,殊像寺着了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霎時間烈火映得周圍幾百丈地方通紅,殿堂樓閣傾倒在地。

    使人意外地是火這樣大,風這樣猛,但那善靜室卻沒沾上火。

    那青年和尚和三公主坐在室内,安然不驚。

    第二天,全寺燒得奄奄一息,隻有善靜室獨存。

    派來暗裡放火的人回到北京禀報康熙皇帝,康熙聽了露出喜色。

    他想,全寺焚毀,隻有善靜室獨存,這是佛的意志,佛以此來告訴人們,姑媽和那和尚沒有暧昧之事,是真正的佛家之徒。

    于是康熙撥巨款重修殊像寺,寺内康熙年間的禦制碑文,記載着重修寺院一事……” 龍飛聽了這個故事,感到一種莊嚴感油然而生,他想到半夜哭聲,于是問翠花:“這善靜室為何夜半有哭聲?” 翠花瞅了瞅門外,小聲說:“住持可能受過大的刺激,經常做噩夢,夢中發出哭聲。

    ” 龍飛又問:“住持是什麼時候到這裡來的?” 翠花道:“我也不知道,好像解放前就到了這裡。

    ” “她今天有多大歲數?” “三十六歲了,每當住持過生日時,她都要在寺後栽一棵松樹,已經有三十六棵了。

    ” 龍飛想:這位清潔法師一定有來曆,她究竟是誰?為何出家當了尼姑。

     這對他講是一個謎…… 這天晚上,龍飛見清潔法師在殊像寺大殿内念經,悄悄溜進了善靜室。

     剛到殊像寺那天,龍飛到過這房間,如今他見兩條高低不平的條凳架着一張木闆床,褥子薄得像被單;書架上擺滿了經書,最上面擺着一個古瓷花瓶,插上一支野玫瑰。

    房角有一張漆桌,漆皮已經脫落,地上有一隻上面箍了幾條生鏽的鐵條的皮箱,灰色的牆紙從牆上脫了下來。

     龍飛打開了皮箱,隻見是幾身洗得褪了色的僧服和僧帽,還有肥皂、木梳、内衣之類的東西。

    箱角有一個小布包,龍飛打開那布包,一張舊得發黃的照片和校徽滑了下來…… 照片上是一個可愛活潑的女孩子,一張喜眉笑目的臉龐,一頭自然卷發,杏子眼晶瑩泛花,眼睛上的一雙細長的眉毛,顯得有點彎曲,穿着淡黃色的學生衫。

    校徽上現出“燕京大學”四個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