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瓶梅词话本序

首頁
    花,亦随手成趣。

    蘆亦有影,故看燈夜又用鐵棍一觑春風,是蘆荻皆蓮之副,故曰二人皆為金蓮寫。

    此一部寫金、寫瓶、寫梅之大梗概也。

     若夫月娘為月,遍照諸花。

    生于中秋,故有桂兒為之女。

    &ldquo掃雪&rdquo而月娘喜,&ldquo踏雪&rdquo而月娘悲,月有陰晴明晦也。

    且月下吹箫,故用玉箫,月滿兔肥,盈已必虧,故小玉成婚,平安即偷鍍金鈎子,到南瓦子裡要。

    蓋月照金鈎于南瓦上,其虧可見。

    後用雲裡守人夢,月被雲遮,小玉随之,與兔俱隐,情文明甚。

     李嬌兒,乃&ldquo桃李春風牆外枝&rdquo也。

    其弟李銘,言裡明外暗,可發一笑。

    至贲四嫂與林太太,乃葉落林空,春光已去。

    贲四嫂姓葉,作&ldquo帶水戰&rdquo。

    西門慶将至其家,必雲吩咐後生王顯,是背面落水,顯黃一葉也。

    林太太用文嫂相通,文嫂住捕衙廳前,女名金大姐,乃蜂衙中一黃蜂,所雲蜂媒是 也。

    此時愛月初寵,兩番賞雪,雪月争寒,空林葉落,所蓮花芙蓉,安能甯耐哉!故瓶死蓮辱,獨讓春梅争香吐豔。

    而春鴻、春燕,又喻韶光迅速,送鴻迎燕,無有停息。

    來爵改名來友,見花事闌珊,燕莺遺恨。

    其妻惠元,三友會于園,看杜鵑啼血矣。

    内有玉箫勾引春風,外有玳安傳消遞息,箫有合歡之調,薰蓮、惠元以之。

    箫有離别之音,故&ldquo三章約&rdquo乃陽關聲。

    西門聽之,能不動深悲耶?惹草粘花,必用玳安。

    一曰&ldquo嬉遊蝴蝶巷&rdquo,再日&ldquo密訪蜂媒&rdquo,已明其為蝶使矣,所謂&ldquo玳瑁斑花蝴蝶&rdquo非欤?書童則因箫而有名。

    蓋篇内寫月、寫花、寫雪,皆定名一人,惟風則止有馮媽媽。

    太守徐 崶,雖亦一人。

    而非花嬌月媚,正經腳色。

    故用書童與玉箫合,而蕭疏之風動矣。

    未必雲&ldquo私挂一帆&rdquo,可知其用意寫風。

    然又通書為梳,故書童生于蘇州府長熟縣,字義可思。

    媚客之唱,必雲&ldquo畫損了掠兒稍&rdquo,接手雲&ldquo贲四害怕&rdquo。

    &ldquo梳子在座,篦子害怕&rdquo,妙絕!《豔異》遺意,為男寵報仇。

    金蓮必雲&ldquo打了象牙&rdquo,明點牙梳。

    去必以瓶兒喪内,瓶墜簪折,牙梳零落,蕭疏風起,春意闌珊,《陽關三疊》,大家将散場也。

    《金瓶》之大概寓言如此,其他剩意,不能殚述。

    推此觀之,筆筆皆然。

     至其寫玉樓一人,則又作者經濟學問,色色自喻皆到。

    試細細言之:玉樓簪上镌&ldquo玉樓人醉杏花天&rdquo,來自楊家,後嫁李家,遇薛嫂而受屈,遇陶媽媽而吐氣,分明為杏無疑。

    可者,幸也。

    身毀名污,幸此殘軀留于人世。

    而住居臭水巷。

    蓋言元妄之來,遭此荼毒,污辱難忍,故著書以洩憤。

    嫁于李衙内,而李貴随之,李安往依之,以理為貴,以理為安。

    歸于真定、棗強。

    真定,言吾心淡定;棗強,言黾勉工夫。

    所為勿助勿忘,此是作者學問。

    王杏庵送貧兒于晏公廟任道土為徒。

    晏,安也;任與人通,又與仁通。

    言&ldquo我若得志,必以仁道濟天下,使天下匹夫匹婦,皆在晏安之内,以養其生;皆入于人倫之中,以複其性。

    &rdquo此作者之經濟也。

    不謂有金道士淫之,又有陳三引之,言為今人聲色貨利浸淫已久,我方竭力養之教之,而今道又使其舊性複散,不可救援,相率而至于永福寺内,共作孤魂而後已。

    是可悲哉!夫永福寺,湧于腹下,此何物也?其内僧人,一曰胡僧,再曰道堅,一肖其形,一美其号。

    永福寺真生我之門死我戶,故皆于死後同歸于此,見色之利害。

    而萬回長老,其回腸也哉。

    他如黃龍寺,脾也;相國寺,相火也。

    拜相國長老,歸路避風黃龍,明言相火動而脾風發,故西門死氣如牛吼,已先于東京言之矣。

    是玉皇廟,心也。

    二重殿後一重側門,其心尚可問哉?故有吳道士主持結拜,心既無道,結拜何益?所以将玉皇廟始而永福寺結者,以此。

     更有因一事而生數人者,則數名公同一義。

    如車(扯)淡、管世(事)寬、遊守(手)、郝(好)賢(閑),四人共一寓意也。

    又如李智(枝)、黃四,梅、李盡黃,春光已暮,二人共一寓意也。

    又如&lsquo帶水戰&rsquo一回,前雲聶(捏)兩湖、尚(上)小塘、汪北彥(沿),三人共一寓意也。

    又如安沈(枕)、宋(送)喬年,喻色欲傷生,二人共一寓意也。

    又有因&mdash&mdash人而生數名者,應伯(白)爵(嚼)字光侯(喉),謝希(攜)大(帶)字子(紫)純(唇),祝(住)實(十)念(年),孫天化(話)字伯(不)修(羞),常峙(時)節(借),蔔(不)志(知)道,吳(無)典恩,雲裡守(手)字非(飛)去,白賴光字光湯,贲(背)第(地)傳,傅(負)自新(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