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市政府的領導沒有專職跟包秘書,都是機關處裡的幹部跟着跑工作。
也可以把這些人叫秘書,因為他們幹的就是秘書工作,但并不是那種事事都幹的貼身秘書,人也并不固定。
範鷹捉也不例外。
他當常務副市長的時候,是二處的李海帆跟着他到處跑的時候最多。
現在他當市長了,是不是要把李海帆弄到一處呢?因為跟着市長跑的都是一處的人。
此時他突然想起一處的馬雨晴,那個年輕漂亮的副處長。
從本心來說,他喜歡這種幹部。
自己看着養眼,旁人看着也順眼,而且溫文爾雅,見人總是先羞赧地微微颔首,然後才擡眼看人,一副大家閨秀的做派,家裡必是書香門第。
雖然範鷹捉是個領導,以文化人的口吻叫做“官宦”,但他并不喜歡領導官宦之家的孩子。
當然,他并不是要否定所有的幹部子弟,而是以自己的兒子推而論之——如果讓他選幹部,他甯可選老百姓家的孩子。
首先是選出身書香門第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更知書達理。
就以自己的兒子來說:一、好逸惡勞,從來沒勤奮過,沒在早晨七點以前起過床,做早點、收拾屋子、刷廁所全都免談,更别提頭懸梁、錐刺股發奮讀書了;二、從來沒說過誰更優秀,在兒子眼裡,天下人全都渾渾噩噩的,做得好的也是作假做出來的,甭想從他嘴裡聽到佩服誰的話,而兒子自己卻從來沒幹過什麼漂亮事兒,也不屑去做具體事;三、對老百姓從不理會,更談不上體恤,當然了,兒子小小年紀讓他體恤老百姓為時過早,但這卻是範鷹捉看一個人的關鍵。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子已經十五歲了,完全可以看出基本素質了。
說到底是兒子的生活條件太優越了。
加上老婆寵孩子,使得孩子嬌生慣養,目空一切,眼高手低。
這樣的孩子肯定沒什麼出息。
網上一度盛傳一個叫徐其耀的被捕貪官寫給兒子的信,裡面赤裸裸地講了八條:1.不要追求真理,不要探詢事物的本來面目;2.不但要學會說假話,更要善于說假話;3.要有文憑,但不要真有知識,真有知識會害了你;4.做官的目的是什麼?是利益;5.必須把會做人放在首位,然後才是會做事;6.我們的社會無論外表怎樣變化,其實質都是農民社會;7.要相信拍馬屁是一種高級藝術;8.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須嚴格遵守的,确切地說,執行起來都是可以變通的。
範鷹捉不知道這個父親是真愛還是假愛自己的兒子。
老話說,取乎高,類乎中,取乎中,類乎下。
假如一上來就取乎下,你想想,你兒子還要得嗎?小孩子學好不容易,學壞快得很。
即使你想竭力塑造一個好人、一個英雄、一個模範,都未必成功,而隻能塑造出一個沒有大毛病的凡人,若再專門去塑造一個人人厭惡的老油條,這樣的孩子在當今社會會成大器嗎?範鷹捉絕對不相信!
在有些人的眼裡,可能範鷹捉也在貪官之列,怎奈他自己并不這麼認為,而且,他的内心追求也還是蠻高的。
馬雨晴在他眼裡,就恰恰相反,是個有前途能成才的好女人。
當然了,馬雨晴有馬雨晴的情況,範鷹捉并沒有認真研究。
首先馬雨晴是個三十五歲的中青年女同志,這個年齡的女人總是内斂、含蓄的。
既不像二十歲的年輕人那麼活潑好動,又不像五十歲以上的老大姐那麼倚老賣老說話做事無所顧忌。
馬雨晴看外表似乎是低眉順眼,而在眉宇間透出的卻是一種自信的謙恭。
沒有分寸的謙恭屬于低三下四,有分寸的謙恭就是一種修養。
馬雨晴是北京一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來機關以後,除因為工作而寫了大量公文以外,業餘時間還出版了好幾本引起各方面關注的長篇小說。
這可不是誰想幹就能幹的。
但機關裡的人們想事往往不往好的方面想,見馬雨晴漂亮,就說她是“美女作家”。
那時一個上海的寫手号稱美女作家,而且專寫拿脫褲子不當回事兒的另類文章,于是大家就都認為馬雨晴也好不到哪兒去。
還有人傳言她跟編輯有一水,否則别人寫書出版不了,為什麼她寫書就能出版?從此便突然都鄙視起她來。
大家因為都不寫書,自然不知道寫書需要才學、耐心和韌勁,也不知道寫書發在網上自然就有編輯來慧眼識珠。
馬雨晴都已經出版好幾本書了,卻連編輯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大家背後不說她好話,她也不動聲色,反而把自己的書分發給大家,是好是壞讓大家自己分辨。
馬雨晴是學曆史的,她寫的書自然是曆史題材,裡面根本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些東西。
于是,亂七八糟的議論一下子就銷聲匿迹了。
這事傳到上級領導耳朵裡,沒有不對馬雨晴豎大拇指的。
僅僅這件事還說明不了問題,馬雨晴身上發生的另一件事才更讓範鷹捉念念不忘。
市政府原來有個得癌症死的副市長,他沒死以前曾經窮追過馬雨晴。
他追馬雨晴的辦法就給她送書,他知道馬雨晴愛寫書,就買當代知名作家的作品,一本一本送。
這個副市長雖然是學理工的出身,但買來的作品卻絕對不是網上瞎炒的看一半就不想再看的東西,難得他如此用心。
這個副市長本身有個恩恩愛愛的老婆,幹嗎還要追馬雨晴?這種問法就小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