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亦用三力加持之處。
成器文雲。
安立器世間。
空風最居下。
次觀火水地。
是輪同金剛。
名大因陀羅。
光焰淨金色。
普皆遍流出。
次應念持地而圖衆形像。
今雲。
初一行偈未見本文。
但俱舍雲。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如是三輪具如彼論。
今見語勢影響彼文。
彼出五輪以為别也。
次三句文是供養法成三輪已結地輪文。
彼文初有一句。
雲是輪如金剛。
并此三句以為一行。
後二句文經中秘密曼荼羅品成身五輪偈終成地五輪之文。
今詳道理據準見文供養法中但說無所不至念誦于經四壇屬前二壇。
次說三輪成器二字成身。
前都會壇受持地中亦以五字亦以二字成大日身。
故于此中亦說五字二字成身。
而無四處三部布字如來發生四重字器界五輪大真言王三部四輪入秘密法以字燒字十二真言布師壇第一布字百光布字。
此等并屬後二壇也。
無畏法全兩本儀軌會四壇意彼此相成多用後三少用初一。
但相承者未辨差耳。
今此壇中且用五輪成身成器及成弟子。
餘當各壇随而用之。
對受成身五輪。
其種●阿●鍐●(口*藍)●唅●欠。
其處腰下臍上心上額上頂上。
其色黃金極白日晖黑亦青種種。
其形正方圓輪三角半月圓滿。
其印金剛慧。
(内外并得)蓮華座法界生轉法輪大慧刀印。
處下分臍上心上白毫頂上。
真言阿鍐(口*藍)唅欠并加歸命。
各持三遍。
用法下印。
(一雲下散)外散亦此二印向下散。
以地水沉下故外散(一雲。
火風二印三。
舉頂散)外散捧印。
成身七法次第修習。
故于五輪自為五七。
其滿足印金剛合掌。
别時說雲。
用五股印成器五輪。
七法同前。
但改七中第二。
其處以安下界。
亦翻五輪逆下修習。
亦于五輪自為五七成器界訖而加持之。
真言阿字加歸命句。
其印五股。
有雲。
器界不用印明(雲雲)。
私謂。
法身住法性土。
法體法然身器本如。
報身住受用土。
因圓果滿身成器起。
應身住變化土酬願利生土成身出。
今娑婆等成劫時先器後情。
蓮華藏界無成壞相。
先身後器。
今真言者修入内證故先成身而後成土。
故發生偈雲。
有情及器界。
次第而成立。
即其誠文也。
爾時金剛手升于大日世尊身語意地法平等觀念彼未來衆生。
為斷一切疑故說大真言王曰。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阿三忙(引)缽多(二合)達磨馱都(二)蘖登(底孕反)蘖哆喃(三)薩婆他(引四)暗欠(引)暗惡(五)糁索(六)唅鶴(七)(口*藍)?(八)鍐(急呼。
九)莎诃(十)?藍?(十一)诃啰(二合)鶴(十二)莎诃藍?莎诃。
梵本雲。
●
無畏本同經本。
但法全本雲(廣本有注略本無注)
曩莫三曼多沒馱喃。
阿三忙缽多(二合無盡)達磨馱都(法界)蘖登(底孕反)蘖多(超越無盡法界)薩嚩他(一切)暗。
欠。
阿。
阿。
暗(地輪)惡。
糁索。
唅(風輪)鶴。
(口*藍)(火輪)?。
鍐。
(水輪)嚩(入)娑嚩(二合)賀(下三道真言)吽(口*藍)?(此身真言)诃啰(二合)鶴(此語真言)娑嚩(二合)賀。
藍?(此意真言)娑嚩(二合)賀。
如來身口密法唯佛與佛乃能究了。
今金剛手亦能知之位同大覺。
為度衆生示為菩薩而相起發。
此中身密即是四重大曼荼羅一一本尊各有密印。
若觀此印即知所表秘密之法。
語密即是諸尊所有真言。
聞此真言即知此尊内證之法。
意密即是本尊瑜伽之觀。
與此相應即入如來意密之藏。
略而言之如此經中所表。
皆表如來身語意秘密之德。
若如實了知同秘密主。
真言曰。
南谟三曼多佛陀喃(歸命普遍諸佛)阿娑摩補多(無盡)達摩馱睹(法界)竭帝竭多(超越無盡法界。
超越即是歎于如來秘密身口意之德也)薩嚩他(謂于一切十方三世一切時一切方所超越無盡法界而能普門利益一切也)
暗欠暗惡此四字即是如上四輪也。
第一字為地。
金剛輪。
第二字為水輪。
第三火輪。
第四風輪也。
此阿字本體是金剛界體。
次水輪者長聲是行。
行即白色故名為水輪也。
别本。
文互故記之。
火輪上有點。
即空輪以為莊嚴也。
次水輪者。
佉是空義。
亦有長聲是行。
有點為空即大空也。
召壇是半月形故亦當中置橛。
先絣弓形次絣弦形。
當如月字形作之。
若成辨壇是種種形。
亦唯一點無相形。
唯心念作。
然此五壇大日為主諸尊為伴互入中胎。
若絣綖時亦須首起東北隅也。
私謂。
何故五壇相貌各别。
應是阿等五字形貌。
●方。
●圓。
●三角。
●半月。
●方圓角月種種具足。
文和五年(丙申)三月二十二日以他本校點了。
杲寶(五十一)
東曼荼羅抄上雲。
又彼灌頂文第七卷世不流布。
故彼第三曼荼羅中秘密品之餘并第四曼荼羅之全。
人未識之今皆示之(雲雲。
私雲近代号第七卷流行于世敢不足取信疑僞書欤)
四十帖第十一雲。
師曰。
具支灌頂缺第七卷。
是智證大師破燒給也。
但持誦不同第七卷。
是具也。
然和尚有取思食以之顯彼也(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