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首頁
    學士倭仁。

    一到那裡看見吳廷棟在座,便說:“這省了我的事,想來艮翁已知其詳?” “是的。

    ”他慢吞吞地指着吳廷棟說,“我聽說了。

    ” “此事面奉懿旨,由艮翁主持。

    應該如何處置,請見教。

    ” “那也無非遭旨辦理而已。

    ” 倭仁說得輕松,周祖培卻大吃一驚,照他這話,竟是真要治恭王的罪!實不知他居心何在?“艮翁!”周祖培的臉色突顯沉重,“凡事總須憑實據說話,蔡壽祺的語氣甚為暧昧,此人的素行,亦不見得可信。

    我看,當從追供着手。

    ” “這一步是一定要做的。

    不過,我看蔡壽祺如無實據,也不敢妄參親貴。

    ” “艮翁見得是!”周祖培不願跟他在此時争執,站起身來說:“明日一早,我在内閣候駕。

    ” 辭别出門,原想回府休息一會再說,現在看到倭仁的态度可慮,需要早作準備,所以臨時改了主意,去看恭王。

     恭王府依舊其門如市,有的來慰問,有的借慰問來探聽消息,王府門上,一概擋駕。

    但周祖培自然不同,等跟班剛一投帖,便有王府的官員趕到轎前,低聲禀報,說恭王在大翔鳳胡同鑒園,曾經留下話:“如果周中堂來了,勞駕請到那裡見面。

    ” 于是周祖培又折往鑒園。

    轎子一直擡到二堂滴水檐前,掀開轎簾,隻見恭王穿一件外國呢子的夾袍,潇潇灑灑地站在台階上。

     周祖培趕緊疾趨數步,走上台階,照宰輔見親王的禮節,垂手請安。

    等他剛要蹲下身子,恭王一把将他扶住,“芝老,不敢當!”他又轉身吩咐聽差:“伺候周中堂換便衣。

    ” 等周府的跟班,從轎子裡取來衣包,服侍主人換好衣服,恭王親自引領,肅客到後園一座精舍去密談。

    恭王内心的感覺,十分複雜。

    三分驚懼,三分焦灼,三分憤懑,還有一分傷心,但表面上顯得很不在乎,靜靜地聽着周祖培細談召見經過。

     “多承關愛!”到客人的話告一段落時,他拱拱手說:“還要仰仗鼎力。

    ” “凡事不能破臉,破了臉就麻煩了!”周祖培皺着眉說,“既奉懿旨,這君臣之分上,總要有個交代。

    這點點苦衷,要請王爺體諒。

    ” 恭王聽他這口氣,倒有些擔心,想了想,不亢不卑地答道:“果然我罪有應得,自然甘受不辭。

    ” “倒不是應得不應得。

    ”周祖培停了一下,表示了他的态度:“我總盡力維持王爺。

    ” “承情之至。

    ”恭王站起身來,又抱拳作揖。

     周祖培還了禮,剛要說什麼,隻見垂花門口,翎頂輝煌,全班軍機大臣由文祥帶頭,一起都到了,便跟着主人一起走到廊上來等候。

     彼此見了禮,有極短的片刻沉默,寶鋆第一個開口:“會出這麼個大亂子,真沒有想到。

    好在有中堂主持,總算可以放心。

    ” “佩蘅!”周祖培立即問道:“你聽誰說的,是我主持?不是我,是倭艮翁。

    ” “不管誰主持,反正中堂的話,一言九鼎。

    ” 周祖培搖搖頭,不以他的話為然,卻又未曾作進一步的解釋。

    就這時候,四名妙年丫頭,端着福建漆的大托盤,袅袅娜娜地走了進來。

    盤中是有紅有綠、有黃有白的四瓶洋酒,水晶高腳杯,還有銀碟子裝的八樣幹果酒菜,兩大盤點心,都置放在中間的大理石紅木圓台上,鋪陳了杯筷,一名二十歲模樣,長得極腴豔的丫頭,走到下方,笑吟吟地招呼:“各位大人,請用點心。

    ” “來吧,來吧!”恭王首先走了過去,一隻手抓了個包子,一隻手便去倒酒。

     于是有的坐了過去,有的說不餓,周祖培居中上坐,等纖纖素手,捧過一盞紫紅色的酒來,他忽發感慨:“咳!‘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這些洋玩意,害了王爺。

    ” 話裡的意思很深,但在座的人都明白,恭王的起居飲食,帶些洋派,久為衛道之士所不滿。

    不過感慨發于此時,必有所謂,文祥趕緊向喜歡多嘴的寶鋆遞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打岔,聽周祖培再說下去。

     “明天一早,傳蔡壽祺到内閣追供,不知道他有什麼實據拿出來?文園!”他看着李棠階說,“你跟艮翁是一起講學的朋友,勸勸他,不必推波助瀾!” 原來如此!大家都恍然了,守舊派的領袖倭仁,是站在兩宮太後那一面的。

     周祖培的話不多,但都交代在“節骨眼”上,恭王頗為承情。

    這就夠了,他不必也不宜再作逗留,起身告辭。

     送客到垂花門,恭王還要送,周祖培再三辭謝,主人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但同為客人的文、李、寶、曹四樞臣,為了禮貌,也為了代表主人,一直把周中堂送到二門,看他上了轎。

    這時曹毓瑛便對李棠階說:“文翁,我看事不宜遲,倭中堂那裡要早去招呼。

    ” “對了!”寶鋆接口附和,“我看,文翁這會兒就勞駕一趟吧!” “也好。

    ”李棠階很幹脆地答應,“我不跟主人面辭了。

    回頭我再送信來。

    ” 這是曹毓瑛的“調虎離山”。

    李棠階為人比較耿直,雖同為軍機大臣,在恭王面前卻有親疏之别,把他調開了,他們才可以跟主人無話不談。

     “咳!”恭王到這時才顯出本來面目:“我沒有想到栽這麼大一個跟鬥!” 大家都想安慰他幾句,但在這樣尴尬意外的情勢和同船合命的關系之下,竟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話可說。

     “談正經吧!”文祥從靴頁子裡掏出一張紙——内閣抄來的,蔡壽祺原奏的“折底”,遞了給恭王:“你先看這個。

    ”恭王一面看,一面冷笑,看完了問:“她能把我怎麼樣呢? 革了我的爵?” “革爵是不會。

    ”寶鋆答道,“也許有意思讓七爺來幹吧!” “那是蔡壽祺的意思。

    上頭不會不知道,七爺挑不動這副擔子。

    ” “我倒有這麼個看法。

    ”曹毓瑛瞿然而起,“不妨讓外面有這麼個說法:上頭有意思讓七爺來幹。

    誰都知道七福晉是什麼人。

    這一下,逼得七爺為避嫌疑,不能不說話。

    ”恭王和文祥都還不曾開口,寶鋆一伸大拇指贊道:“高!”接着又自告奮勇:“我到萬藕舲那裡去一趟,讓他把姓蔡的那小子壓一壓。

    ” 這倒是釜底抽薪之計,而且寶鋆去辦這件事也是很适當的人選,他與兵部尚書萬青藜是同年,而萬青藜與蔡壽祺是小同鄉。

     就這樣,很順利地有了對策,疏通倭仁,安撫蔡壽祺,先把明天内閣會議這一關過去,然後鼓動醇王出來為他胞兄講話,這樣雙管齊下,足可以對付得了慈禧太後。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慈禧太後還有更厲害的手法。

    她正在親自寫旨,師當年在熱河,預拟密旨,回銮到京,召集大臣,不經由軍機而得拿問“三兇”的故智,準備第二天交内閣明發,宣達意旨,處置恭王。

     這是她為了補救第一步走錯了的有力措施。

    那第一步的錯誤,是她沒有把周祖培估計得正确。

    辛酉政變,查辦勝保,周祖培都是奉旨唯謹,格外巴結,所以她預計對于奉旨治恭王的罪,他一定也會同樣地起勁。

    等一召見,看到他的态度,才知道周祖培不是奉旨唯謹而是恭王的同黨。

     附帶而起的另一着棋,也沒有完全走對。

    她把上書房總師傅、吏部尚書朱鳳标他們找來,原有民間富家的孤兒寡婦受族人欺侮,請西席出來保護講理的用意在内,但為了怕剛有些懂人事的小皇帝驚惶不安,所以不願召見弘德殿的師傅。

    其實倭仁才是一個好幫手,第一,一向“忠君愛國”;第二,他是舊派,與恭王不協。

    如果召見當時,有他侃侃而談,說出一片大道理來,立刻就可下旨,先把恭王攆出軍機,然後議罪,這個下馬威就厲害了。

     現在時機錯過了。

    她在想:明日内閣追供查問,到複奏時有周祖培從中搗鬼,倭仁一定搞不過他們。

    等他們把輕描淡寫的一道奏折送了上來,再想辦法來扭轉局面就很吃力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