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九三幾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鎮,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北風吹着輕輕的哨子。
突然間,小學裡響起了當啷、當啷的鈴聲,一個穿着藍布棉袍的校工高高舉起手裡的銅鈴,用力搖動。
課室裡二三十個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書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隊。
四位男老師、一位女老師走上講台,也排成了一列。
女老師二十來歲年紀,微笑着伸手攏了攏頭發,坐到講台右邊一架風琴前面的凳上,揭開了琴蓋,嘴角邊還帶着微笑。
琴聲響起,小學生們放開喉嚨,唱了起來:
一天容易,夕陽又西下,
鈴聲報放學,歡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們,再會吧……
唱到這裡,學生們一齊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師也都笑眯眯地鞠躬還禮。
小朋友,再會吧……
前面四排的學生轉過身來,和後排的同學們同時鞠躬行禮,有的孩子還扮個滑稽的鬼臉,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頭。
他排在前排,這時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師看不到他的頑皮樣子。
孩子們伸直了身子。
後排的學生開始走出校門,大家走得很整齊,很規矩,出了校門之後才大聲說起話來:“顧子祥,明天早晨八點鐘來踢球!”“好。
”“王婉芬,你答應給我的小鳥,明天帶來!”“好的!”男工萬盛等在校門口,見到宜官,大聲叫:“宜官!”笑着迎過去,接過宜官提着的皮書包,另一隻手去拉他的手。
宜官縮開手,不讓他拉,快步跑在前面。
萬盛也加快腳步追了上去。
兩人走過了一段石闆路,過了石橋,轉入泥路,便到了鄉下。
經過池塘邊柳樹時,萬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讓他拉。
萬盛說:“少爺說的,到池塘邊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
”宜官笑了,說:“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嗎?萬盛,你去給我捉隻小鳥,要兩隻。
”萬盛點頭,說:“好的,不過現在沒有,要過了年,到春天,老鳥才會孵小鳥。
”
“鳥兒也過年嗎?它們過年拜不拜菩薩?”
“鳥兒不會過年,它們唱歌給菩薩聽。
到了春天,天氣暖和了,小鳥孵出來才不會凍死。
”(二)
兩人說着走着,回到了家,萬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安交差,宜官叫聲“姆媽!”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隻白色瓷器小鵝。
“月雲,月雲!拿白鵝出來排隊!”
月雲是服侍他的小丫頭,答應道:“噢!”拉開抽屜,小心翼翼的把瓷鵝一隻一隻拿出來,放在桌上。
她黃黃的臉上罩着一層陰郁的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鵝的身子就立刻縮開,似乎生怕碰壞了鵝兒。
宜官把瓷鵝排成兩排,每排四隻,左右相對,他唱了起來:“小朋友,再會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邊的一隻小鵝,仔細審視它的頭頸。
長長的頭頸中有一條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勁,鵝頸随着裂痕而斷,啪的一聲,鵝頭掉在桌上。
“月雲,月雲!”叫聲發顫,既有傷心,又有憤怒,小臉慢慢漲紅了,紅色延伸到耳朵,拿着沒了頭的瓷鵝的右手輕輕發顫。
“不是我,不是我打斷的!”
月雲吓得臉上有點變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擋在自己面前,似乎怕宜官打她。
她和宜官同年,但幾乎矮了一個頭,頭發黃黃的稀稀落落,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兩條腿已在輕輕發抖了。
宜官蓦地裡感到說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愛這些瓷鵝,隻是覺得八隻鵝中突然有一隻斷了頭,一向圓滿喜樂的生活忽然遇上了缺陷,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外力突然打擊過來,摧毀了一件自己喜愛的物事。
他應付不來這樣的打擊,瞧着左邊一排四隻小鵝,而右邊一排隻有三隻,一隻斷頭的小鵝躺在一旁。
他忽然坐倒在地,放聲大哭。
月雲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頭,她默默忍受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為那個鵝頭确是她不小心碰斷了的。
當時她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
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媽媽)的贈嫁丫頭,她從小服侍小姐,小姐嫁過來時,小姐的爹娘就把她當作禮物,送給了姑爺家。
姑爺在鎮上管錢莊,時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懶,瑞英就幫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寶寶們(别的地方叫少爺、小姐。
在江南,如果老太爺、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爺、少奶奶、小姐;第三代的是官官、寶寶),管理廚子、長工和丫頭。
瑞英心好,見月雲吓得發抖,叫她不用怕,出了個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膠,把斷了的鵝頸黏了起來。
瑞英聽得宜官的哭聲,忙趕過來安慰,唱起兒歌來:“宜官宜官乖官官,賣鵝客人不老實……”宜官問:“瑞英姐姐,什麼賣鵝客人不老實?”
瑞英撒謊:“昨天街上賣這八隻鵝給我們的賣鵝客人,是個滑頭,八隻鵝中有一隻是斷了頭頸的。
他騙我們,用粽膠黏了起來,假裝八隻鵝都是好的。
”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賣鵝客人不老實……”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禮貌,不大說粗魯的話,把賣瓷鵝的小販稱為“賣鵝客人”,這隻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