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八十八∷起玄黓敦牂七月,盡阏逢涒灘四月,凡一年有奇。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崇甯元年遼乾統二年
秋,七月,甲申朔,建長生宮以祠熒惑。
丙戌,诏:“省、台、寺、監及監司、郡守,并以三年成任。
”
戊子,以蔡京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
制下之日,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法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頓首謝曰:“敢不盡死!”制辭極其褒美,翰林學士張商英所草也。
己醜,焚元祐法。
甲午,诏于都省置講議司。
蔡京既得志,陰托紹述之柄,箝制天子。
用熙甯條例司故事,即都省置講議司,自為提舉,以其黨吳居厚、王漢之等十馀人為僚屬。
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國用、商旅、鹽澤、賦調、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
凡所設施,皆由是出,而法制屢變無常矣。
诏杭州、明州置市舶司。
庚子,同知樞密院事章楶罷,以老故也。
诏授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
未幾,卒,谥莊簡。
甲辰,以雨水壞民廬舍,诏開封府振恤壓溺者。
庚戌,臣僚上言:“管句明道宮張耒,在颍州聞蘇轼身亡,出己俸于薦福禅院為轼飯僧,缟素而哭。
”诏:“張耒責授房州别駕,黃州安置。
”
辛亥,诏:“昨降置講議司手诏内事件,許中外臣庶具所見利害聞奏。
”
複罷《春秋》博士。
是月,遼主獵于黑嶺,以霖雨,給獵人馬。
永興宮太師蕭呼圖見遼主好遊畋,每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遼主悅而從之,國政堕廢自此始。
準布侵遼,遼招讨使額特勒戰敗之。
八月,乙卯,皇子烜改名桓。
臣僚上言:“陛下即位之始,淵默不言。
嘗開獻書之路,而以書獻者,有自布衣取甲科以令百裡,或加秩一等,或解武弁而寄寺監丞、簿之祿。
天下之士,不知彼所論列為何等語言,往往懷疑,迄今不釋。
欲望出其所上封事,布之四方。
果其言有補國是,則至公之議,帖然自厭;脫或志在觊望,僥幸名器,無忠嘉一定之論,有奸憸兩可之語,附下罔上,累先烈而害初政,則于此時,豈可以置而不問?如以臣言可采,乞早賜施行。
”
乙醜,诏:“除鄭敦義、江緷外,鹿敏求追所授承事郎,降充簿、尉,高士育追所授官,何大正追所賜出身及所授官,并不得應舉。
”
辛未,置安濟坊,養民之貧病者,仍令諸州縣并置。
甲戌,诏天下興學貢士,建外學于國南。
蔡京請“天下州縣并置學,州置教授二員,縣置小學。
縣學生選考,升諸州學;州學生每三年貢太學,至則附試,别立号;考分三等,入上等補上舍,入中等補下等上舍,入下等補内舍,馀居外舍。
諸州、軍解額各以三分之一充貢士,州給常平或系省田宅充養士費;縣用地利所出及非系省錢。
凡州縣學生曾經公私試者,複其身。
如有孝悌睦姻任恤中和,若行能尤異為鄉裡所推者,縣上之州,免試入學。
州守貳及教授詢審無謬,即保任入貢;不實者坐罪。
”京又請外學以待州縣學之貢士。
乃诏即京城南門外相地營建,外圓内方,為屋千百七十二楹,是為辟雍。
太學專處上舍生、内舍生,而外學則處外舍生。
初貢至,皆入外學,經試補入上舍、内舍,始得進處太學。
太學外舍亦令出居外學,其敕令格式,悉用太學見制。
于是上舍至二百人,内舍六百人,外舍三千人。
凡州學上舍生升舍,以其秋即貢入辟雍,長吏集阖郡官及提學官具宴設,以禮敦遣,限歲終即集阙下。
自川、廣、福建入貢者;續其路食,以學錢給之。
奏入,诏悉如其法施行。
”
丙子,诏:“司馬光、呂公著、王岩叟、朱光庭、孔平仲、孔文仲、呂大防、劉安世、劉摯、蘇轼、梁焘、李周、範純仁、範祖禹、汪衍、湯戫、李清臣、豐稷、鄒浩、張舜民子弟,并毋得官京師。
”
己卯,以趙挺之為尚書左丞,翰林學士張商英為尚書右丞。
九月,戊子,京師置居養院,以處鳏寡孤獨,仍以戶絕财産給養。
乙未,诏中書籍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分正邪,各為三等。
于是中書奏:“正上,鐘世美、喬世材、何彥正、黃克俊、鄧洵武、李積中六人;正中,耿毅等十三人;正下,許奉世等二十二人。
邪上尤甚,範柔中等三十九人;邪上,梁寬等四十一人;邪中,趙越等一百五十人;邪下,王革等三百十二人。
”
内侍郝随,諷蔡京再廢孟後。
會昌州判官馮澥,上書言複後為非,于是禦史中丞錢遹、殿中侍禦史石豫、左膚連章論“韓忠彥等乘一布衣诳言,複瑤華之廢後,掠流俗之虛美。
當時物議固已洶洶,乃至疏逖小臣詣阙上書,忠義激切,則天下公議從可知矣。
望詢考大臣,斷以大義,無牽于流俗非正之論,以累聖朝。
”
丁酉,治臣僚議複元祐皇後及謀廢元符皇後者罪,降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