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二十二

首頁
    ◎宋紀一百二十二∷起屠維協洽六月,盡上章涒灘四月,凡十一月。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 六月,己酉朔,金主初禦冠服。

     簽書樞密院事樓炤,與東京留守王倫同檢視修内司。

    趨入大慶殿,過齊明殿,轉而東,入左銀台門,屏去從者;入内東門,過會通門,由垂拱殿後稍南至玉虛殿,乃徽宗奉老子之所;殿後有景命殿。

    複出至福甯殿,即至尊寝所,簡質不華,上有白華石,廣一席地,祖宗時,每旦北面拜殿下,遇雨則南面拜石上。

    稍北,至坤甯殿,屏畫墨竹蘆雁之屬,然無全本矣,它殿畫皆類此。

    自福甯至欽先、孝思二殿,欽先奉諸帝,孝思奉諸後,帳座供具猶在。

    出肅雍門,至玉春堂,規模宏壯,非它位比,劉豫嘗對僞臣于此。

    左竹徑之上,有迎曦軒,對軒有月屏。

    始至修内司,謂元是寶繪堂。

    複由延春閣下稍東,即太母之舊閣,過小門曰錦莊,無飾。

    入睿思殿門,登殿,左曰玉銮,右曰清微,後曰宣和,殿庭下皆修竹,自此列石為山,分左右斜廊,為複道、平台,上過玉華殿,後有軒曰稽古,西庑下曰尚書内省。

    西出後苑,至太清樓下,壁間有禦書。

    登瑤津亭,亭在水間,四面樓閣相對。

    遂趨出拱辰門。

    時京城外不複有民舍,自保康門至太學道才數家。

    太學廊庑皆敗,屋中惟敦化堂榜尚在,軍人雜處其上,而牧彘于堂下。

    惟國子監以養士,略如學舍。

    都亭驿牌,猶是僞齊年号。

    瓊林苑,金人嘗以為營,後作小城圍之。

    金明池斷棟頹壁,望之蕭然也。

     庚戌,皇後邢氏崩于五國城,年三十四。

     乙卯,帝謂秦桧曰:“山陵事務從儉約,金玉之物,斷不可以一毫置其中,前世厚葬之害,可以為鑒。

    ” 丙辰,簽書樞密院事樓炤至永安軍,先谒昭、厚二陵及會聖宮。

    昭陵因平岡種柏成道,旁不垣,而周以枳橘,四面缺角,所存者半。

    神門内石羊、馬、駝、象之類皆在。

    神台三層,高二丈,俱植柏。

    最下約廣十五丈,為水道者五。

    大門外石人對立,其号下宮者,乃酌獻之地,已無屋,而遺基曆曆可見。

    馀陵規模皆如此。

    諸陵前控洛水,左少室,右嵩高,山川佳氣不改,而室屋皆為僞守窦玠所毀,宮牆内草深不見遺址。

    舊分水南、水北,水北尚有二千戶,水南墟矣。

     己未,金主從容謂侍臣曰:“朕每閱《貞觀政要》,見其君臣議論,大可規法。

    ”翰林學士韓昉曰:“皆由太宗溫顔訪問,房、杜輩竭忠盡誠,其書雖簡,足以為法。

    ”金主曰:“太宗固一代賢君,明皇何如?”昉曰:“唐自太宗以來,唯明皇、憲宗可數。

    明皇所謂有始而無終者,初以艱難得位,用姚崇、宋璟,惟正是行,故能成開元之治;末年怠于萬機,委政李林甫,奸谀是用,以緻天寶之亂。

    苟能慎終如始,則貞觀之風,不難追矣。

    ”金主稱善。

    又曰:“周成王何如?”昉曰:“古之賢君。

    ”金主曰:“成王雖賢,亦周公輔佐之力。

    後世疑周公殺其足,以朕觀之,為社稷大計,亦不當非也。

    ” 壬戌,觀文殿學士、左正議大夫、新知宣州汪伯彥為檢校少傅、保信軍節度使。

    時伯彥入見,命坐,甚寵。

    伯彥上所著《中興日曆》。

    後三日,遂有是命。

     甲子,寶文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胡交修試兵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己巳,光山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士祇,兵部侍郎張焘,自西京朝陵還,入見。

    帝問:“諸陵寝如何?”焘不對,唯言萬世不可忘此仇,帝默然。

     保平、靜難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四川宣撫使吳玠薨于仙人關,年四十七。

    诏辍朝二日,贈少師,赙帛千匹。

     玠禦下嚴而有恩,故士樂為之死。

    其後制置使胡世将問玠所以勝于其弟右護軍都統制璘,曰:“敵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然其弓矢不若中國之勁利。

    吾嘗以長技洞重甲于數百步外,又據其行使,争出銳卒,與之為無窮,以阻其堅忍之勢。

    至于決機兩陳之間,則璘有不能言。

    ”然玠晚節嗜色,多蓄子女,餌金石,以故得咯血疾死。

    後谥武安。

     初,富平既失律,蜀口屢危,金人必欲以全取勝,獨賴玠以為固,蜀人久而思之。

     辛未,簽書樞密院事、大金報謝使韓肖胄,自金國還至東京。

    肖胄初入北境,迓者謂當稱謝恩使,肖胄以使命敕授,不敢辄易。

    論難三四,金人卒不能奪。

     壬申,簽書樞密院事樓炤至長安,留十馀日。

     初,夏國主乾順所遣鄜、延、岐、雍經略安撫使李世輔,欲從乾順借兵,伐延安以複仇,因說乾順,發兵可以取陝西五路,乾順信之。

    時有酋豪号青面夜叉者,恃衆擾邊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