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人生的各個階段

首頁
    人生階段一個人會有不同的表現和價值。

    人們還可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說:人生前年提供了正文,而随後年則提供了對這正文的注釋。

    後者幫助我們正确理解正文的真正含意及其個中相互的關聯,并揭示出它包含的道德教訓和其他多種微妙之處。

    生命臨近結束的時候,就猶如一場假面舞會結束了,我們都摘下了面具。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看清楚我們在一生中所接觸過的、與之發生關聯的都是些什麼人。

    到了這時候,我們的性格暴露無遺,我們從事的事業也結出了果實。

    我們的成就獲得了應有的評價,所有幻像也都蕩然無存了。

    但要走到這一步,時間是必不可少的。

    最奇怪的事情就是隻有當生命臨近完結之時,我們才真正認清和明白了我們自己、我們真正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我們與這個世界和他人的關系。

    我們接受了我們的位置那通常,但并不總是,比我們原先設想應占的位置要低。

    但有時候,我們卻必須給自己一個更高的位置,這是因為原先我們對卑劣、庸俗的世界缺乏足夠的認識,并因此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對于這一世界來說太高了。

    順便說一下,此時人們體會到了自身内在。

     我們習慣于把青年期稱為生命中的幸福時期,而老年期則被視為悲慘的。

    如果情欲真的能夠使人幸福,那麼這一說法就會是真實的。

    在青年期,人們受到情欲的百般煎熬,感受的快樂很少,痛苦卻很多,到了冷卻下來的老年期,情欲放過了人們,他們也就馬上得到了安甯;人們随即有了一種靜思默想的氣質。

    因為到了這個時候,人的認識力擺脫了束縛,占據了主導地位。

    認知本身是沒有痛苦的,所以,認知在我們意識裡越占據主導的地位,我們就越感覺到幸福,我們隻要想到這一事實:所有快感樂趣都帶有否定的性質,而痛苦卻具有肯定的特性,那麼,我們就可以認清情欲并不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

    到了老年,我們不能因為缺少了許多的快感樂趣而感到有所抱怨。

    因為每種快感的産生都隻是一種需求的緩解。

    因為需求的消失而導緻快感的消失,是絲毫不值得抱怨的,這就猶如一個人吃過飯以後不能再多吃,或者睡過一覺以後,我們已經清醒了一樣。

    柏拉圖在《理想國》的序言裡正确無誤地認為耄耋之年是最幸福的,前提是人們終于擺脫了那不停煩擾人的性欲。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隻要人們仍然受到性欲的影響,或者受到這一魔鬼的擺布操縱,那麼,性欲所造成的沒完沒了、花樣繁多的憂郁,及産生的情緒沖動,就會使人總是處于一種輕微的精神錯亂之中。

    所以隻有在情欲消失了的時候,人才會變得理智。

    确實,除了個别情形以外,大體而言,年輕人都具有某些憂郁、凄婉的特征,而老年人卻帶着某種的喜悅其中根本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青年人受着性欲這一魔鬼的控制不,應該是奴役才對。

    這個魔鬼吝惜着不肯輕易放松他們哪怕是一個小時的自由。

    幾乎所有降臨在人們頭上的、或者威脅着人們的不幸和災禍都是由這一魔鬼直接或者間接地帶來。

    但享有喜悅之情的老年人恰似一個甩開了長期鎖在身上的鐐铐,現在終于得以自如活動的人。

    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人的性欲衰退以後,生命的真正内核也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隻是一副生命的軀殼。

    的确,這就像一出喜劇,戲的開場由活人扮演,之後則由穿着這些人的服裝的機械人把這喜劇演完。

    無論如何,青年期是躁動不安的時期,而老年期則是安甯的時候。

    由此就可以推斷處于這兩個時期的人的幸福。

    小孩貪婪地向四周伸出了他的雙手:他要得到他眼前所見的五光十色、形狀各異的一切。

    他受着眼前一切的誘惑,因為此時他的感覺意識是那樣年輕和新鮮。

    同樣的事情以更大能量發生在人的青春期。

    青年人同樣受到這世界的缤紛色彩及其豐富形狀的誘惑,他的想象力誇大了這一世界所能給予他的東西。

    因此,年輕人對那未知和不确定的一切充滿了渴望和向往。

    渴望和向往奪走了他的安甯,而缺少了安甯,幸福卻是無從談起。

    相比之下,在老年期,一切都已經平息下來了,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老年人的血液冷卻了許多,他們的感覺不再那麼容易被刺激起來;另一個原因就是人生經驗使他們認清了事物的價值和一切歡娛的内涵。

    這樣,他們逐漸擺脫掉幻想、假象和偏見,而這些在老年期到來之前,遮蔽和歪曲了他們對事物的自由和純淨的認識。

    現在,人們得以更正确、更清晰地認清了事物的客觀面目;他們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所有塵世間事物的渺小和虛無。

    正是這一點使幾乎所有的老者,甚至那些才具相當平庸的老人都帶有某種程度的智慧氣質。

    這使他們和青年人有所區别。

    這些帶來的首要結果就是精神的安甯這是構成幸福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它确實就是幸福的前提條件和本質。

    因此,正當青年人想當然地認為世界上到處都有奇妙美好的事物隻要他能夠摸準了門路、方向的時候,老年人卻堅信教會派所說的一切都是虛幻的這句話。

    他們深谙這一道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