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羅蜜品之二。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足十法毗梨耶波羅蜜滿足。
何等為十。
一者金剛不壞精進。
二者勇猛精進。
三者離兩邊精進。
四者增廣精進。
五者練治精進。
六者無休息精進。
七者清淨精進。
八者無比精進。
九者無輕蔑精進。
十者非策精進。
善男子,雲何菩薩精進不壞喻如金剛。
菩薩摩诃薩勇猛精進發弘誓願。
為諸衆生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未得度者而令得度。
未解脫者令得解脫。
未安立者令得安立。
未覺悟者令得覺悟。
如是勇猛運廣大心時。
魔波旬即便往到是菩薩所。
而谏之曰:善男子,無勞如是勇猛精進。
何以故?善男子,我昔已曾如是勇猛。
亦為衆生發弘誓願。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如是誓願皆是妄語。
欺诳世間嬰兒凡夫無有真實。
善男子,我未曾見頗有一人。
如是精進發弘誓願。
以願力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唯見無量無邊一切衆生如是精進。
以聲聞乘辟支佛乘而般涅槃。
以是義故急當舍離如是精進勞累身心艱苦疲極。
爾時菩薩而作是念。
咄哉波旬。
将不故來堯亂我耶。
豈不欲作障礙留難我法事耶。
審知魔已而作是言:波旬善哉!少欲自持。
何勞樂知世間事乎。
波旬。
如來說此一切世間業為師匠。
依因於業緣力所使。
波旬。
汝當自攝複道還去。
汝今惱我之因緣故。
汝於來世長夜受苦空無利益。
如是魔衆及魔天民。
故作障礙來相惱觸。
而是菩薩不破不散不壞不退。
如是菩薩金剛精進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勇猛精進。
菩薩摩诃薩以是精進即能超越過前修行。
諸菩薩等不能及是菩薩一分。
乃至算數譬喻皆不能及。
何況聲聞辟支佛等。
於初發心以精進力。
攝持一切如來法藏。
即便遠離一切不善。
如是菩薩勇猛精進具足。
雲何菩薩離二邊精進具足。
菩薩摩诃薩。
雖作如是勇猛精進。
不得過分自苦其身。
複不下劣懈怠懶惰。
如是菩薩離二邊精進具足。
雲何菩薩增廣精進具足。
菩薩摩诃薩如是精進。
如如來身我身亦然。
如來頂上無能見者,圓光一尋相好殊特。
具足無量不可思議無礙智慧諸佛功德。
恒師子吼力無所畏我皆亦爾。
如是精進。
是名菩薩增廣精進具足。
雲何菩薩練治精進具足。
善男子,如摩尼珠及金銀等。
以練治故卻垢瑩磨淨潔光明。
人見歎言:是摩尼珠及金銀等。
以得光明被練治故。
如是菩薩修行精進。
蕩除一切垢穢不淨亦複如是,何者精進垢污。
所謂懈怠懶惰是精進垢。
於食飲中不自知足。
不識己身是精進垢。
菩薩悉皆蕩除。
如是勇猛則為無垢無穢淨潔光明顯現。
如是菩薩練治精進具足。
雲何菩薩不休息精進具足。
菩薩摩诃薩。
於四威儀常修精進。
無時無處而暫休息。
是名菩薩不休息精進具足。
雲何菩薩清淨精進具足。
如是菩薩常修精進。
設有粗惡諸不善法障道因緣無利益事。
悉應蕩除。
所有善法随順涅槃不逆正道。
助成菩提流向菩提,則為生長而增廣之。
於一念頃尚不故生微細諸惡。
何況大惡。
是名清淨精進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無比精進具足。
菩薩作如是念。
若遍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
為阿鼻獄猛火燒然。
是中世界見諸衆生。
無救無護無歸依處困苦無向。
菩薩即發勇猛之心獨自無侶。
設為一人度脫因緣。
能以腳步度如是等世界猛火。
而度脫之。
何況衆多。
如是菩薩。
與諸聲聞辟支佛等及諸外道不可為比。
如是菩薩無比精進具足。
雲何菩薩無輕蔑精進具足。
菩薩不作是念。
謂菩提者,非是世間凡人可得。
而我今者所修精進蓋不足言:下劣微薄我今懶惰。
而菩提法勇猛精進如救頭然。
於無量劫之所修得。
我今若不堪任荷負如是重擔。
是菩提法豈可得矣。
菩薩應複谛想思惟。
過去已有無量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
今正等覺。
當成等覺。
皆悉用於如是等策。
如是修行。
如是精進。
諸佛如來悉成正覺。
而我今者用如是策勇猛精進。
與諸衆生不可為比。
緣諸衆生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複如是,是故我今甯為一切諸衆生等受地獄苦。
而不能為利益自身獨證解脫而取涅槃。
如是菩薩無輕蔑精進具足。
善男子,雲何菩薩無策精進具足。
菩薩如是精進非人所策。
不著其味。
亦不以此勤精進故策怪他人。
亦不自高。
作是思惟。
何有智者正務私事待人所策。
是名菩薩無策精進滿足。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
毗梨耶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足十法禅波羅蜜滿足。
何等為十。
一者福德佐助。
二者多厭離想。
三者勇猛精進。
四者多聞具足。
五者心不颠倒。
六者如訓相應。
七者如法修行。
八者自性利根。
九者善解心地。
十者善解奢摩他毗婆舍那無止息意。
善男子,雲何菩薩福德佐助。
菩薩摩诃薩於大乘法宿植德本。
在在處處流轉生死。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随願受生。
若富貴大姓。
若居士大家信樂之家。
既意欲得往彼受生。
即便造作彼業因緣令得往生。
生生世世值遇親近真善知識。
何者名為真善知識。
所謂諸佛菩薩。
如是增長宿世修集善業因緣。
常作是念。
苦哉世間痛哉世間。
無安立哉一切世間。
久遭重病癡暗無明。
何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