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

首頁
    能答何況能治。

    菩薩於中應作是念。

    我終不以世藥為足。

    我當修習出世智藥。

    亦修一切善根福德。

    如是菩薩得智藥已遍到十方。

    畢竟療治一切衆生煩惱等玻何謂菩薩出世智藥。

    信知諸法從緣合生。

    信一切法無我無人亦無衆生壽命知見。

    亦無作者亦無受者,信解通達無我我所。

    於是空法無所得中不驚不畏。

    勤加精進而求心相。

    菩薩摩诃薩如是求心。

    何等是心。

    若貪欲耶。

    若瞋恚耶若愚癡耶。

    若過去未來現在耶。

    若心過去過去已滅。

    若心未來未來未至。

    若心現在現在無祝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間。

    是心無色無識無形無見無知無住處。

    如是之心。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已曾見。

    非今現見。

    非當來見。

    若一切佛過去來今所不見者,雲何當有。

    但以颠倒妄想因緣。

    心生諸法種種差别。

    善男子,是心如幻憶想分别起種種業受種種身。

    善男子,心去如風於非境界遠行難收。

    心如流水生滅不祝心如燈炎衆緣故有。

    是心如電刹那不停。

    心如虛空客塵煩惱之所障蔽。

    心如猕猴取一舍一遍諸境界。

    心如畫師能造種種業因緣故。

    心無暫定随逐種種諸煩惱故。

    心唯獨一無第二故。

    心如大王一切諸法增上主故。

    心常獨行無伴侶故。

    心如怨家能作一切諸苦惱故。

    心如狂象踏小兒諸土舍。

    能壞一切諸善根故。

    是心貪著如魚吞鈎。

    於苦受中生樂想故。

    是心如夢於無我中生我想故。

    心如青蠅於不淨中起淨想故。

    心如債主生苦楚故。

    心如惡鬼求人便故。

    心常高下貪瞋逼故。

    心如偷劫奪善根故。

    心常貪色如蛾投火。

    心常貪聲如戰鼓響。

    心常貪香如豬樂廁。

    心常貪味如駝愛蜜。

    心常貪觸如蠅著油。

    善男子,菩薩如是求於心相而不可得。

    若不可得則非過去現在未來。

    若非過去現在未來則出三世。

    若出三世則非有無。

    若非有無則是不起。

    夫不起者則是無性。

    若無性者則是無生。

    若無生者則是無滅。

    若無滅者則無所離。

    若無離者無來無去無退無生。

    若無來去無退無生則無諸行。

    若無諸行是則無為。

    若無為者是為一切諸聖根本。

    是中無有持戒破戒。

    若無持戒無破戒者,是則無行亦無非行。

    若無有行無非行者,是則無有心心數法。

    若無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亦無業報。

    若無有業無業報者則無苦樂。

    若無苦樂是則聖性。

    是中無業無起業者,無有身業亦無意業。

    是中無有上下差别。

    聖性平等猶若虛空。

    是性平等無有優劣。

    一切諸法等一味故。

    是性平等遠離一切身心相故。

    是性遠離一切諸法順涅槃故。

    是性清淨遠離一切煩惱垢故。

    是性無我離我所故。

    是性真實順如如故。

    是性寂靜常安樂故。

    是性無有高下從平等出故。

    是性真實第一義故。

    是性無盡畢竟不生故。

    是性常住諸法常爾故。

    是性安樂涅槃第一故。

    是性清淨離一切相故。

    是性無我求不可得故。

    善男子,汝等應當内善觀察莫外馳騁。

    善男子,當來沙門如狗逐塊。

    雲何名為如狗逐塊。

    譬如有人以塊擲狗。

    狗即舍人而走逐塊。

    如是善男子,有諸沙門清信士女。

    怖畏色聲香味觸故。

    住阿蘭若空閑之處。

    獨無等侶離衆愦鬧。

    身離五欲而心不舍。

    是人存念色聲香味觸等。

    心貪樂著而不内察。

    不知雲何當離五塵。

    以不知故。

    有時來入城邑聚落在人衆中。

    還為五欲之所系縛。

    若空閑處持有漏戒死得生天。

    又為天上五欲所縛。

    從天上堕終不得脫於三惡道。

    所謂地獄畜生餓鬼。

    是名沙門如狗逐塊。

    善男子,雲何沙門不如於彼逐塊之狗。

    若有沙門為人所罵而不加報。

    打害瞋毀亦不報之。

    但自内責求伏於心。

    作如是觀罵者是誰受者是誰。

    打者害者毀者瞋者亦複是誰。

    是名沙門不如於彼逐塊癡狗。

    善男子,如調馬師。

    馬若忄龍悷即為制伏。

    行者亦爾。

    随心所向則能收攝不令放逸。

    善男子,譬如有人咽喉閉塞則能斷命。

    如是善男子,一切諸見唯有我見,則能斷於智慧命根。

    善男子,譬如有人随所縛處而求解脫。

    如是善男子,随心所著當應求解。

    善男子,出家之人則有二種不淨污心。

    何謂為二。

    一者讀誦世間文章外道諸術。

    二者多畜諸好衣缽種種服飾。

    又出家人二種堅縛。

    何謂為二。

    一執著縛。

    二供養縛。

    又出家人二種障法。

    何謂為二。

    一者親近白衣。

    二者憎惡善友。

    又出家人有二種垢。

    何謂為二。

    一者忍受煩惱。

    二者求諸檀越。

    又出家人二種雹雨。

    何謂為二。

    一者毀壞善根違逆正法。

    二者以破戒身受他信施。

    又出家人二種癰瘡。

    何謂為二。

    一者求顯他過。

    二者自覆其罪。

    又出家人二種燒熱。

    何謂為二。

    一者以垢穢心愛著法服。

    二者持戒人邊受其供養。

    又出家人有二種玻何謂為二。

    一者懷增上慢而調伏心。

    二者破壞他人發大乘心。

    善男子,夫沙門者凡有四種。

    何謂為四。

    一者形相詐現沙門。

    二者威儀欺诳沙門。

    三者求名沙門。

    四者實行沙門。

    何謂形相詐現沙門。

    有一沙門。

    形相具足服僧伽梨。

    剃除須發執持應器。

    而便成就不淨身業。

    不淨口業。

    不淨心業。

    不善護身慳嫉懈擔破戒懷惡。

    是名形相詐現沙門。

    何謂威儀欺诳沙門。

    有一沙門。

    具足沙門身四威儀。

    行立坐卧一心安詳。

    斷諸美味修四聖種。

    遠離衆會愦鬧之所。

    言語柔軟。

    如是德行欲為欺诳不為寂靜。

    而於空法見有所得。

    於無所得而生怖畏如臨坑想。

    於說法者而生忿怒如怨賊想。

    是名威儀欺诳沙門。

    何謂名聞沙門。

    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