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

首頁
    禅定樂。

    所以者何。

    佛所說法殊不可解。

    諸沙門言:長老。

    我等聞佛說法亦不能解。

    故欲入山修學禅定。

    時化沙門而對之曰:我等當離自高逆心。

    應當求解佛所說義。

    所以者何。

    無高無诤是沙門法。

    長老。

    如佛所說涅槃之名。

    空無所有。

    誰得涅槃為何所滅。

    何法當名為涅槃耶。

    於此身中頗有我人衆生壽者作者士夫弗伽羅等得涅槃耶。

    又問何法名涅槃耶。

    諸沙門曰:長老。

    貪瞋癡盡故涅槃耶。

    化沙門曰:長老。

    是貪瞋癡可盡滅者當何處有。

    諸沙門曰:是貪瞋癡非内非外亦非中間。

    若無憶想虛妄分别。

    是貪瞋癡亦不得生。

    化沙門曰:長老。

    若爾不須分别。

    長老。

    若不分别貪瞋癡等豈得生耶。

    是貪瞋癡若不更生是名寂靜。

    不為生死不為涅槃。

    長老。

    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生不滅。

    長老。

    如是等法顯了涅槃。

    是等諸法性相空寂不取不舍。

    長老。

    當滅此相謂涅槃想。

    若於無相而作想解。

    若於有相而作想解。

    於此有無而起想者是名相縛。

    長老。

    應當入於滅受想定。

    若一能得入滅想定者所作已辦,則為滿足更無馀事。

    是化沙門說是語時。

    五百沙門不受諸法心得解脫。

    得解脫已,往詣佛所頭面作禮卻坐一處。

    爾時長老須菩提問諸沙門言:汝等向者為何處去今何來耶。

    諸沙門曰:長老。

    佛所說法。

    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又複問曰:汝等沙門雲何聽法。

    沙門答曰:不為系縛不為解脫。

    又問汝等沙門習行何法。

    答曰不為得故不為失故。

    又問誰調伏汝。

    答曰身無決定心無所著。

    有此二者能調伏我。

    又問汝等雲何解脫。

    答曰不斷無明不生明故。

    又問汝等為誰弟子。

    答曰無證無覺是彼弟子。

    又問汝等幾何當入涅槃。

    答曰猶如如來所作化人。

    其入涅槃我等當入。

    又問汝等已得己利耶。

    答曰自利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所化已得辦耶。

    答曰我及我所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修梵行耶。

    答曰於三界中不行亦非不行。

    是我梵行。

    又問汝等煩惱盡耶。

    答曰一切諸法畢竟盡故。

    又問汝等破魔衆耶。

    答曰陰魔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承事如來耶。

    答曰不以身心故。

    又問汝等住福田耶。

    答曰無有住故。

    又問汝等斷於生死諸往來耶。

    答曰無常斷故。

    又問汝等斷諸行耶。

    答曰無礙解脫故。

    又問汝等究竟當至何所。

    答曰随於如來化人所至。

    於是長老須菩提問沙門時。

    五百沙門不受諸流心得解脫。

    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名曰普明。

    在大衆中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欲學是寶雲經當雲何學。

    佛言:善男子,汝當勤心學此經典。

    何以故?諸佛如來說此寶雲微妙經典。

    但為實行有善根者大利益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土壞船欲渡大河。

    善男子,於意雲何。

    以何精進乘是壞船。

    是人得渡如是大河。

    對曰世尊,以大勇猛精進力故。

    所以者何。

    是人念言:我今漂溺四種大流莫於中間是船破壞。

    勇猛精進乃可得渡。

    佛告普明菩薩摩诃薩言:菩薩亦爾。

    欲學此法當勤精進倍過於此。

    所以者何。

    是身無常無有決定。

    難信難養必當敗壞。

    不得久住終歸磨滅。

    未得法利勿令於中而破壞故。

    我在大河為渡衆生於四流故。

    常習法船往來生死度諸群品。

    雲何菩薩習於法船。

    謂平等心。

    於諸衆生為船因緣。

    習無量善以為牢厚。

    清淨戒行以為闆障。

    布施及果以為裝飾。

    信心佛道為諸林木。

    一切福德以為校具。

    慈悲喜舍堅固系縛。

    忍辱柔軟憶念為釘。

    諸菩提分堅強精進。

    最上妙善諸法林中。

    出生如是不可思議無量禅定功德業慧。

    善寂調心以為師匠。

    畢竟不壞大悲所攝。

    以四攝法廣度緻遠。

    以智慧刀防諸惡賊。

    善權方便種種諸法。

    合集奉行以為裝飾。

    四正念處以為樓橹。

    四正勤行以為人力。

    四如意足以為疾風。

    五根善察以為船師。

    五力強壯以為防備。

    七覺覺悟能破魔賊。

    八直正道随意到彼。

    離外道法止為調禦。

    觀為利益不著二邊。

    有因緣法甚為安隐。

    大乘廣博無盡辯才廣布名聞。

    能濟十方一切群品。

    而自唱言:汝等當來上我法船。

    從安隐道得至涅槃。

    度於斷常到無為岸。

    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诃薩常應修習如是法船。

    以是法船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船。

    於阿僧祇劫在生死中。

    度脫漂沒長流衆生。

    佛複告普明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又有法行能令菩薩疾得成佛。

    謂諸所行真實不虛。

    厚習善法身心清淨不舍精進。

    樂近光明修善根故。

    常正憶念樂善法故。

    多聞無厭具足慧故。

    破碎憍慢增益智故。

    除滅戲論具功德故。

    樂住山林無争競故。

    不處愦鬧離惡友故。

    深求諸法決定依於第一義故。

    求於智慧通達真實諸法相故。

    求於空法所行正故。

    求於遠離永寂滅故。

    如是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诃薩獲得速成諸佛神通。

    當如是學如是修行。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複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是寶雲微妙經典大為利益。

    一切天人無量無邊。

    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此大乘寶雲經典受持讀誦。

    若為人說若稱善哉!及諸幢幡華香燈燭而供養之。

    乃至讀誦一四句偈。

    而不诽謗歡喜信受。

    是人得福無量無邊。

    所以者何。

    财施果報但在三界。

    法施之力出於三界。

    無老病死得涅槃樂。

    設有女人能誦此經。

    彼則離於四種惡趣。

    從今以去永不複受女人之身。

    轉女身已得成男身。

    聰明智慧生正信家。

    當速得成如來法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不壞真實之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