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緣起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内。
與大比丘衆六萬二千人俱。
皆是大德具足神通。
諸大聲聞而為上首爾時複有四萬二千菩薩摩诃薩。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
師子幢菩薩。
彌勒菩薩。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大辯聚王菩薩。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
善丈夫菩薩。
須彌頂菩薩。
須彌幢菩薩。
不可動菩薩。
善思義菩薩。
善思義意菩薩。
善思惟菩薩。
思心菩薩。
勇意菩薩。
善思菩薩。
寶髻菩薩。
山相擊王菩薩。
寶手菩薩。
寶意菩薩。
寶印手菩薩。
常舉手菩薩。
常下手菩薩。
常精進菩薩。
度衆生菩薩。
上精進菩薩。
如言行菩薩。
上願菩薩。
燈手菩薩。
心平等菩薩。
除惡道菩薩。
除諸憂暗菩薩。
不舍重擔菩薩。
日藏菩薩。
月藏菩薩。
金剛步菩薩。
無邊步菩薩。
無量步菩薩。
不動行步菩薩。
虛空藏菩薩。
勝意菩薩。
益意菩薩。
增上意菩薩。
成行菩薩。
持地菩薩。
月光菩薩。
月幢菩薩。
光德菩薩。
明照菩薩。
勇步菩薩。
師子奮迅吼音菩薩。
無礙辯菩薩。
相應辯菩薩。
捷疾辯菩薩。
最勝菩薩。
翳日月光菩薩。
無攀緣菩薩。
無著意菩薩。
常笑菩薩。
喜根菩薩。
除諸障蓋菩薩。
轉女身菩薩。
摩尼珠菩薩。
燈明菩薩。
毗盧遮那菩薩。
火焰菩薩。
衆勝王菩薩。
深說者菩薩。
如是等菩薩摩诃薩而為上首。
爾時複有四天大王。
忉利天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
與六萬諸天衆俱複有善住意天子。
善德天子。
大自在天子。
如是等而為上首。
與三萬諸天衆俱。
於菩薩道皆已久祝複有二萬阿修羅王。
羅睺阿修羅王須彌阿修羅王。
如是等而為上首。
亦皆已住於菩薩道。
複有六萬諸大龍王。
阿那婆達多龍王勝月龍王。
如是等而為上首。
亦皆已住於菩薩道,并馀無量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億百千衆。
乃至一切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無量大衆皆來集會。
爾時世尊以如是等無量百千大衆圍繞於說法時。
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
即於己室入彼無诤除心三昧寂然不動。
於是文殊師利一心安詳從三昧起。
應時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六種振動。
時文殊師利起三昧已,作如是念。
彼無量無邊諸世界中。
乃有一佛如來應供正遍覺。
出興於世。
如優昙花希複現耳。
如是諸如來應供正遍覺。
世間希有出現甚難。
所可說法盡諸有生寂滅涅槃不可思量。
無有分别甚深無譬。
難解難知。
然以諸佛不出世故。
不可得聞以不聞故諸衆生苦難可窮荊我今應當詣於如來正遍覺所谘問是義。
問斯義故令諸衆生成就善根。
亦令一切行菩薩者於彼甚深不可思議諸佛法中無複疑惑。
皆得成滿佛菩提事。
然此娑婆世界諸衆生等。
多有貪欲。
具足瞋恚成就愚癡。
斷除白法。
頑鈍诳詐。
無有慚愧。
我慢貢高。
遠離諸佛。
違背法僧。
令彼衆生得聞如是甚深妙法獲淨智眼。
爾時文殊師利複作是念。
我今應當大集十方諸菩薩衆。
令皆得聞如來所說是妙法門證深法忍。
爾時文殊師利如是念已,即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
入此三昧已,放大光明照於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普皆柔和潤澤清淨。
明朗無垢微妙難稱。
而此光明遍照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世界。
其間所有一切暗冥幽隐之處。
山崖樹林大小諸山。
目真鄰陀山。
摩诃目真鄰陀山。
鐵圍山大鐵圍山。
及馀黑山。
須彌山大須彌山。
如是一切光明。
朗徹無有障礙。
爾時十方恒河沙世界。
所有諸佛現說法者,彼諸弟子各請其佛言:世尊,何因緣故。
乃有如是大瑞光明現於世間。
世尊,我從昔來初未聞見如是光明如是清淨如是微妙。
世尊,此何光明。
而令我等大喜遍身心得清淨。
亦令衆生無複貪欲瞋恚愚癡。
煩惱衆惡一切不行。
世尊,今此光明誰之所作誰所加持而來現此。
彼諸侍者如是請已,彼諸世尊默然無報。
當爾之時十方世界一切所有諸種音聲。
所謂若天聲。
若龍聲。
若夜叉聲。
若乾闼婆聲。
若阿修羅聲。
若迦樓羅聲。
若緊那羅聲。
若摩睺羅伽聲。
若人聲。
若非人聲。
若象馬聲。
若諸獸聲。
如是等聲鹹皆止息。
若風聲若火聲若水聲。
若大海波聲。
若音樂聲。
若歌贊聲。
當爾之時如是諸聲以佛力故。
亦皆止息一切寂然。
時彼十方諸佛侍者,複請彼佛言:世尊,惟願大慈。
憐愍一切諸天人故。
安樂一切諸天人故。
利益一切諸天人故。
為我宣說如是光明所從來處。
而能普照諸佛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