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門釋道龔譯)

首頁
    法中種種出家。

    種種性。

    種種心。

    種種解脫。

    種種斷結。

    或有阿蘭若。

    或有乞食。

    或有樂住山林。

    或有樂近聚落清淨持戒。

    或有能離四扼。

    或有勤修多聞。

    或有辯說諸法。

    或有善持戒律。

    或有善持毗尼儀式或有遊諸城邑聚落為人說法。

    有如是等諸比丘僧。

    營事比丘善取如是諸人心相迦葉。

    若阿蘭若比丘樂空閑處。

    營事比丘一切役使不應令作。

    有時阿蘭若比丘。

    在比丘僧次役使。

    而營事比丘應當代作。

    若自不作應倩他人令代為之。

    不應役使阿蘭若比丘。

    若非行道時可少令作。

    迦葉。

    若有乞食比丘。

    彼營事比丘。

    於乞食比丘應與好食。

    若有比丘能離四扼。

    營事比丘随所須物應當供給。

    所謂衣服飲食卧具醫藥。

    若離扼比丘所住之處。

    營事比丘於其住處。

    不應高聲大喚。

    亦不令他高聲大喚。

    欲防護離扼比丘故。

    營事比丘於離扼比丘。

    應生尊敬如世尊想。

    生如是念。

    如是比丘於佛法中能作法柱。

    當随所須而供給之。

    迦葉。

    若有勤修多聞比丘。

    營事比丘應當勸喻。

    作如是言:大德勤修多聞讀誦令利。

    我當為諸大德供給使令。

    若諸大德勤修多聞。

    於比丘僧中是好嬰珞。

    能昇高座廣說正法。

    亦自生智慧。

    營事比丘不應非時役使。

    應當擁護令修多聞。

    迦葉。

    若有說法比丘。

    營事比丘應事事供給。

    應将說法比丘至城邑聚落。

    勸喻諸人令就聽法。

    說法之處亦應供給。

    為說法人敷好高座。

    若有比丘強自以力欲壞說法者,營事比丘應往和解。

    亦應數往說法人所稱言善哉!迦葉。

    若有比丘善持戒律善持毗尼義。

    營事比丘應往其所數數問義。

    我雲何營事令不得罪。

    自無所損不害於他。

    持毗尼義比丘。

    應觀營事者心。

    随所營事而為說法。

    所謂是應作。

    是不應作。

    營事比丘於持律人所。

    一心生信禮敬供養。

    若比丘僧所有分物。

    應當随時供給於僧。

    不應藏舉随僧所須。

    應當分與應與時與。

    不惡心與。

    不以非法與。

    非欲心與。

    非瞋心與。

    非癡心與。

    非畏心與。

    随僧法行。

    非随在家行。

    随僧制行。

    非自随制行。

    不於僧物生自在想。

    乃至小事與僧共斷。

    非自在斷。

    若所用物。

    所謂常住僧物。

    及與佛物。

    若招提僧物。

    彼營事比丘應當分别。

    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

    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

    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物共雜。

    招提僧物不與常住僧物共雜。

    常住僧物。

    招提僧物。

    不與佛物共雜。

    佛物不與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雜。

    若常住僧物多。

    而招提僧有所須者,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

    若僧和合應以常住僧物分與招提僧。

    迦葉。

    若如來塔或有所須。

    若欲敗壞者,若常住僧物。

    若招提僧物多。

    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

    作如是言:是佛塔壞今有所須。

    此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多。

    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若僧不惜所得施物。

    若常住僧物。

    若招提僧物。

    我今持用修治佛塔。

    若僧和合。

    營事比丘應以僧物修治佛塔。

    若僧不和合。

    營事比丘應馀勸化在家人輩。

    求索财物修治佛塔。

    迦葉。

    若佛物多者,營事比丘不得以佛物分與常住僧及招提僧。

    何以故?於此物中應生世尊想。

    佛所有物乃至一線。

    皆是施主信心施佛。

    是故諸天世人於此物中生佛塔想而況寶物。

    若於佛塔先以衣施。

    此衣於佛塔中。

    甯令風吹雨爛破荊不應以此衣貿易寶物。

    何以故?如來塔物無人能與作價者,又佛無所須故。

    迦葉。

    有如是善淨營事人者,三寶之物不應令雜。

    又於自利養心常知足。

    三寶物中不生我所有想。

    迦葉。

    營事比丘若生瞋心。

    而於持戒大德人所右繞禮敬之者,以自在故驅令役使。

    是故營事比丘。

    以瞋心緣故堕大地獄。

    若得為人作他奴仆。

    常為其主苦驅役使人所鞭打。

    複次迦葉。

    若營事比丘。

    以自在故更作重制。

    過僧常限讁罰比丘非時令作。

    是營事比丘。

    以此不善根故堕於多釘小地獄中。

    生此中已以百千釘釘挓其身。

    其身熾然出大火焰如大火聚。

    若於持戒有大德者,以重事怖之以瞋心語故。

    彼營事比丘生地獄中。

    其所得舌長五百由旬。

    以百千釘而釘其舌。

    一一釘中出大火焰。

    迦葉。

    若營事比丘。

    數得僧物慳惜藏舉。

    或非時與僧。

    或複難與。

    或困苦與。

    或少與或不與。

    或有與者,或不與者,營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

    堕穢惡餓鬼常食糞丸。

    此人命終當生是中。

    爾時更有餓鬼。

    以食示之而複不與。

    此鬼爾時悕望欲得。

    谛視此食目不曾旬。

    受饑渴苦。

    於百千歲中常不得食。

    或時得食變為糞屎。

    或作膿血。

    何以故?有持戒人人所敬禮。

    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難與之。

    迦葉。

    若營事比丘以常住僧物。

    若招提僧物。

    及以佛物。

    辄自雜用得大苦報。

    若受一劫若過一劫。

    何以故?以侵三寶物故。

    迦葉。

    若營事比丘聞如是罪。

    知如是罪。

    而故生瞋心於持戒者,我今說此。

    諸佛世尊所不能治。

    迦葉。

    是故營事比丘。

    聞如是非法罪已,應當善護身口意業。

    自護亦護他。

    迦葉。

    營事比丘甯自啖身肉。

    終不雜用三寶之物作衣缽飲食。

    爾時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

    如來自以慈心說如是法。

    為無慚愧者說無慚愧法。

    有慚愧者說慚愧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