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首頁
    ○出三藏記集序 夫真谛玄凝,法性虛寂,而開物導俗,非言莫津。

    是以不二默酬,會于義空之門;一音震辯,應乎群有之境。

    自我師能仁之出世也,鹿苑唱其初言,金河究其後說;契經以誘小學,方典以勸大心。

    妙輪區别,十二惟部,法聚總要,八萬其門。

    至善逝晦迹,而應真結藏,始則《四含》集經,中則五部分戒,大寶斯在,含識資焉。

    然道由人弘,法待緣顯。

    有道無人,雖文存而莫悟;有法無緣,雖并世而弗聞。

    聞法資乎時來,悟道藉于機至;機至然後理感,時來然後化通矣。

     昔周代覺興,而靈津緻隔;漢世像教,而妙典方流。

    法待緣顯,信有徵矣。

    至漢末安高,宣譯轉明;魏初康會,注述漸暢。

    道由人弘,于茲驗矣。

    自晉氏中興,三藏彌廣,外域勝賓,稠疊以總至;中原慧士,暐晔而秀生。

    提、什舉其宏綱,安、遠震其奧領,渭濱務逍遙之集,廬嶽結般若之台。

    像法得人,于斯為盛。

     原夫經出西域,運流東方,提挈萬裡,翻轉胡漢。

    國音各殊,故文有同異;前後重來,故顯有新舊。

    而後之學者,鮮克研核,遂乃書寫繼踵,而不知經出之歲,誦說比肩,而莫測傳法之人。

    授受之道,亦己阙矣。

    夫一時聖集,猶五事證經,況千載交譯,甯可昧其人世哉! 昔安法師以鴻才淵鑒,爰撰經錄,訂正聞見,炳然區分。

    自茲已來,妙典間出,皆是大乘寶海,時競講習。

    而年代人名,莫有铨貫,歲月逾邁,本源将沒,後生疑惑,奚所取明?佑以庸淺,豫憑法門,翹仰玄風,誓弘大化。

    每至昏曉諷持,秋夏講說,未嘗不心馳庵園,影躍靈鹫。

    于是牽課羸恙,沿波讨源,綴其所聞,名曰《出三藏記集》。

    一撰緣記,二铨名錄,三總經序,四述列傳。

    緣記撰則原始之本克昭,名錄铨則年代之目不墜,經序總則勝集之時足徵,列傳述則伊人之風可見。

    并鑽析内經,研鏡外籍,參以前識,驗以舊聞。

    若人代有據,則表為司南;聲傳未詳,則文歸蓋阙。

    秉牍凝翰,志存信史,三複九思,事取實錄。

    有證者既标,則無源者自顯。

    庶行潦無雜于醇乳,燕石不亂于荊玉。

    但井識管窺,多慚博練,如有未備,請寄明哲。

     集三藏緣記第一十誦律五百羅漢出三藏記第二菩薩處胎經出八藏記第三胡漢譯經文字音義同異記第四 前後出經異記第五 ○集三藏緣記第一◇出《大智度論》 佛于俱夷那竭國薩羅雙樹間般涅槃,卧床北首,天地震動。

    師子等百獸悉大哮吼,諸天人号咷,山林樹木皆悉摧裂,天女人女無量百千,噢咿交涕,不能自勝。

    諸三學人佥然不樂,諸無學人但念諸法一切無常。

    唯阿難親屬愛未除,未離欲故,心沒憂海,不能自出。

     爾時阿泥慮豆語阿難:“汝守佛法藏人,不應如凡人自沒憂海。

    一切有為是無常相。

    又佛委付汝法,汝今愁悶,失所受事。

    汝當問佛:‘佛涅槃後,我曹雲何行道?誰當作師?惡口車匿雲何共住?佛經初首作何等語?’如是種種未來之事,汝當應問。

    ”阿難聞是事,悶心小醒,得念道力。

    于佛卧床邊,以此事問佛。

    佛告阿難:“若我現在,若我滅後,自依止法,不馀依止。

    雲何比丘自依止法,不馀依止?内觀身常念一心,智慧現前,勤修精進,除世間貪憂。

    外身内外身亦如是觀,受心法念處亦複如是。

    是名自依止法,不依止馀。

    從今解脫戒經即是大師,如解脫戒經所說。

    身業口業應如是行。

    畫匿比丘如梵法治。

    若心軟伏者,應教《删陀迦旃延經》,即可得道。

    我三阿僧祇劫所集法寶藏,是初應作是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方某國土某處樹林。

    ’何以故?過去未來諸佛經初亦稱是語,現在諸佛臨涅槃時,亦教稱如是語。

    我今涅槃後,經初亦稱‘如是我聞’之語。

    ” 佛既滅度,諸大羅漢各各随意于諸山林、流泉、谿谷處處舍身而般涅槃。

    或有飛騰虛空雁行而去,現種種神變,令衆人得信心清淨而般涅槃。

     爾時六欲諸天乃至遍淨色界諸天見是事已,各心念言:“佛日既沒,禅定解脫弟子,光晚亦複滅度。

    是諸衆生種種煩惱淫怒癡病,是法藥師今疾滅度,誰當治者?無量智慧大海之中,所生弟子諸妙蓮華,今複乾枯,法樹摧折,法雲散滅。

    大智象王既已逝矣,象子亦随去。

    法商人已去,從誰求法寶?”各共集會來詣大迦葉,作禮已,說偈贊歎。

    歎已,白言:“大德仁者知不?法船欲破,法城欲頹,法海欲竭,法幢欲倒,法燈欲滅,行道人漸少,惡人力轉盛,當以大慈,建立佛法。

    ”爾時迦葉心大如海,澄靜不動,良久而答:“汝等善說,實如所言。

    世間不久,無智盲冥。

    ”于是大迦葉默然受請。

    諸天禮已,忽然不現,各自還去。

     爾時迦葉思惟,雲何使是三阿僧祇劫難得佛法久住于世?思惟已,“我知是法可得久住于世,應當結集修妒路、阿毗雲、毗尼作三法藏,如是佛法可得久住,未來世人可得受行。

    所以者何?佛世世勤苦慈愍衆生,學得是法,為人演說。

    我曹亦應承用佛教,宣揚開化。

    ”迦葉作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