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持人。
何謂菩薩曉了諸種。
若能分别十八諸種。
而順思惟識别于觀。
眼種本末則無眼界。
悉空無我我所。
入不久存。
眼種虛無則曰自然。
用眼自然故曰不真。
因迷惑思想而合成。
眼無所成不得識行為虛空形,猶如虛空悉無所成。
悉無所有亦無處所。
眼無内外亦無中間。
欺詐之業無有真實不可護持。
從因緣生無去來今,則為自然本淨無形。
罪福所成從颠倒興。
為現在緣之所見轉故曰眼空界不可見。
計于眼者則無有界。
識遊其中因曰眼界。
眼根清淨其色晃燿合于意根。
因緣所縛三事合會。
眼色識集眼界空。
其眼界不成界無界。
其明智者乃覺知。
是故菩薩分别眼界解了真谛。
以了色本則無所有。
何謂以了色無有界。
不與色會亦不離矣。
無所生長。
雖說色界則無所有色無處所。
何以故雲色無有界。
色無有色無内無外亦無中間。
立存虛無。
因其思想眼睹色光。
眼種清淨以見好色。
假号曰色。
無得有處,猶如明鏡見其面像。
無垢清淨反想有色。
雖現鏡中有形色。
其影乃從内出不從外入。
用外形照内鏡現。
眼亦如是,以用清淨雖由于色。
為之見鏡睹夫面像。
以見色空色之自然。
無有境界而不可取悉無所成。
其色想者本無所生。
衆生不解。
适見色已其以解色。
界無所生則無有界。
以解色界了色本末。
無去來今虛無自然。
歎詠光斯緣合所謂也。
色界如是,以眼識故。
真谛觀者知之無界。
雲何觀之。
無眼識種。
其眼色者則無處所。
本淨所緻眼色叵得悉無所有。
眼識無法假号現耳。
眼識不合無真實形。
眼識之界因颠倒雜。
從宿世成。
現在因緣之所見縛。
與因緣會号曰眼識。
用衆生在颠倒。
若至聖見分别了之。
眼識無界。
所以者何。
眼無所成。
十二因緣起對合生。
讬于所作假号眼識。
慕樂識行起所習行合成于識。
雖有所睹皆虛不真。
讬有形相因緣現耳。
宣說眼識使衆生了。
如來班宣分别衆形。
諸想合成故曰識。
無所成眼。
以清淨識之本相因行所趣。
故曰所見。
雖習眼識故曰無界。
所以者何。
眼不求斯我得眼識。
及與不得了之。
色識無獲令自然。
所以者何。
無所成故也。
假讬有言而現斯義。
為衆生故救攝危厄。
眼本所行意念是地識相自然。
眼界色界識界。
三事合成諸界集會。
因緣業相宣諸法會。
故有讬眼色識。
如是計惟。
是以便入衆生達彼無眼。
無有色界亦無識界。
如是所教斷除諸着。
若能有了如來所達覺衆方便,則能曉解一切三界則無有界。
所以者何。
計于諸界實無有界。
色不可得。
耳聲識界亦複如是,鼻香識。
舌味識。
身觸識。
意法識。
計挍思惟觀無所成。
意界虛無不有真實悉無所有。
又是種者則無所成,猶如有人下種在地稍稍生牙。
水為因緣日光照之。
其種所牙無所造行。
其種不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