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上

首頁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複有五百大德聲聞。

    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等。

    爾時王舍城中。

    有一比丘。

    名摩诃迦絺羅難陀。

    聰慧多智。

    來至佛所。

    為佛作禮。

    繞佛七匝。

    爾時世尊,入深禅定。

    默然無言:時迦絺羅難陀。

    見佛入定。

    即往舍利弗所。

    頭面禮足白言:大德舍利弗。

    唯願為我廣說法要。

    爾時舍利弗。

    即便為說四谛。

    分别義趣。

    一遍乃至六遍。

    時迦絺羅難陀。

    心疑未寤。

    如是乃至遍禮五百聲聞足。

    請說法要。

    諸聲聞等。

    亦各七遍。

    為轉四真谛法。

    時迦絺羅難陀。

    心亦不寤複還佛所。

    為佛作禮。

    爾時世尊,從禅定起。

    見迦絺羅難陀頂禮佛足。

    淚如盛雨。

    勸請世尊,唯願為我轉正法輪爾時世尊,複為廣說四真谛法。

    一遍乃至七遍。

    時迦絺羅難陀。

    猶故未解五百天子。

    聞佛所說,得法眼淨。

    即持天華。

    以供養佛。

    白佛言:世尊我等。

    今者因迦絺羅難陀比丘。

    快得法利見法。

    如法成須陀洹。

    時迦絺羅難陀聞諸天語。

    心懷慚愧。

    悲咽無言:舉身投地。

    如太山崩。

    即於佛前。

    四體布地。

    向佛忏悔。

    爾時阿難。

    即從坐起。

    整衣服。

    偏袒右肩。

    為佛作禮繞佛三匝。

    胡跪合掌。

    白佛言:世尊此迦絺羅難陀比丘。

    有何因緣。

    生而多智。

    四毗陀論。

    違世羁經。

    日月星辰。

    一切技藝無不通達。

    複有何罪。

    出家以來。

    經曆多年。

    於佛法味。

    獨不得嘗。

    如來世尊,親為說法。

    如生聾人。

    無聞無得。

    佛法大将随順轉法輪者數有五百。

    為其說法。

    亦無有益。

    唯願天尊。

    為我分别說此比丘往昔因緣。

    阿難問時。

    佛即微笑。

    有五色光。

    從口中出。

    繞佛七匝。

    還從頂入。

    告阿難言:谛聽谛聽。

    善思念之。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

    此迦絺羅難陀比丘。

    過去久遠無數劫時。

    有佛世尊,名曰然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法中。

    有一比丘。

    名阿純難陀。

    聰明多智。

    以多智故憍慢放逸。

    亦不修習四念處。

    法身壞命。

    終堕黑闇地獄。

    從地獄出。

    生龍象中。

    五百身中。

    恒作龍王。

    五百身中。

    恒作象王。

    舍畜生身。

    因前出家持戒力故。

    得生天上。

    天上命終。

    來生人間。

    前身讀誦三藏經故。

    今得值佛。

    由前放逸不修四念處。

    是故今身不能覺寤。

    爾時迦絺羅難陀。

    聞佛此語。

    即從坐起。

    合掌長跪。

    白佛言:世尊唯願天尊教我系念。

    爾時佛告迦絺羅難陀。

    谛聽谛聽。

    善思念之。

    汝於今日。

    快問如來滅亂心賊。

    甘露正法。

    三世諸佛。

    治煩惱藥。

    關閉一切諸放逸門。

    普為人天。

    開八正道汝好谛觀。

    莫令心亂。

    佛說此語時。

    衆中有五十摩诃羅比丘。

    亦白阿難。

    世尊今者欲說除放逸法。

    我等随順欲學此事。

    唯願尊者,為我白佛說此語時。

    佛告諸比丘,非但為汝。

    亦為未來諸放逸者,我今於此迦蘭竹園。

    為迦絺羅難陀比丘。

    說系念法。

    佛告迦絺羅難陀。

    汝受我語。

    慎莫忘失。

    汝從今日。

    修沙門法。

    沙門法者,應當靜處敷尼師壇。

    結跏趺坐。

    齊整衣服。

    正身端坐。

    偏袒右肩。

    左手著右手上。

    閉目以舌拄腭。

    定心令住。

    不使分散先當系念著左腳大指上。

    谛觀指半節。

    作泡起想。

    谛觀極使明了。

    然後作泡潰想。

    見指半節極令白淨。

    如有白光。

    見此事已,次觀一節。

    令肉劈去。

    見指一節。

    極令明了。

    如有白光。

    佛告迦絺羅難陀。

    如是名系念法。

    迦絺羅難陀。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觀一節已,次觀二節。

    觀二節已,次觀三節。

    觀三節已,心漸廣大。

    當觀五節。

    見腳五節。

    如有白光。

    白骨分明。

    如是系心。

    谛觀五節。

    不令馳散。

    心若馳散攝令使還。

    如前念半節。

    念想成時。

    舉身暖煴心下熱。

    得此想時。

    名系心住。

    心既住已,複當起想。

    令足趺肉兩向披。

    見足趺骨。

    極令了了。

    見足趺骨。

    白如珂雪。

    此想成已,次觀踝骨。

    使肉兩向披。

    亦見踝骨。

    極令皎白。

    次觀胫骨。

    使肉褫落。

    自見胫骨。

    皎然大白。

    次觀膝骨。

    亦使皎然分明。

    次觀臗骨。

    亦使極白。

    次觀脅骨。

    想肉從一一脅間兩向褫落。

    但見脅骨。

    白如珂雪。

    乃至見於脊骨。

    極令分明。

    次觀肩骨。

    想肩肉如以刀割。

    從肩至肘。

    從肘至腕。

    從腕至掌。

    從掌至指端。

    皆令肉兩向披。

    見半身白骨。

    見半身白骨已,次觀頭皮。

    見頭皮已,次觀薄皮。

    觀薄皮已,次觀膜。

    觀膜已,次觀腦。

    觀腦已,次觀肪。

    觀肪已,次觀咽喉。

    觀咽喉已,次觀肺腧。

    觀肺腧已,見心肺肝大腸小腸脾腎生藏熟藏四十戶蟲。

    在生藏中。

    戶領八十億小蟲。

    一一蟲從諸脈生。

    孚乳産生。

    凡有三億。

    口含生藏。

    一一蟲有四十九頭。

    其頭尾細猶如針鋒。

    此諸蟲等二十戶是火蟲。

    從火精生。

    二十戶是風蟲。

    從風氣起是諸蟲等。

    出入諸脈。

    遊戲自在火蟲動風。

    風蟲動火。

    更相呼吸。

    以熟生藏。

    上下往複凡有七反。

    此諸蟲等各有七眼。

    眼皆出火。

    複有七身吸火動身。

    以熟生藏。

    生藏熟已,各複還走入諸脈中複有四十戶蟲。

    戶領三億小蟲身赤如火。

    蟲有十二頭。

    頭有四口。

    口含熟藏。

    脈間流血。

    皆觀令見。

    見此事已,又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