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故。
天上命終。
生閻浮提。
得值佛世。
因前貢高。
雖遇於佛。
不解法相。
我今當為說諸方便。
教系念法。
爾時迦栴延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此愚癡槃直迦比丘。
及未來世一切愚癡亂想衆生。
說正觀法。
佛告槃直迦。
汝從今日。
常止靜處。
一心端坐。
叉手閉目。
攝身口意。
慎勿放逸。
汝因放逸。
多劫之中。
久受勤苦。
汝随我語。
谛觀諸法。
時槃直迦。
随順佛語。
端坐系心。
佛告槃直迦。
汝今應當谛觀腳大指節。
令心不移。
使指節上。
漸漸皰起。
複令膖脹。
複當以意。
令此膖脹。
漸大如豆。
彼當以意。
使膖脹爛壞。
皮肉兩披。
黃膿流出。
於黃膿間。
血流滂滂。
一節之上。
饑膚爛盡。
唯見右腳指節。
白如珂雪。
見一節已,從右腳漸漸廣大。
乃至半身。
膖脹爛壞。
黃膿流血。
令半身肌皮。
皆兩向披。
唯半身骨。
皎然大白。
見半身已,複見全身。
一切膖脹。
都已爛壞。
膿血可惡。
見諸雄蟲。
遊戲其中。
如是種種。
亦如上者,觀見一已,複見二。
見二已,複見三。
見三已,複見四。
見四已,複見五。
見五已,乃至見十。
見十已,心漸廣大。
見一房中。
見一房中已,乃至見一天下。
見一天下已,若廣者,複攝令還。
如前觀。
一觀已,複當移想系念。
谛觀鼻頭。
觀鼻頭已,心不分散。
若不分散。
如前觀骨。
複當自想身肉肌皮。
皆父母和合不淨精氣。
所共合成。
如此身者,種子不淨。
複當次教系念觀齒。
人身中。
唯此齒白。
我此身骨。
白如此齒。
心想利故。
見齒長大,猶如身體。
爾時複當移想。
更觀額上。
使額上白骨。
白如珂雪。
若不白者,複當易觀教作九想。
廣說如九想觀法。
作此觀時若鈍根者,過一月已,至九十日。
谛觀此事。
然後方見。
若利根者,一念即見。
見此事已,複更教觀腰中大節白骨。
見已即如前應觀種種色骨人。
此法不成。
複當教慈心觀。
慈心觀者,廣說如慈三昧。
教慈心已,複教更觀白骨。
若見馀事。
慎勿随逐。
但令此心。
了了分明。
見白骨人。
如白雪山。
若見馀物。
起心滅除。
當作是念。
如來世尊,教我觀骨。
雲何乃有馀想境界。
我今應當一心觀骨。
見白骨已,令心澄靜。
無諸外想。
普見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骨人。
見此骨人已,一一皆滅。
如前觀苦。
爾時槃直迦比丘。
聞佛說此語。
一一谛觀。
心不分散。
了了分明。
應時即得阿羅漢道。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自念宿命。
所習三藏。
了了分明。
亦無錯謬。
爾時世尊,因此愚癡貢高槃直迦比丘。
制此清淨觀白骨法。
佛告迦栴延。
此槃直迦愚癡比丘。
尚以系念。
成阿羅漢。
何況智者而不修禅。
爾時世尊,見此事已,為說偈言:
禅為甘露法,定心滅諸惡。
慧殺諸愚癡,永不受後有。
愚癡槃直迦,尚以定心得。
何況諸智者,不勤修系念。
爾時世尊,告迦栴延。
及敕阿難。
汝今應當受持佛語。
以此妙法。
普濟群生。
若有後世愚癡衆生。
憍慢貢高。
邪惡衆生。
欲坐禅者,從初迦絺羅難陀觀法。
及禅難提觀像之法。
複當學此槃直迦比丘所觀之法。
然後自觀己身。
見諸白骨。
白如珂雪。
時骨人。
還來入身。
悉見白骨。
流光散滅。
見此事已,行者自然心意和悅。
恬靜無為。
出定之時,頂上溫暖。
身毛孔中。
恒出諸香。
出定入定。
恒聞妙法。
續複自見。
身體溫暖。
悅豫快樂。
顔貌熙怡。
恒少睡眠。
身無苦患。
得此暖法。
恒自覺知。
心下溫暖。
心常安樂。
若後世人。
欲學禅者,從初不淨。
乃至此法。
得此觀者,名和暖法。
佛告阿難。
佛滅度後。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於濁世中。
欲學正受思惟者,從初系念。
觀於不淨乃至此法。
是名暖法。
若得此法。
名第二十一暖法觀竟。
佛告阿難。
汝今持此迦栴延子所問暖法。
慎勿忘失。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後世衆生。
若有能受持是三昧者,一心安隐。
得於暖法。
此人雲何當自覺知。
佛告阿難。
若有谛觀諸結使相。
從初不淨。
乃至此法。
自覺身心。
皆悉溫暖。
心心相續。
無諸惱恚。
顔色和悅。
此名暖法。
複次阿難。
若有行者,得暖法已,次當更教系念在諸白骨間。
皆有白光。
見白光時。
白骨散滅。
若馀境界現在前者,複當攝心還觀白光。
見諸白光。
炎炎相次。
遍滿世界。
自觀己身。
複更明淨。
頗梨雪山。
不得為比。
自見骨人。
各各雜散。
作此觀時。
定心令久。
心既久已,當自見頂上。
有大光明,猶如火光。
從腦處出。
佛告阿難。
若見此事。
便當更教。
從頭至足。
反覆往複。
凡十四遍。
作此觀已,出定入定。
恒見頂上火出。
如真金光。
身毛孔中。
亦出金光。
如散粟金。
身心安樂。
如紫金光明。
還從頂入。
此名頂法。
若有行者,得此觀時。
能得頂觀。
佛告阿難。
汝好受持是頂觀法。
廣為未來一切衆生說。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得此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