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教通徹四支諸節。
水皆滿中。
如琉璃器持用盛水。
漸漸廣大。
見滿一床。
外人亦見。
若見此水清冷。
乃是真水。
若見馀相。
不名真實。
入水光三昧。
漸漸廣大滿一室内。
水皆澄清。
如琉璃氣。
漸漸廣大。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見此事時。
當於靜處一心安坐。
敕諸同學。
皆使清淨不令愦鬧。
爾時複當見水上紫焰起。
當自憶想此水從何處起。
雲何當盡。
若言我是水者,我身無我。
前已觀無我。
今從無法中。
水從何起。
作是念時。
水性如氣。
漸漸從頂上沒。
水稍稍盡。
唯身皮在。
自見己身。
極為微薄。
無物可譬。
如微塵草束。
複見身内。
忽然有火。
燒身都盡。
觀身無所。
永無有我。
我及衆生。
一切都無。
爾時行者,心意恬怕。
極為微細。
無物可譬。
此想成時。
名第二十七真無我觀。
亦名滅水大想。
亦名向斯陀含。
其馀微細賢聖法界。
微妙難勝。
不可具說。
行者坐時。
修諸三昧。
得無我三昧時。
當自然見佛。
佛告阿難。
汝今好受持是真實水大微妙境界。
廣為未來一切衆生。
敷演廣說。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阿難。
得此觀已,複當更教水大觀法。
此水大觀。
極為微細。
使此水大與火大合。
見身如氣。
如琉璃影。
觀臍四邊。
火焰俱起。
見於火焰,猶如日映。
若見臍上有火光起。
或有從鼻中出。
或有從口中出。
耳眼随意出入。
若見此事。
見一切火。
從毛孔出。
火出之後。
有渌色水。
尋從火後。
自見身中。
水上火下。
火上水下。
觀身無身。
此想成時。
見身水火。
不溫不冷。
身心寂爾。
安住無礙。
此名斯陀含果。
亦名境界實相。
見此事時。
出定入定。
恒不見身。
入定之時,外人亦見水火從毛孔出從毛孔入。
貪淫多者,見火從頂上入從身根出。
然後遍滿身體。
水亦複然。
複當自觀頭上火。
如閻浮檀那金光雲蓋。
或見身下。
如七寶華。
心中恬靜。
安隐快樂。
世間樂事。
無以為譬。
出定之時,身亦安樂。
令外衆生見已禅定三昧安隐金光金色。
帝釋諸天。
恭敬禮拜并言:大德汝今苦盡。
必定當成斯陀含果。
聞已歡喜。
修身禅定。
心無系礙。
安隐快樂。
遊戲無我三昧中。
亦漸入空三昧門。
無願無作諸三昧等。
悉現在前。
如此微妙善勝境界。
行者坐時。
於禅定中。
自然分别。
若鈍根者,大師世尊現前為說。
以見佛故。
聞法歡喜。
應時即得斯陀含道。
複當至心覆尋前觀。
經二十五反。
極令明利。
佛告阿難。
汝好持此第二十九水大觀。
慎勿忘失。
得此觀者,亦名斯陀含。
亦名善往來往宿世善根業因緣故遇善知識清淨法行。
汝乃當得此斯陀含道。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阿難。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若得此微妙水大觀已,複當更教安隐微妙最勝奇特火大觀法。
作此觀時。
自見臍中微妙火光。
床如蓮華。
其色光明。
如和合百千萬億閻浮檀那金。
見此事已,複當更教觀身内火。
觀内火時。
自見心火。
常有光明。
過於百千萬億明月神珠。
心光清淨。
亦複如是,出定入定。
如人持明火珠行。
慮恐他見。
唯自心中。
明了如是,他人不見。
漸漸大明。
見身猶如頗梨明鏡。
見心亦如明月神珠。
慮他人見。
他人其實不見此事。
入定之時,以心明故。
見三千大千世界粗相。
見閻浮提須彌山。
及大海水。
悉皆了了。
複見大海水中摩尼珠王。
其摩尼珠王。
焰出諸火。
見此事已,爾時見佛。
為其廣說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者,九無閡八解脫。
如此等觀。
不須豫受。
佛現前故。
佛自為說。
其利根者,聞佛說法九無礙道中。
應時即得阿羅漢道。
超越阿那含地。
如好白氎易染為色。
若鈍根者,複當更教風大觀法。
風大觀法者,見一切風。
極為微細。
細中細者,可以心眼見。
而不可具說。
風複雜火。
火複雜風。
水入火中。
風入水中。
火入風中。
風火水等。
各随毛孔。
如意自在。
或複有風。
十色具足。
如十寶光。
從身毛孔出。
從頂上入。
從臍中出。
從足下入。
一切身分中出。
從眉間入。
從眉間出。
從一切身分入。
如此種種無量境界。
賢聖光明。
賢聖種子。
諸賢聖法。
皆從此風大中起。
從此風大中入。
此風大觀。
具足相貌微妙境界。
唯阿羅漢。
能廣分别。
不可具說。
行者坐時。
當自然見。
若見此事。
練諸煩惱。
成阿那含。
此風大觀。
名第三十阿那含相應境界相佛告阿難。
汝好受持是阿那含相應最勝。
境界風大觀法。
慎勿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
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有一弟子。
是王舍大城苦得尼揵子兒。
名阿祇達多。
求尊者摩诃迦葉。
出家學道。
修行苦行。
具十二頭陀。
經曆五年。
得阿那含果。
不能增進成阿羅漢。
即從坐起。
至迦葉所。
整衣服。
叉手合掌。
頂禮摩诃迦葉。
白言:和上。
我随和上。
勤修精進。
如救頭然。
已經五年。
今得住於阿那含果。
身心疲懈。
不能增進無上解脫。
唯願和上。
為我速說。
爾時摩诃迦葉。
即入三昧。
觀比丘心。
知此比丘不盡諸漏。
從此命終。
生阿那含天。
從三昧起。
告言:法子。
我今身心。
一切自在。
入自在三昧。
觀汝宿世所有業報。
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