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差末言唯舍利弗。
菩薩神通知他心念亦不可荊何謂知心。
達諸群黎過去所念當來所思現在所想。
又其菩薩知心如幻,則随時宜勸誨衆生。
說報應行禍福所趣。
某人心和所報善德。
某人行中得中間報。
某人行劣得劣弱報。
某人志性心喜布施。
某人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某人志性愛樂慈心悲哀喜護。
某人志性慕學大乘。
某人志性好學聲聞緣覺之乘。
某人體性本殖所種各異不同。
某人德本當以某藥而療治之。
用修薄福故生賤處。
某行淨德心性不明。
某人心淨所行清某人心淨所行了定。
如是比類悉知衆生古昔世時。
心所念異所修不同。
因其所行而為說法。
是則名曰知他心念佛知當來衆人所懷。
某人當來因奉禁戒報應如是,布施所報亦複如是,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其亦若茲。
所行俗業得俗事報。
某人來世修學大乘。
所行法則威儀禮節報應如是,衆生當來舉動進止。
威儀諸業心念各異。
後當報受所種果實悉曉了之。
某人志性行不淳淑。
當随颠倒衆患之難。
因其所知心行則解。
從其法器而為演法。
所宣法者終不倒錯應病與藥。
若演法時無所置思。
鹹複達睹現在衆生。
心念是非審谛明了。
知於某人懷貪欲心。
某性多瞋某挾癡冥。
知某無欲某無瞋恚愚騃之心。
因其塵勞心性馳逸。
悉解此等衆生所念。
緣其勞穢而為說法各令解達。
所詣衆會察其心本。
應病與藥各為宣暢。
假使衆人心懷猶豫。
志不自決迷惑馳騁。
雖有進退懷抱沈疑。
不明智慧惑心惡行。
行來所念不能卒解。
覺了心性斷除塵勞。
又去罣礙離垢清淨。
光明顯曜而無所受。
無所造立舍於瑕疵。
以法光明照於一切衆生心行。
随時入教而為說法悉令普達。
是為菩薩知他心念無盡神通第三之業。
阿差末言:菩薩念往古知不可荊敢可憶念思逮了本。
群黎之類皆悉荷蒙。
如來聖旨堅住法界。
熟惟真宜而不可動。
性不卒暴備悉禅定。
不懷怨望住而審谛。
知十五十百世千世。
識不可計億載世事。
天地成敗合散進退。
一劫十劫百劫千劫。
了無數億百千垓劫。
名字種姓言語飲食所更苦樂。
自知本原見他衆際。
古昔從來别已種德。
衆生善本身所立功。
勸助佛道照衆生心。
使識善本勸發道意。
前世宿命苦樂安危。
忽已悉過皆歸無常苦空非身。
愚者迷惑。
以色自倚貢高勢富。
憍恣眷屬荒亂自大。
恃怙貴位貪釋梵職。
慕四天王轉輪聖帝。
樂諸所趣終如五旋。
好于愛欲尊高之處。
喜為己身求想安隐。
緣是欲得化於他人。
設慕世位當察非常苦空非身。
暢過去劫所行本末。
其現在事無有處所。
甯失身命不犯非義。
古昔所立功德之本。
鹹用勸助悉具大道。
現在善本執禦衆生。
棄邪行業不斷三寶。
佛法聖衆發一切智。
是為菩薩知往古世而自證明第四神通不可盡誼。
何謂菩薩神足飛行。
神通已達不可盡者,自察己心而好精進攝受法典。
所修業行辄能成就。
恒得由己常谛奉行。
於四神足現在目前。
諸通悉達無所複為。
以無數品顯現神足。
威變無量,則以一身化無數身。
以無數身還複一體。
飛行飄疾如一念頃。
不礙牆壁鐵圍山川。
經自通過如鳥遊空。
坐於虛空如處地上。
履水而行如在陸土。
出入無間如無門戶。
以是神足觀察人根而開化之。
從其衆生因可訓誨而顯神足。
為現端正顔色無比。
或因毛孔而演大光。
或立威神随其形類而開度之。
應病與藥各令得所。
或聲聞緣覺像色貌立之。
或現佛身而開化之。
或現釋梵色像形貌。
亦如四鎮轉輪聖王。
種種異形教誨群生。
或現畜生形貌像類。
從其衆人之所好喜。
各為說法因而将養。
勢力堅強多懷毒害。
瞋恚盛者因其所宜而闡慈心。
或顯大力或四征力。
或半鈎鎖或具鈎鎖力。
其力無極勢不可限。
須彌山王甚大巍危高三百三十六萬裡。
廣長入海其數亦等。
以一指擎擎之挑擲他方佛國如投一果。
其菩薩力終不損耗。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
廣長無邊下盡地際。
極於上方三十二天舉著右掌。
於若幹劫擎之不勞。
建神足力顯其聖慧。
以此威德聖慧所緻恣意所欲。
能舉大海投之牛迹。
在於牛迹亦不逼迮亦不漏逸。
能變牛迹以成大海。
假使劫燒天地欲壞。
建立威神變為洪水。
道化聖旨成為水災。
欲使為火辄如意念。
取要言之在所顯示無一蔽礙令變為幻。
上中下法如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