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師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發受具。
即杖策遊方。
名著叢林。
浮山遠禅師。
嘗指以謂人曰。
後學行腳樣子也。
辭遠谒南嶽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猶谒之。
泉揕之曰。
我此間。
虎狼縱橫。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來覓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見汾州。
泉乃解衣抖擻曰。
汝謂我見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禮拜。
問曰。
審如庵主語。
客來将何祗待。
泉曰。
雲門胡餅。
趙州茶。
遇曰。
謝供養。
泉曰。
我火種也未有。
早言謝。
謝什麼。
遇乃去。
至北禅賢禅師。
問曰。
近離什麼處。
遇曰。
福嚴。
曰。
思大鼻孔長多少。
遇曰。
與和尚當時見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見時長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嚴。
賢笑曰。
學語之流。
又問。
來時馬大師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麼。
遇曰。
令北禅莫亂統。
賢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過和尚。
乃罷。
遇因倒心師事之。
時慈明禅師。
住興化。
過賢公室。
遇侍立。
看其談笑。
賢曰。
汾陽師子。
可殺威獰。
慈明曰。
不見道。
來者咬殺。
賢曰。
審如此。
汾陽門下。
道絕人荒耶。
慈明舉拂子曰。
這個因甚到今日。
賢未及對。
遇從旁曰。
養子不及父。
家門一世衰。
賢呵曰。
汝具什麼眼目。
乃敢爾。
遇曰。
若是咬人師子。
終不與麼。
慈明将去。
至龍牙像前。
指以問遇曰。
誰像。
遇曰龍牙。
慈明曰。
既是龍牙像。
何乃在北禅。
遇曰。
一彩兩賽。
慈明曰。
像在此。
龍牙在什麼處。
遇拟對。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兒見小利。
慈明呵逐之。
賢公除夕。
謂門弟子曰。
今夕無可分歲。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圍爐。
向榾柮火。
唱村田樂。
何也。
免更倚他門戶。
旁它牆。
乃下座。
有僧從後大呼曰。
縣有吏至。
賢反顧問所以。
對曰。
和尚殺牛。
未納皮角耳。
賢笑擲暖帽與之。
僧就拾得。
跪進曰。
天寒還和尚帽子。
賢問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紙貴。
一狀領過。
後還江南。
再遊廬山。
寓止圓通。
時大覺琏公。
方赴 诏。
辭衆曰。
此事分明。
須薦取。
莫教累劫受輪回。
遇問曰。
如何是此事。
曰薦取。
遇曰。
頭上是天。
腳下是地。
薦個什麼。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
遇曰。
豈無方便。
曰。
胡人飲乳。
反怪良醫。
遇曰。
暴虎憑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衆。
後遊西山。
眷雙嶺深邃。
栖息三年。
與英邵武。
勝上座遊。
應法昌請。
決别曰。
三年聚首。
無事不知。
檢點将來。
不無滲漏。
以拄杖劃一劃曰。
這個且止。
宗門事作麼生。
英曰。
須彌安鼻孔。
遇曰。
臨崖看浒眼。
特地一場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争奈聖凡無異路。
方便有多門。
英曰。
鐵蛇鑽不入。
遇曰。
有甚共語處。
英曰。
自緣根力淺。
莫怨太陽春。
卻劃一劃。
宗門且止。
這個事作麼生。
遇欲掌之。
英約住曰。
這漳州子。
莫無去就。
然也是我緻得。
法昌在分甯之北。
千峰萬壑。
古屋數間。
遇至止安樂之。
火種刀耕。
衲子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