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半緻死亡。
如是放生,虛文而已。
‘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離惡道。
’
[說明]念佛功德,願諸生命盡此報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入不退地,永離惡道,長息苦輪。
惡道者,六道之中,三道為惡,地獄、餓鬼、畜生是也。
‘則存心愈大,植德彌深。
’
[說明]見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則是大菩提心矣,故雲‘愈大’。
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間之德也,今則是出世之德矣,故雲‘彌深’。
‘道業資之速成,蓮台生其勝品矣。
’
[說明]心大德深,其事何驗?蓋利他者菩薩之行也,以此行門助修道業,譬如船得順風,必能速到涅槃彼岸矣。
淨業三福,慈心不殺,實居其一。
今能不殺,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濟令生淨土,如是用心,報滿之時,九品蓮台高步無疑矣。
普勸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語也。
放生祝願
放生已,對佛像前,至心禮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我遵先佛明誨,今行放生,已得若幹。
以此功德,願我罪業消除,怨愆解釋;所修善根,日益增長;命終之際,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極樂國,七寶池内,蓮花之中;花開見佛,得無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所放生一切生命,以及十方無盡有情,盡得度脫,成無上道。
願佛慈悲,哀憐攝受。
’發願已,念佛或百聲千聲萬聲,随意多少。
放生儀
[說明]按四明禮法師舊文,稍為參酌,使簡便易行,後增代彼求願往生,又增華嚴回向品文結之。
意取先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後入毗盧遮那華藏玄門也。
又暑天,初次生到,照此式念誦,即放;後續至者,續放。
但念《大悲咒》一遍,《往生咒》三遍,稱念阿彌陀佛放之。
不必等齊,久久遲延,以緻損壞生命。
後更有續至者,亦複如是。
于放生處,鋪設香案,楊枝淨水。
衆等以慈眼視諸衆生,念其沉淪,深生哀憫;複念三寶有大威力,能救拔之。
作是觀已,手執水盂,默念想雲:一心奉請 十方慈父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降臨道場,加持此水,具大功勳,灑沾異類,令彼身心清淨,堪聞妙法。
即誦《大悲神咒》一遍,再三灑之,然後執手爐白雲: (仰白)
十方三寶,釋迦本師,彌陀慈父,寶勝如來,觀音菩薩,流水長者子,天台永明諸大士等,唯願慈悲,證知護念。
今有飛空水陸諸衆生等,為他網捕,将入死門,(比丘某甲、信士某甲)等,于是修菩薩行,發慈悲心,作長壽因,行放生業,贖其身命,放使逍遙。
仍順大乘方等經典,授與三歸,稱揚十号,複為宣說十二因緣。
但以此類衆生,罪障深重,神識昏迷。
(仰乞)
三寶威德冥加,哀憐攝受。
(白雲)
現前異類諸衆生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說)。
現前異類諸衆生等,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說)。
從今已往,稱佛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三說)。
諸佛子等,歸依三寶已,今當為汝稱揚
寶勝如來十号功德,令汝得聞,如彼十千遊魚,即得生天,等無有異。
南無寶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三說)
諸佛子,我今更為說十二因緣,生相滅相,令汝了知生滅之法,悟不生滅,同于諸佛,證大涅槃。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諸佛子我今依大乘經,授汝三歸、十号、十二因緣已竟,今當為汝對三寶前,發露罪愆,求哀忏悔,願汝罪業,一念消除,得生善處,近佛授記。
汝當至心,随我忏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說)
清涼地菩薩摩诃薩。
(三說)
唯願放生以後,永不遭遇惡魔,吞啖網捕,優遊自在,獲盡天年;命終之後,乘三寶力,寶勝如來本願慈力,或生忉利,或生人間,持戒修行,不複造惡,信心念佛,随願往生。
更冀放生弟子(某甲)等,從今日後,菩提行願,念念增明,救苦衆生,當如己想;以是因緣,得生安養,見阿彌陀佛,及諸聖衆,證無生忍,分身塵刹,廣度有情,俱成正覺。
現前大衆,齊聲誦念華嚴回向妙章,往生淨土神咒。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回向品,随順堅固一切善根回向。
佛子、菩薩摩诃薩作大國王,于法自在,普行教命,令除殺業。
閻浮提内,城邑聚落,一切屠殺,皆令禁斷。
無足二足四足多足,種種生類,普施無畏、無欲奮心,廣修一切菩薩諸行,仁慈莅物,不行侵惱,發妙寶心,安隐衆生,于諸佛所,立深志樂,常自安住三種淨戒,亦令衆生如是安住,菩薩摩诃薩。
令諸衆生住于五戒,永斷殺業,以此善根,如是回向。
所謂願一切衆生發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