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聯手

首頁
    事,皆如過眼雲煙,百歲之後,更有甚麼恩德仇怨?” 方生應道:“是,多謝師兄指點。

    ” 方證緩緩說道:“佛門子弟,慈悲為本,既知少俠負此内傷,自當盡心救解。

    那《易筋經》神功,乃東上禅宗初祖達摩老祖所創,禅宗二祖慧可大師得之于老祖。

    慧可大師本來法名神光,是洛陽人氏,幼通孔老之學,尤精玄理。

    達摩老祖駐錫本寺之時,神光大師來寺請益。

    達摩老祖見他所學駁雜,先入之見甚深,自恃聰明,難悟禅理,當下拒不收納。

    神光大師苦求良久,始終未得其門而入,當即提起劍來,将自己左臂砍斷了。

    ” 令狐沖“啊”的一聲,心道:“這位神光大師求法學道,竟如此堅毅。

    ” 方證說道:“達摩老祖見他這等誠心,這才将他收為弟子,改名慧可,終得承受達摩老祖的衣缽,傳禅宗法統。

    二祖跟着達摩老祖所學的,乃是佛法人道,依《楞伽經》而明心見性。

    我宗武功之名雖然流傳天下,實則那是末學,殊不足道。

    達摩老祖當年隻是傳授弟子們一些強身健體的法門而已。

     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

    但後世門下弟子,往往迷于武學,以緻舍本逐末,不體老祖當年傳授武功的宗旨,可歎,可歎。

    ”說着連連搖頭。

     過了一會,方證又道:“老祖圓寂之後,二祖在老祖的蒲團之旁見到一卷經文,那便是《易筋經》了。

    這卷經文義理深奧,二祖苦讀鑽研,不可得解,心想達摩老祖面壁九年,在石壁畔遺留此經,雖然經文寥寥,必定非同小可,于是遍曆名山,訪尋高僧,求解妙谛。

    但二祖其時己是得道高僧,他老人家苦思深慮而不可解,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勝于他的大德,那也難得很了。

    因此曆時二十餘載,經文秘義,終未能彰。

    一日,二祖以絕大法緣,在四川峨嵋山得晤梵僧般刺密谛,講談佛學,大相投機。

    二祖取出《易筋經》來,和般刺密谛共同研讀。

    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頂互相啟發,經七七四十九日,終于豁然貫通。

    ” 方生合十贊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 方證方丈續道:“但那般刺密谛大師所闡發的,大抵是禅宗佛學。

    直到十二年後,二祖在長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輕人,談論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經》中的武學秘奧,盡數領悟。

    ”他頓了一頓,說道:“那位年輕人,便是唐朝開國大功臣,後來輔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将入相,爵封衛公的李靖。

    李衛公建不世奇功,想來也是從《易筋經》中得到了不少教益。

    ” 令狐沖“哦”了一聲,心想:“原來《易筋經》有這等大來頭。

    ” 方證又道:“《易筋經》的功夫圜一身之脈絡,系五髒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斷,氣自内生,血從外潤。

    練成此經後,心動而力發,一攢一放,自然而施,不覺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漲,似雷之發。

    少俠,練那《易筋經》,便如一葉小舟于大海巨濤之中,怒浪澎湃之際,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嘗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從何處用起?” 令狐沖連連點頭,覺得這道理果是博大精深,和風清揚所說的劍理頗有相通處。

     方證又道:“隻因這《易筋經》具如此威力,是以數百年來非其人不傳,非有緣不傳,縱然是本派出類拔萃的弟子,如無福緣,也不獲傳授。

    便如方生師弟,他武功既高,持戒亦複精嚴,乃是本寺了不起的人物,卻未獲上代師父傳授此經。

    ” 令狐沖道:“是。

    晚輩無此福緣,不敢妄自幹求。

    ” 方證搖頭道:“不然。

    少俠是有緣人。

    ” 令狐沖驚喜交集,心中怦怦亂跳,沒想到這項少林秘技,連方生大師這樣的少林高僧也未蒙傳授,自己卻是有緣。

     方證緩緩的道:“佛門廣大,隻渡有緣。

    少俠是風老先生的傳人,此是一緣;少俠來到我少林寺中,此又是一緣:少俠不習《易筋經》便須喪命,方生師弟習之固為有益,不習亦無所害,這中間的分别又是一緣。

    ” 方生合十道:“令狐少俠福緣深厚,方生亦代為欣慰。

    ” 方證道:“師弟,你天性執着,于‘空、無相、無作’這三解脫門的至理,始終未曾參透,了生死這一關,也就勘不破。

    不是我不肯傳你《易筋經》,實是怕你研習這門上乘武學之後,沉迷其中,于參禅的正業不免荒廢。

    ” 方生神色惶然,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道:“師兄教誨得是。

    ” 方證微微點頭,意示激勵,過了半晌,見方生臉現微笑,這才臉現喜色,又點了點頭,轉頭向令狐沖道:“這中間本來尚有一重大障礙,此刻卻也跨過去了。

    自達摩老祖以來,這《易筋經》隻傳本寺弟子,不傳外人,此例不能自老衲手中而破。

    因此少俠須得投我嵩山少林寺門下,為少林派俗家弟子。

    ”頓了一頓,又道:“少俠若不嫌棄,便屬老衲門下,為‘國’字輩弟子,可更名為令狐國沖。

    ” 方生喜道:“恭喜少俠,我方丈師兄生平隻收過兩名弟子,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少俠為我方丈師兄的關門弟子,不但得窺《易筋經》的高深武學,而我方丈師兄所精通的一十二般少林絕藝,亦可量才而授,那時少俠定可光大我門,在武林中放一異彩。

    ” 令狐沖站起身來,說道:“多承方丈大師美意,晚輩感激不盡,隻是晚輩身屬華山派門下,不便改投明師。

    ”方證微微一笑,說道:“我所說的大障礙,便是指此而言。

    少俠,你眼下已不是華山弟子了,你自己隻怕還不知道。

    ” 令狐沖吃了一驚,顫聲道:“我……我……怎麼已不是華山派門下?” 方證從衣袖中取出一封信來,道:“請少俠過目。

    ”手掌輕輕一送,那信便向令狐沖身前平平飛來。

     令狐沖雙手接住,隻覺得全身一震,不禁駭然:“這位方丈大師果然内功深不可測,單憑這薄薄一封信,居然便能傳過來這等渾厚内力。

    ”見信封上蓋着“華山派掌門之印”的朱鈴,上書“謹呈少林派掌門大師”,九個字間架端正,筆緻凝重,正是師父嶽不群的親筆。

    令狐沖隐隐感到大事不妙,雙手發顫,抽出信紙,看了一遍,真難相信世上竟有此事,又看了一遍,登覺天旋地轉,咕咚一聲,摔倒在地。

     待得醒轉,隻見身在方生大師懷中,令狐沖支撐着站起,忍不住放聲大哭。

    方生問道:“少俠何故悲傷?難道尊師有甚不測麼?”令狐沖将書函遞過,哽咽道:“大師請看。

    ” 方生接了過來,隻見信上寫道:“華山派掌門嶽不群頓首,書呈少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