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多問。
智光續道:“令尊在雁門關外石壁之上,留下字迹,自稱姓蕭,名叫遠山。
他在遺文中稱你為‘峰兒’。
咱們保留了你原來的名字,隻因托給喬三槐養育,須得跟他之姓。
”喬峰淚如雨下,站立起來,說道:“在下今日始知父親姓名,大師恩德,受在下一拜。
”說著便拜了下去。
智光合什還禮,道:“恩德二字,如何克當?”喬峰轉頭向阿朱道:“從今而後,我是蕭峰,不是喬峰了。
”阿朱道:“是,蕭大爺。
”遼國的國姓是耶律,皇帝所娶皇後,曆代均是姓蕭,蕭家世代後族,在遼國極有權勢。
有時遼主年幼,蕭太後執政,外戚蕭家威勢更重。
蕭峰忽然獲知自己乃是契丹大姓,一時之間百感交集。
智光道:“蕭大俠,雁門關外,石壁上所留的字迹,你想必已經見到了?”蕭峰搖頭道:“沒有。
我到得關外,石壁上的字迹,早已給人鏟得幹幹淨淨,什麼影子也沒留下。
”智光輕歎一聲,道:“事情已經做下了,石壁上的字能鏟去,這幾十條性命又如何能夠救活?”說著從衣袖之中,取出一張極大的黃紙來,說道:“蕭施主,這便是石壁遺文的拓片。
”蕭峰全身一震,将黃紙接過,展了開來,隻見紙上一個個都是空心的白字,彎彎曲曲,形如蝌蚪,卻是一字不識,知道這便是契丹文字了,但見這些字迹筆劃雄健,有如刀斫斧劈,聽智光那日所說,這是自己父親臨死前所書,不由得眼前模糊,淚水潸潸而下,一點點都滴在紙上,說道:“還求大師譯解。
”
智光大師道:“當年咱們拓了下來,求雁門關内識得契丹文字之人解釋,連問數人,意思都是一般,想必兒不錯的了。
蕭施主,這一行字說道:‘峰兒周歲,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盜’……”蕭峰聽到這裡,心中更是一酸,聽智光繼續說道“‘……事出倉卒,愛妻為盜所害,餘亦不欲再活人世。
餘受業恩師乃南朝漢人,餘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
蕭遠山絕筆。
’”蕭峰聽智光說完,恭恭敬敬的将拓片收起,泣道:“這是蕭某先人遺澤,求大師見賜。
”智光道:“原該奉贈。
”蕭峰腦海中一片混亂,體會到父親當時的傷痛之情,原來他投崖自盡,不但是由于心傷母親慘亡,亦因自毀誓言,殺了許多漢人,以緻愧對師門。
智光道:“咱們初時隻道令尊率領契丹武士,前赴少林劫奪經書,待得讀了這石壁遺文,方知道事出誤會,大大的錯了。
令尊既然投崖自盡,決無寫些假話來騙人之理。
他若是前赴少林奪經,又怎會攜帶一個不會絲毫武功的夫人,懷抱一個甫滿周歲的嬰兒?事後咱們詳加查究少林奪經這消息的來源,原來是出于一個妄人之口,此人存心戲弄那位帶頭大哥,要他千裡奔波,好取笑他一番。
”蕭峰道:“嗯,原來是想開個玩笑,這個妄人怎樣了?”智光道:“帶頭大哥查明真相,自是惱怒之極,那妄人卻逃了個不知去向,從此無影無蹤。
如今事隔三十年,想來也必不在人世了。
”
蕭峰道:“多謝大師告知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使蕭峰得能重新為人。
蕭某隻想再問一件事。
”智光道:“蕭施主要問何事?”蕭峰道:“那位帶頭大哥,究是何人?”智光道:“老衲聽說所施主為了查究此事,已将譚公、譚婆、趙錢孫三位打死,又将泰安單家莊燒成了白地,料得施主遲早要來此間。
施主請稍候片劉,老衲請施主看一樣物事。
”說著站起身來,走向後堂。
過了一會,苦茶走到客堂,說道:“師父請兩位到禅房說話。
”蕭峰和阿朱跟著他穿過一條竹蔭森森的小徑,來到一座小屋之前。
苦茶推開闆門,道:“請!”蕭峰走了進去,隻見智光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之上,向蕭峰笑了一笑,伸出手指,在地下寫起字來。
這小屋中的地下久未打掃,積塵甚厚,隻見他在灰塵中寫道:“萬物一般,衆生平等!畜生聖賢,一視同仁。
漢人契丹,亦幻亦真。
恩怨榮辱,俱在灰塵。
”寫畢微微一笑,便閉上了眼睛。
蕭峰瞧著地下這八句話,怔怔出神,心想;“在佛家看來,不但仁者惡人都是一般,連畜生餓鬼,和帝皇将相亦無差别,我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實在殊不足道。
但我不是佛門子弟,怎能如他這般灑脫?”說道:“大師,到底那帶頭大哥是誰?還請見示。
”連問幾句,智光隻是微笑不答。
蕭峰定晴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見他臉上雖有笑容,卻似是僵硬不動。
蕭峰連叫兩聲“智光大師”,見他仍無半點動靜,伸手一探他的鼻端,卻原來呼吸早停,已然圓寂。
蕭峰凄然無語,躬身拜了幾拜,向阿朱招招手,道:“咱們走吧!”兩人悄悄走出止觀寺,垂頭喪氣的回向天台縣城,走出十餘裡,蕭峰說道:“阿朱,我本無加害智光大師之意,他……他……何苦如此?”阿朱道:“這位高僧看破紅塵,大徹大悟,原已無生死之别。
”蕭峰道:“你猜他怎能料到咱們要到止觀寺來?”阿朱道:“我想……我想,還是那個大惡人所幹的好事。
”蕭峰道:“我也是這麼推測,這大惡人先去告知智光大師,說我要找他尋仇,智光大師自忖難逃我的毒手,索性先行自盡。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無語。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