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又是一怔,道:“你怎麼知道?”阿紫道:“那日在小鏡湖畔,你走了之後,爹爹,媽媽,還有爹爹手下的那些人,大家都談論你來,對你的武功都是佩服得了不得,但說你單身赴聚賢莊英雄大會,獨鬥群雄,隻不過為了醫治一個少女之傷。
這個少女,自然是我姊姊了。
爹爹媽媽那時不知道阿朱是他們的親生女兒,卻說你對義父義母和受業恩師十分狠毒,對女人偏偏情長,忘恩負義,殘忍好色,是個不近人情的壞蛋。
”她說到這裡,咯咯的笑了起來。
蕭峰喃喃的道:“忘恩負義,殘忍好色!唉,中原的英雄好漢,自是切齒痛恨蕭峰了。
”
大軍行了數日,來到上京。
京中留守的百官和百姓早已得到訊息,遠遠迎接出來。
蕭峰帥字旗到處,衆百姓燒香跪拜,稱頌不已,要知他一舉平了這場禍變,使無數遼國軍士得全性命,上京的百姓大都是禦營親軍的家屬,自是對他感激無盡。
蕭峰按辔徐行,衆百姓都是大叫:“多謝南院大王救命!”“老天爺保佑南院大王長命百歲,大富大貴!”蕭峰聽著這一片稱頌之聲,見衆百姓大都眼中含淚,感激之情确是出于至誠,尋思:“一人身居高位,一舉一動便關連萬千百姓的禍福,我去射殺楚王時,隻是逞一時剛勇,既救義兄,複救自己,想不到對衆百姓卻有這大的好處。
唉,在中原時我一意求好,偏偏怨謗叢集,成為江湖上第一大奸徒,到北國來,無意之間卻成為衆百姓的救星。
是非善惡,也實在難說得很。
”
上京是遼國的京都,其時遼國是天下第一大國,國力比大宋強盛得多,但契丹人以遊牧為生,居無定所,上京城中的宮殿屋宇粗鄙簡陋,比之中原是大大不如了。
大軍一隊隊自歸軍營,南院的屬官将蕭峰迎入南院大王的王府。
這王府本為楚王所居,此人窮奢極欲,府第自是十分宏大,屋内陳設也是異常的富麗堂皇。
蕭峰一生貧困,哪裡住過這等府第?進去走了一遭,便覺十分不慣,命部屬在軍營中豎立兩個營帳,他與阿紫分居一個,起居簡樸,一如往昔。
第三日上,耶律洪基和皇太後、皇後、嫔妃、公主等回駕上京,蕭峰率領百官接駕,朝中接連忙亂了數日。
先是慶賀平難,論功行賞撫恤北院樞密使等死難官兵的家屬。
那皇太叔自知無顔,已在途中自盡而死。
洪基倒也信守諾言,對附逆的官兵一概不加追究。
皇宮中大開筵席,犒勞出力的将士,接連大宴三日,蕭峰自是成了席上的第一位英雄。
耶律洪基、皇太後、皇後、衆嫔妃、公主的賞賜,以及文武百官的饋贈,當真是堆積如山。
犒賞已畢,蕭峰到南院視事。
遼國數十個部族的族長一一前來參見,什麼烏隗部、伯德部、北克部、南克部、室韋部、梅古悉部、五國部、島古拉部,一時也記之不盡。
跟著是皇帝所部大帳皮室軍軍官、皇後所部屬珊軍軍官、各宮衛隊甯宮、長甯宮、永興官、積慶宮、延昌官等宮騎軍的軍官紛紛前來參見。
遼國的屬國共有五十九國,計有吐谷渾、突厥、黨項、沙陀、波斯、大食、新界、回鹘、吐蕃、高昌、高麗、西夏、于阗、敦煌等等,各國有使臣在上京的,知道蕭峰用事,掌握軍國重權,都來贈送珍異器玩,讨好結納。
蕭峰每日會客,接見部屬,眼中所見,盡是金銀珍寶,耳中所聞,無非谄谀稱頌,不由得甚是厭煩。
如此忙了一月有餘,耶律洪基在便殿召見,說道:“兄弟,你的職份是南院大王,須當坐鎮南京,俟機進讨中原。
做哥哥雖不願你分離,但為了建立千秋萬世的奇功,你還是早日發兵南下吧!”蕭峰聽得皇上命他領兵南征,心中一驚,道:“陛下,南征乃是大事,非同小可。
蕭峰一勇之夫,軍略實非所長。
”
耶律洪基笑道:“我國新經禍變,須當休養士卒。
大宋現下太後當朝,重用司馬光,朝政修明,無隙可乘,咱們原不是要在這時候南征。
兄弟,你到得南京,時時刻刻将吞并南朝這件事放在心頭。
咱們須得待釁而動,看到南朝有什麼内變,那就大兵南下。
要是他内部好好地,遼國派兵攻打,這就用力大而收效少了。
”蕭峰應道:“是,原該如此。
”洪基道:“可是咱們怎知南朝是否内政修明,百姓是否人心歸附?”蕭峰道:“要請陛下指點。
”洪基哈哈大笑,道:“自古以來,都是一般,多用金銀财帛去收買奸細間諜啊。
南人貪财,卑鄙無恥之徒甚多,你命南部樞密使不惜财寶,多多收買便是。
”蕭峰答應了,辭将出來,心下頗是煩惱。
他是個鐵铮铮的漢子,自來所結交的都是英雄豪傑,盡管江湖上暗中陷害、埋伏下毒等等詭計也見得多了,但均是爽爽快快殺人放火的勾當,從未用過金銀去收買旁人。
何況他雖是遼人,自幼在南朝長大,洪基要他以吞滅宋朝為務,心下極不願意,尋思:“哥哥封我為南院大王,總算是一片好意,我倘若此刻便即辭官,未免辜負他一番盛情,有傷兄弟間的義氣。
待我到得南京,做他一年半載,再行請辭便了。
那時他若不準,我挂冠封印,一溜了之,諒他也奈何我不得。
”常下率領部屬,攜同阿紫來到南京。
遼時南京,便是今日的北京,當時稱為燕京,又稱幽都,為幽州之都。
原來晉朝石敬塘為帝,遼國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