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甚麽?你怎知沐家小王爺沒有本事?」
韋小寶道:「他派人去皇宮行刺,徒然送了許多手下人的性命,對吳三桂卻絲毫無損,那便是無本事,可說是大大的笨蛋。
」陳近南道:「你怎知對吳三桂絲毫無損?」韋小寶道:「這沐家小王爺用的計策是極笨的。
他叫進宮行刺之人,身上穿的内衣之上,縫上『平西王府』的字樣,所用兵刃又刻了『平西王府』,或是『大明山海關總兵府』的字樣。
那些鞑子又不是笨蛋,自然會想到,如果真是吳三桂手下的人,為甚麽會用刻上字的兵器?」陳近南道:「這話倒也不錯。
」
韋小寶又道:「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正在京,帶了大批珠寶财物向皇帝進貢。
吳三桂真要行刺皇帝,不會揀這時候。
再說,他行刺皇帝幹什麼?隻不過是想起兵造反,自己做皇帝。
他一起兵,滿清立刻抓住他兒子殺了,他為甚麽好端端的派兒子來北京送死?」陳近南點頭道:「不錯。
」
其實韋小寶雖然機警,畢竟年紀尚幼,於軍國大事,人物世故所知極為有限,這幾條理由,他是半條也想不出的,偏巧康熙曾經跟他說過,當下便在師父面前裝作是自己見到的事理。
陳近南一聽到之下,不勝驚異,覺得這徒兒見事如此明白,天地會中人才雖多,頭腦如此清楚之人卻沒幾個。
他讓這孩手任青木堂香主,隻不過免得青木堂中兩派紛争,先應了衆人誓言之後,慢慢再選立賢能,韋小寶既是自己弟子,屆時命他自行讓賢便是。
這時聽了他這番話,暗想:「這孩子有膽有識,此刻已是十分了不起,再磨練得幾年,便當真做青木堂香主,也未必便輸了給其餘九位香主。
」問道:「鞑子們已知道了沒有?」韋小寶道:「此刻還不大明白,不過皇帝奸像巳起疑心。
他今早召集了侍衛,叫他們演習刺客所使的武功家數。
有個侍衛演了這幾招,大家在紛紛議論。
弟子在旁瞧着,倒記得了幾招。
」當下将「高山流水」、「橫掃千軍」等幾招使了出來。
陳近南歎了口氣,道:「沐王府果然是沒有人才。
這明明是沐家拳,清宮侍衛中高手不少,那有認不出來的。
」韋小寶道:「弟子會見風際中風大哥與玄貞道長演過,料想鞑子侍衛們會認得出,所以剛才勸沐家小王爺早些出成躲避。
」陳近南連連點頭道:「很是,很是!那麼你現下便回宮去,明日再來,我還得細細參詳你身上所中的傷毒,想一個妥善的醫治之法。
」韋小寶聽師父不再查考自己武功,心中大喜,急忙行禮告辭。
韋小寶回到宮裏上書房,康熙正在批閱奏章,一見到他,喜道:「探到了甚麽消息沒有?」韋小寶道:「皇上料事如神,半點兒不錯,作反的主見果然是雲南沐家之人。
」康熙大喜,笑道:「當真如此?那好極了。
瞧多隆的睑色,他一直還不信呢。
你探到了甚麼?」韋小寶道:「這三名被擒的刺客,本來一口氣咬定是吳三桂的部屬,多總管将他們打得死去活來,他們說甚麽也不肯改口。
」
康熙笑道:「多隆武功不錯,卻是個莽夫。
」韋小寶道:「奴才奉了皇上聖旨,用蒙汗藥将看守的侍衛迷倒,剛好皇太後派了四名太監來,說要立時動手将刺客處死,奴才大膽,就依照皇上安排下的計策,當着刺客之面,将四名太監殺了,将刺客領出宮去。
這三個反賊果然半點沒有志疑。
」康熙十分得意,微笑道:「剛才多隆來報,說道太後手下的一名太監頭放走了刺客,我正在奇怪,原來這是你做的手腳。
」韋小寶道:「皇上可不能跟太後說,否則奴才這條小命不保。
太後已經罵過我一頓,說奴才隻對皇上盡忠,不對太後盡忠,其實太後和皇上又分甚麽彼此?再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終究隻有皇上的聖旨才算得數。
太後沒問過皇上,就下旨将刺客殺了,於道理也不大合。
」
康熙道:「我自不會跟太後去說。
那三名刺客後來怎樣?」韋小寶道:「我領他們出得宮去,他們三人自行告訴了我真姓名。
原來那老的叫作『搖頭獅子』吳立身,兩名小的一個叫敖彪,一個叫劉一舟。
他們向我千恩萬謝,終於給奴才騙倒,帶我去見他們的主人,果然不出皇上所料,暗中主持造反亂事的,是個青年人,這些反賊叫他作小王爺,真姓名叫作沐劍聲。
他手下有個武功極高的老頭兒,叫什麼『鐵背蒼龍』柳大洪,還有『聖手居士』蘇岡哪,白氏雙俠中的白二俠白寒楓等等一幹人。
分别住在楊柳胡同和帽兒胡同兩處。
」康熙道:「你都見到了?」韋小寶道:「都見到了。
他們說,天下老百姓都道,皇上年紀雖然不大,卻是聖明無比,是幾千年來少有的好皇帝,他們便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加害皇上。
前晚所以進宮來胡鬧,完全是想陷害吳三桂,以報複他害死沐天波的大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