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姓于,行八,一張嘴極是來得,卻有個外号叫作「少一劃」,原來「于」字加上一劃,變成個「王」字,于八便成王八了。
三言兩語之聞,韋小寶便和他十分投機。
這種市井小人,韋小寶自幼便相處慣了的,相隔多時,忽然在阜平縣又遇上一個,倒有他鄉遇故知之感。
于八随着他來到客店,韋小寶取出銀子,差他去購買一應物事。
于八一見到白花花的銀子,登時眉開眼笑,諸般物品買齊,自己也穿得一身光鮮,說道:「韋相公,你是大财主,我做你親随,也得穿着得有個譜兒,是不是?這套衣服鞋帽,也不過花了三兩五錢銀子。
」韋小寶一想不錯,又叫他去衣鋪替自己和雙兒多買幾套華貴衣衫。
三人興興頭頭的重過龍泉關,後面跟着八個挑夫,挑着小擔齋僧禮佛的物事,沿大路往南。
一入五台山,行不數裡便是一寺,過湧泉寺俊,經台麓寺、石佛廟、普濟寺、古佛寺、金剛庫、白雲寺、金燈寺而至靈境寺。
當曉在靈境寺借宿一宵,次晨折而向北,到金閣寺後向西數裡,便是清涼寺了。
那清涼寺是在清涼山之巅,和沿途所見寺廟相比,也不見如何宏偉。
韋小寶一見廟貌,心下微微失望:「皇帝出家,一定揀一座最大的寺廟,隻怕海老烏龜瞎說八道,那皇帝并不在這裏做和尚。
」于八走進山門,向知客告知,北京城有一位韋大宮人要來大做法事,齋僧供佛。
知客僧見這一行人衣飾華貴,又帶着八挑物事,當即欵請客殿待茶,入内向方丈禀報。
方丈澄光老和尚來到客殿,和韋小寶相見,問道:「不知施主要作何法事?」韋小寶見這澄光方丈身材甚高,骨瘦如柴,雙目微閉,一副沒精打采的模樣,更是暗暗失望,說道:「弟子要請大和尚做七日七夜法事,超渡弟子亡父,還有幾位亡故了的朋友。
」澄光道:「北京城大廟甚多,五台山也是廟宇甚多,不知施主何故路遠迢迢,特地到五台山來?」韋小寶早知有此一問,事先已和于八商量過,便道:「我母親上個月十五做了一夢,夢見我死去的爹爹,向她說道,他生前罪孽甚大,必須到五台山清涼寺,請方丈大師拜七日七夜經忏,才消得了他的血光之災,免得我爹爹在地獄中受無窮苦惱。
」他根本不知自己父親是誰,更不知他是死是活,說這番話時,心下忍不住好笑。
澄光方丈道:「原來如此。
小施主,俗語說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夢幻之事,實在是當不得真的。
」韋小寶道:「大和尚,俗語說的好,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就算我爹爹在夢裏的言語未必是真,我們給他做一塲法事,超渡亡魂,那也是一件功德。
如果我爹爹真有此言,我們不照他的話做,他在陰世給牛頭馬面、無常小鬼欺侮折磨,那……那……那我心裏怎安?再說,這是奉了我母親之命。
我母親說五台山清涼寺的老方丈跟她有緣份,這塲法事一定是要在寶刹做的。
」他說這話時,心想:「你跟我媽媽有緣份,那便是說你到揚州麗春院去嫖過院了。
」
澄光方丈「嘿」的一聲,道:「施主有所不知,敝寺乃是釋宗,這種拜忏法事,是淨土宗的事,我們是不會做的。
這五台山上,金閣寺、普濟寺、大佛寺、延慶寺等等都是淨土宗,施主還是移步,到那些寺廟去做法事為是。
」
韋小寶心想在阜平縣時,那方丈搶着要做法事,到了此處,這和尚卻推三阻四,将送上門來的銀子雙手推将出去,其中必有古怪。
他求之再三,澄光隻是不允,跟着便站起身來,向知客僧道:「你指點施主去金閣寺的道路,老衲少陪。
」韋小寶急了,忙道:「方丈既是執意不允,我帶來施舍寶刹的僧衣、僧帽,以及銀兩用品,總是要請寶刹諸位大和尚賞收。
」澄光合什道:「多謝了。
」他眼見韋小寶帶來八挑禮物,卻是毫不起勁。
韋小寶道:「我母親說道,每一份禮物,要我親手交給寶刹每一位大和尚,就算是火工道人,種菜的園子,也都有份。
帶來的共有八百份禮物,若是不夠,我們再去采購。
」澄光道:「夠了,太多了。
本寺隻有四百來人,請施主留下四百五十份物品,齋房供飯。
」韋小寶道:「可否請方丈召集合寺僧衆,由我親手施舍?這是我母親的願心,無論如何是要辦到的。
」澄光擡起頭來,突然間目光如電,在韋小寶臉上一掃,緩緩低下頭去,說道:「好!阿彌陀佛,就如施主所願。
」轉身進門。
瞧着他竹竿一般的背影走了進去,韋小寶心頭說不出的别扭,讪讪的端起茶碗喝茶。
那于八站在他背後,低聲道:「這樣背時的老和尚,我姓于的這一輩子可還真少見,怪不得偌大一座清涼寺,連菩薩的金身也是破破爛爛的。
」
隻聽得廟裏撞起鐘來,知客僧道:「請檀越到大殿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