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有老皇爺,我又不好點破,隻得在山上一座座廟裏轉來轉去的做法事,今天到顯通寺去打醮,明天又到寶華寺放焰口。
五台上幾千個大和尚小和尚,我少說也識得了一千有零。
若不是那些喇嘛來羅嗦老皇爺,隻怕我今天還在布施僧衣齋飯呢。
」康熙聽得笑了起來,問道:「五台山好不好玩?」
當下韋小寶說了些五台山上的風景。
康熙聽得津津有味,道:「小桂子,你先去,我不久就來。
咱們總得想法子把父皇迎進宮來,他老人家若是一定不肯複位,那麼在宮裏清修,也是一樣。
」韋小寶搖頭道:「那怕難得緊………」忽聽得書房門外靴聲橐橐,一個清脆的女子聲音叫道:「皇帝哥哥,你還不來跟我比武?」說着砰砰幾聲,用力推門。
康熙臉露微笑,道:「開了門。
」韋小寶心想:「這是誰?難道是建甯公主?」走到門邊,剛拔下門闩,外面那人用力一推,書房門向内彈出,拍的一響,撞在韋小寶額頭,好不疼痛,跟着一陣風般沖進一個身穿大紅錦衣的少女來,說道:「我等了你好久,你老是不來,怕了我啦,是不是?」
韋小寶手摸額頭,見這少女十四五歲年紀,比自己隻怕還小着一歲,一張瓜子臉兒,甚是美秀。
薄薄的嘴唇,更是動人。
康熙笑道:「誰怕了你啦?我看你連我徒兒也打不過,怎配跟我動手。
」
那少女奇道:「你收了徒兒,那是誰?」康熙左眼向韋小寶一眨,說道:「這是我的徒兒小桂子,他的武功是我一手所傳。
快來參見師姑建甯公主。
」
韋小寶心道:「果然是建甯公主。
」他知道老皇爺共生六女,五女天殇,隻有這位女公主長大(金庸按:建甯長公主其實是清太宗之女,順治之妹。
建甯長公主的封号也要到康熙十六年才封。
順治的女兒和碩公主是康熙的姊姊,下嫁鳌拜之侄。
但小說故事不求事事與正史相合,學者通人諒之),是皇太後親生。
他極怕皇太後,平時極少行近慈甯宮,公主又不到皇帝的書房來,所以直至今月,才得見到。
他聽了康熙之言,知道是他兄妹鬧着玩,便笑嘻嘻的上前請安,說道:「師侄叩見師姑大人,師姑萬福金………」
建甯公主格格一笑,突然間飛起一腳,正中韋小寶下颏。
這一腳踢來,事先沒半點朕兆,韋小寶又屈了一腿,躬身在她足邊,卻那裏避得開?
他一句話還沒說完,下巴上突然給重重踢了一腳,下颚合上,登時咬住了舌頭,隻痛得他「啊」的一聲,大叫出來,嘴巴開處,鮮血流了滿襟。
康熙驚道:「你………你………」建甯公主笑道:「皇帝哥哥,你的徒兒功夫膿包之極,我踢一腳試試他本事,他竟然避不開。
我瞧你啊,自己的武功也是不過如此了。
」說着格格而笑。
韋小寶大怒,心中不知已罵了幾十句「臭小娘,爛小娘」,可是身在皇宮,公主究是主子,她真要将自己殺了,也沒甚麼大不了。
康熙問韋小寶道:「怎麽?舌頭咬傷了?痛得厲害麽?」韋小寶苦笑道:「還好,還好!」他舌頭受傷,話也說不清楚了。
建甯公主學着他口音,道:「還好,還好,性命死了大半條!」又笑了起來,伸出左手,拉住康熙的手,道:「釆,咱們此武去。
」
原來皇太後教康熙武功之時,建甯公主看得有趣,纏着母親也教,皇太後點拔了一些。
她見母親敷衍了事,遠不及教皇哥哥那樣用心,要強好勝,便去請宮中的侍衛教拳。
東學幾招,西學幾式,練得兩三年下來,竟也小有成就。
前幾日剛學了十幾招擒拿手,和幾名侍衛一試,大家當然相讓,個個裝模作樣,給小公主摔得落花流水。
她是個十分聰明之人,知道衆侍衛哄她高興,心中反而十分不喜,當下便去約皇帝哥哥比武。
康熙久不和韋小寶過招,手腳早已發癢,禦妹有約,正好打上一架。
兩人在小殿中動起手來。
康熙半真半假,半讓半不讓,五塲比試中赢了四塲。
建甯公主氣不過,又去要母親教招。
皇太後重傷初愈,精神未複,将她攆了出來。
她隻得再找侍衛,又學會了十來招擒拿手,約了康熙再打。
不料韋小寶回宮,長談之下,康熙早将這塲比武忘了。
他得到父皇的确訊,悲喜交集,心神恍惚,那有興緻和妹子鬧着玩,說道:「此刻我有要緊事情,沒空跟你玩,你再去練練吧,過幾天再比。
」
建甯公主一雙彎彎的眉毛蹙了起來,說道:「咱們江湖上好漢比武,死約會不見不散,你不來赴約,豈不讓天下好漢恥笑於你?你不來比武,那就是認栽了。
」這些武人們口頭的言語,都是侍衛們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