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搖頭道:「卑職沒有聽錯。
他們三人打了一會,陳永華落了下風,我心中暗暗歡喜,這一來殺了陳永華,那就大事定矣。
但不知陳永華使甚麽詭計,忽然反敗為勝,竟殺傷了馮錫範的一條手臂。
他們天地會中又來了幫手,競将鄭克爽活活的釘在一口空棺材之中。
」
韋小寶哈哈大笑,說道:「胡鬧,胡鬧。
我這是決不相信,施将軍好會說笑話。
」索額圖也搖頭道:「匪夷所思,聞所末聞。
」
施琅道:「卑職若不是親耳聽見……」韋小寶道:「你是親耳聽見?難道不是親眼瞧見?」施琅雙眼凝視着韋小寶,過了片刻,搖搖頭道:「那時候我躲在草堆之後,隻是聽見,沒有瞧見。
」韋小寶舒了口氣,問道:「後來怎樣?」施琅道:「過了一會,陳永華等人走了,我忙去打開棺材,把鄭克爽救了出來。
」韋小寶道:「有一件事我可不明白了。
」施琅道:「請問是甚麼事?」韋小寶道:「你在這柴房之中,那裏去找筆墨紙張來寫條子?」施琅大吃一驚,道:「甚…甚麽條子?」韋小寶道:「你救了鄭爽出來之後,不是在棺材之中留了一個……一封長信給陳永華麼?好像寫了很多字,跟他商量天地會中甚麽大事。
」
施琅臉色大變,道:「這……這個,韋大人,怎……怎麽知道?」
韋小寶微微一笑,道:「我這是瞎猜,當不得真的。
施将軍倘若沒寫長信,你當我是胡說八道好了,不用驚慌。
」
原來韋小寶雖聽施琅說那天并未見到自己,但到底是否見到,殊難确定,不如先發制人,讓他心中對自己有所忌憚,明知他留在棺材裏的是一張字條,卻說是封長信。
鄭克爽和陳永華都是台灣反叛的逆首,施琅救了鄭克爽,已是負了極大幹系,尚可說是從中離間,但寫「一封長信」給陳永華,這件事情卻是極不尋常了。
一時之間,施琅心中十分惶恐,饒是他智勇雙全,也不由得手足無措,說道:「卑職那日先在寓所之中,寫了一張帖子……」韋小寶道:「果然是有一封信,原來是你事先詳詳細細寫好的。
」施琅道:「不,不是信,隻是一張帖子……」韋小寶道:「一張帖子之上,也可寫很多字了。
」施琅道:「卑職隻寫『施琅拜上故人』六個字,救了鄭克爽出來之後,正要退走,天地會中□□□□□□(頂峰按:此處缺字,1413。
此段文字與修訂本不同。
)的死人吧?」索額圖道:「故人就是從前的老朋友。
」韋小寶道:「原來施将軍仍當陳永華是老朋友,難怪…難怪旁人在背後言語多得很了。
」
施琅額上滲出汗珠,道:「兩位大人明鑒,旁人中傷的言語,兩位大人千萬不可相信。
」韋小寶點頭道:「是啊,不怎麼靠得住的言語,那也不容易傳到皇上的耳裏。
施将軍,你說攻打台灣,有兩條法子,一條是用計害死陳永華和劉國軒,另一條是甚麽啊?」施琅道:「另一條就是水師進攻了。
單攻一路,不易成功,須得三路齊攻。
北攻文港,中攻台灣港,南攻打狗港。
隻要有一路成功,上陸而立定了腳跟,台灣人心一亂,那就勢如破竹了。
」
韋小寶道:「統帶水師,海上打仗,這種事情你倒内行得很。
」施琅道:「卑職一生都在水師,熟識海戰。
」韋小寶忽然心念一動,尋思:「這人要去殺姓鄭的一家,本來幹掉了鄭克爽這小子,倒也不錯。
不過鄭成功是個大大的英雄好漢,殺了他全家,可說不過去。
何況他攻台灣就是害我師父,那是必須要阻止的。
這人善於統帶水師,海上打仗,這條計策倒是一舉兩得。
」轉頭問索額圖道:「大哥,你以為這件事該當怎麽辦?」
索額圖道:「皇上英明,高瞻遠矚,算無遺策,咱們做奴才的,一切聽皇上吩咐辦事就是了。
」韋小寶心想:「你倒滑頭得很,不肯擔幹系。
」向施琅道:「北京天地會中那些反賊,現下又到了何處?」施琅道:「那日的事一起,他們連夜就搬得不知去向,再也沒聽到消息。
」韋小寶道:「下次鄭克爽和陳永華到北京來,你也不用到再兵部去碰釘子,盡管來通知我。
我親自去請陳永華,到這裏來好好住上幾天。
」施琅道:「是,是。
韋大人帶領骁騎營,禦前侍衛出馬,自然是手到擒來。
」·
韋小寶端起茶碗,侍候的長随高聲叫道:「送客!」施琅起身行禮,辭了出去。
不久索額圖也即辭出。
韋小寶心想事不宜遲,當即進宮去見皇帝,說起施琅欲攻台灣之事。
康熙道:「先除三藩,再平台灣,這是根本的先後次序。
施琅這人才具是有的,我怕放他回福建之後,這人急於立功報仇,輕舉妄動,反而讓台灣有了戒備,所以一直留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