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臉一沉,道:「我說黃臉婆,就是□臉婆。
你老婆的臉很黃麽?為做詩取笑黃臉婆,為甚麼要你看不過?」吳之榮退了一步,雙手發抖,拍的一聲,詩集落地,說道:「是,是。
卑職該死。
」
(金庸按:顧炎武之詩,原刻本中有許多隐語,以詩韻的韻目作為代字,如以「虞」代「胡」,以「支」代「夷」等,以免犯忌,後人不易索解。
藩重規先生著「亭林詩考索」,詳加解明。
本文所引付據潘著考訂。
)
韋小寶乘機發作,喝道:「好大的膽子!我恭誦皇上聖谕,開導於你,你小小的官兒,竟敢對我摔東西,發脾氣!你瞧不起皇上聖谕,那不是造反麼?」
咕冬一聲。
吳之榮雙膝跪地,連連磕頭,說道:「大………大人饒命,饒………饒了小人的………的狗命。
」韋小寶冷笑道:「你向我摔東西,發脾氣,那也罷了,最多不過是個侮慢欽差的罪名,重則殺頭,輕即充軍,那倒是小事………」吳之榮一聽比充軍殺頭還有更曆害的,越加磕頭如搗蒜,說道:「大人寬洪大量,小………小的知罪了。
」韋小寶喝道:「你瞧不起皇上的聖谕,那還了得?你家中老婆、兒子、丈人,丈母、姑母、小姨、丫頭、姘頭,一古腦兒都拉出去砍了。
」吳之榮全身篩糠般發抖,牙齒相擊,格格作聲,再也說不出話來。
韋小寶見吓得他夠了,喝道:「那顧炎武在甚麼地方?」吳之榮道:「回………回大人………他………他………他在………」牙齒咬破了舌頭,話也說不清楚了,過了好一會,才道:「卑職大膽,将顧炎武和那姓查的,還有一個姓呂的,都………都拍押在府衙門裏。
」韋小寶道:「你拷問過沒有?他們說了些甚麼?」
吳之榮道:「卑職隻是随便問問幾句口供。
他三人甚麼也不肯招。
」韋小寶道:「他們當真甚麽也沒說?」吳之榮道:「沒………沒有。
隻不過………隻不過在那姓查的身邊,搜出了一封書信,卻是幹系很大。
大人請看。
」說着從身邊摸出一個布包,打了開來,裏面是一封信,雙手呈上。
韋小寶不接,問道:「又是些甚麼詩甚麽文章?」吳之榮道:「不,不是。
這是廣東提督吳………吳六奇寫的。
」
韋小寶聽到「廣東提督吳六奇」七個字,吃了一驚,忙問:「吳六奇?他也會做詩。
」吳之榮道:「不是。
吳六奇密謀造反,這封信是鐵證如山,他再也抵賴不了。
卑職剛才說的大功一件,就是這件事。
」韋小寶唔了一聲,心下暗叫:「糟糕!」隻聽吳之榮又道:「回大人:讀書人做詩寫文章,有些叛逆的言語,大人英斷,說是不打緊的,卑職十分佩服。
常言道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料想也不成大患。
不過這吳六奇總绾一省兵符,他要起兵作亂,那………那可不得了。
」
說到吳六奇造反之事,言語登時伶俐,他一直跪在地下,眼見韋小寶臉上陰晴不定,顯是對此事十分關注,於是慢慢的站起身來。
韋小寶哼的一聲,瞪了他一眼。
吳之榮一驚,又即跪倒。
韋小寶道:「這封信裡寫了甚麼話?」吳之榮道:「回大人:信裡的文字,是十分隐晦的,他說西南即有大事,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秋。
他邀請這姓查的前赴廣東,指點機宜。
信中說:『欲圖中山、開平之偉舉,非青田先生運籌不為功』。
那的的确确是一封反信。
」韋小寶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西南即有大事,你可知是甚麽大事?你做個小小的官兒,那知道皇上和朝廷的機密決策?」吳之榮道:「是,是。
不過他信中明明說要造反,實在輕忽不得。
」韋小寶接過信來,從信中抽出信箋,但見箋上寫着核桃大的字,隻知這墨磨得很濃,筆劃很粗,卻一字不識,說道:「信上沒說要造反啊。
」吳之榮道:「回大人:造反的話,當然是不會公然寫出來的。
這吳六奇要做中山王,開平王,請那姓查的做劉青田,這就是造反了。
」
韋小寶搖頭道:「胡說!做官的人,那一個不想封王封侯?難道你不想麼?這吳軍門功勞很大,他想再為朝廷立一件大功,皇上封他一個王爺,那是忠心得很哪。
」
吳之榮臉色極是尴尬,心想:「跟你這種不學無術之徒。
嘗真甚麽也說不清楚。
今日我巳得罪了你,若不從這件事上立功,我這小小前程那是再也保不住了。
」於是耐着性子,陪笑道:「回大人:明朝有兩個大将軍,一個叫徐達,一個叫常遇春。
」韋小寶從小聽說書先生說「大明英烈傳」於明朝開國的故事,心中滾瓜爛熟,一聽他提起徐常二位大将,登時精神一振,全不似聽他誦念詩文那般昏昏欲睡,笑道:「這兩位大将軍八面威風,那是曆害得很。
你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