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寫的家書,這封信若是給人見到了,我不免滿門抄斬。
你們既是平西王的朋友,瞧一瞧倒也不妨。
」說着伸手入懷,取出查伊璜假造的那封書信來,交給老翁。
那老翁抽出書箋,在沉沉暮色之中觀看。
韋小寶還怕他們不懂,解說道:「斬白蛇、唱大風歌甚麼的,是說朱元璋………」豈知他不解說倒好,一解便錯,将劉邦的故事說成了朱元璋,幸好那老翁,老婦正在凝神閱信,沒去留意他說些甚麽。
那老婦看了信後,說道:「那是沒錯的了。
平西主要做漢高祖、明太祖,請他去做張子房、劉伯溫。
二哥,平西王說起義是為了複興明室,瞧這信中的口氣,哼,他………他自已其志不小哇。
」向韋小寶幌了一眼,心道:「你這小娃,也配做張子房、劉伯溫麽?」
那老翁将信摺好,套入信封,還給韋小寶,道:「果然是平西王的令侄,我們适才多有得罪。
」韋小寶笑道:「好說,好說。
不知者不罪。
」這時徐天川等均已醒轉,聽韋小寶自稱是吳三桂的侄兒,而對方居然信之不疑,無不大為詫異,但素知小香主詭計多端,當下都是默不作聲。
這時天色已甚為昏暗,衆人站在荒郊之中,一陣陣寒風吹來,那病漢不住聲的咳嗽。
韋小寶道:「請問老爺子、老太太貴姓?」那老婦道:「我們姓歸。
」她口中說話,眼光卻隻是瞧着兒子,說道:「馬上就天黑了,得找個地方投宿,别的事慢慢再商量。
」韋小寶道:「是,是。
剛才我在山岡之上,見到那邊有煙冒起來,有不少人家,咱們這就借宿去。
」說着向莊家大屋的方向一指。
其實此處離莊家大屋尚有十來裡地,山陵阻隔,瞧得見甚麽炊煙?
那男仆牽過兩匹馬來,讓病漢、老翁、老婦乘坐。
老婦和病漢合乘一騎,她坐在兒子身後,伸手摟住了他。
韋小寶等本來各有坐騎,一齊上馬,四名仆役步行。
行了一陣,眼見離莊不遠,韋小寶對雙兒大聲道:「你騎馬快些跑,瞧前面是市鎮呢還是村莊。
找一兩間大屋借宿,趕快先煮熱水,歸家少爺要暖參湯喝,大夥見熱水洗了腳,再喝酒吃飯。
多賞些銀子,别說我是官面上的。
」他說一句,雙兒答應一聲。
他從懷中摸出一大錠銀子,連着一包蒙汗藥一起遞過。
雙兒接過,縱馬疾馳。
那老婦甚是歡喜:心想:「這位吳家少爺是做官的,果然心眼兒很靈,連我家孩兒要暖參湯的事也先吩咐了。
」
又行出數裡,隻聽馬蹄聲響,雙兒馳馬奔回,說道:「相公,前面不是市鎮,也不是村莊,是家大屋。
屋裏的人說他家男人都出門去了,不能接待客人。
我給銀子,他們也不要。
」韋小寶罵道:「蠢丫頭,管他肯不肯接待,咱們隻管去便是。
」雙兒應道:「是。
」那老婦也道:「咱們隻借宿一晚,他家沒男子,難道還搶了他、謀了他家的不成?」一行人縱馬來到莊家,一名男仆上去敲門,敲了良久,才有一個老年仆婦出來開門,耳朶半聾,纏夾不清,翻來覆去,隻是說家裏沒男子。
那病漢笑道:「你家沒男子,這不是許多男子來了嗎?」一閃身,已跨進門去,将那老仆婦擠在一邊。
衆人跟着進去,在大廳上坐定。
那老婦道:「張媽,孫媽。
你們去燒水做飯,主人家不喜歡客人,一切咱們自己動手便是。
」兩名仆婦答應了,迳行去找廚房。
一名男仆跟着進去幫忙。
徐天川來過莊家大屋,後來曾聽韋小寶說起其中情由,眼見他花言巧語,将這三個武功深不可測時大高手騙得自投羅網,心下暗暗歡喜,當下和衆兄弟坐在階下,離得那病漢和韋小寶遠遠地,以免露出了馬腳。
那老翁雖然不喜說話,但似乎十分謹細,指着吳之榮問道:「這個嘴裏流血的漢子是甚麽人?」韋小寶道:「這家夥是朝廷裏做官的,我們在道上遇見了,怕他去向官府出首告密,所以………所以割去了他的舌頭。
」他拔刀割去吳之榮的舌頭,那老翁當時離得很遠,卻瞧在眼裡,心中一直存着個疑團,這時聽韋小寶說了,仍有些将信将疑,走到吳之榮身前,問道:「你是朝廷的官兒,是不是?」吳之榮早已痛得死去活來,當下點了點頭。
那老翁又問:「你知道人家要造反,想去出首告密,是不是?」吳之榮心想要抵賴是不成了,隻盼這老翁明白順逆,畏懼官府,能救得自己一命,於是連連點頭。
韋小寶道:「他得知南方有一位手握大權的武将要造反,這位武将姓吳,造起反來就不得了。
」那老翁問吳之榮道:「這話對嗎?」吳之榮又點頭不已。
那老翁再不懷疑,對韋小寶又多信得幾分。
他回坐椅上,問韋小寶道:「吳兄弟的武功,是那一位師父教的?」韋小寶笑道:「我師父有好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