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公主、阿珂三人也都到了。
韋小寶回來問公主道:「你皇帝哥哥本事真好,終於找到咱們啦。
」王進寶認出了公主,當即跪下行禮。
公主道:「皇上派你來抓我們去北京嗎?」王進寶忙道:「不,不是。
皇上隻派奴才出海來尋訪韋都統,全不知公主殿下也在這裏。
」公主低頭瞧了一眼自己凸起的大肚子,臉上一陣紅暈。
王進寶向韋小寶道:「屬下是六個多月前出海的,已上了一百多個小島呼喊尋訪,今晚終於得和都統相遇,實是歡喜得緊。
」
韋小寶微笑道:「我是犯了大罪之人,早就不是你上司了,這都統,屬下的稱呼,咱們還是免了吧。
」王進寶道:「皇上的意思,都統聽了宣讀聖旨之後,自然明白。
」轉身向人群招了招手,說道:「溫公公,請你過來。
」人群中走出一個人來,一身太監服色,卻是韋小寶的老相識,原來是上書房的太監溫有方。
他走近身來,朗聲說道:「有聖旨。
」
這溫有方是韋小寶初進宮時的賭友,擲骰不會作弊,是個「羊牯」,已不知欠了他多少銀子。
韋小寶青雲直上之後,每次見到他,總還是一百八十的打賞。
韋小寶聽得「有聖旨」三字,當即跪下。
溫有方道:「這是密旨,旁人遲開。
」
王進寶一聽,當即遠遠退開。
蘇荃等跟着也退了開去。
公主卻道:「皇帝哥哥的聖旨,我也聽不得嗎?」溫有方道:「皇上吩咐的,這是密旨,隻能說給韋小寶一人知道,若是洩漏了一字半句,奴才滿門抄斬。
」公主哼了一聲,道:「有這麽厲害。
」料想自己若是在旁,他也決計不肯頒旨,隻得退了開去。
溫有方才從身邊取出兩個黃紙封套,韋小寶當即跪下,說道:「奴才韋小寶接旨。
」溫有方道:「皇上吩咐的,這一次要你站着接旨,不許跪拜磕頭,也不許自稱奴才。
」
韋小寶大是奇怪,問道:「那是什麼道理?」溫有方道:「皇上這麼吩咐了,我就跟你這麼說,到底是什麽道理,你見到皇上時自己問吧。
」韋小寶隻得朗聲道:「是,謝皇上恩典。
」站起身來。
溫有方将一個黃紙封套遞了給他,道:「你拆來瞧吧。
」韋小寶雙手接過,拆開封套,抽出一張黃紙來。
溫有方左子提起燈籠,照着黃紙。
韋小定一看,隻見紙上畫了六幅圖畫。
第一幅畫的兩個小孩滾在地下扭打,正是自己和康熙當年摔角比武的情形。
第二幅畫衆小孩捉拿鳌拜,鳌拜撲向康熙,韋小寶刀刺鳌拜之背。
第三幅畫了一個小和尚背負一個老和尚飛步奔逃,後面有六七名喇嘛持刀追趕,那是他在清涼寺相救老皇爺的情狀。
第四幅畫白衣尼淩空下撲,挺劍行刺康熙,韋小寶擋在他身前,代受了一劍。
第五幅畫的是韋小寶在慈甯宮寝殿中将假太後踏在地下,從床上扶起了真太後。
第六幅畫了韋小寶和一個羅刹将軍、一個蒙古王子、一個老喇嘛四個人一齊揪了一個老将軍的辮子,瞧那老将軍的服色,正是平西親王,自是說韋小寶用計散去吳三桂的主路盟軍。
康熙雅擅丹青,六幅畫繪得極是生動,是吳三桂、葛爾丹王子,桑結喇嘛三人他沒見過,相貌不像,其餘人物卻個個神似,尤其韋小寶一幅憊懶頑皮的模樣,更是維妙維肖。
六幅畫上沒寫一個字,韋小寶自然明白,那是自己所立的六件大功。
和康熙玩鬧比武本來算不得是什麼功勞,但在康熙心中,卻是念念不忘。
至於炮轟神龍教,捉拿吳慮熊等功勞,相較之下便不足道了。
韋小寶隻看得怔怔的發呆,不由得熱淚盈眶,心想:「他費了這麼多功夫畫這六幅圖畫,記着我的功勞。
那麼心裏是不怪我了。
」
溫有方等了好一會,說道:「你瞧清楚了嗎?」韋小寶道:「是。
」溫有方拆開第二個黃紙封套,道:「宣讀皇上密旨。
」取出一張紙來,讀道:「小桂子,他媽的,你到那裏去了?我想念你得緊,你這臭家夥無情無義,可忘了老子嗎?」韋小寶喃喃的道:「我沒有,沒有。
」中國自三皇五帝以來,皇帝聖旨中用到「他媽的」三字,而皇帝又自稱為「老子」,看來康熙這道密旨非但空前,抑且絕後了。
溫有方頓了一頓,又讀道:「你不聽我話,不肯去殺你師父,又拐帶了建甯公主逃走,他媽的,你這不是叫我做你的便宜大舅子嗎?不過你功勞很大,對我又很忠心,有甚麼罪,我都饒了你。
我跟你說,我就要大婚啦,你不來喝喜酒,老子實在不快活。
我跟你說,你乖乖的投降,立刻到北京來,我已經給你另外起了一座伯爵府,比先前的還要大得多………」
韋小寶聽到這裏,不由得心花怒放,大聲道:「好,好!我立刻就來喝喜酒。
」
溫有方繼續讀道:「咱們話兒說在前頭,從今以後,你再不聽話。
我非砍你的腦袋不可了,你可别說我騙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