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五回 為民請命

首頁
    母官的,也不能向百姓算利息,大家吃虧些算了。

    」衆官大喜,一齊稱謝,均覺這位韋大人體貼下情,有财大家發,果然是一位好上司。

    韋小寶第一天署官,便刮了一百萬兩銀子,此後财源滾滾,花巧多端,那也不必細表。

    過得數日,韋小寶吩咐備下祭品,到鄭成功嗣堂去上祭,要瞧瞧這位名震天下的國姓爺到底是怎麽一副模樣。

    來到祠中,擡頭一看,隻見鄭成功的塑像端坐椅中,臉形橢圓,上唇、下唇及下颚均有短短黑須。

     韋小寶隻見鄭成功的塑像雙耳甚大,但眼睛細小,眉毛彎彎,頗有慈祥之意,并無威猛豪邁的英堆氣慨,不禁頗為失望,問從官道:「國姓爺的相貌,當真就是這樣嗎?」林興珠道:「這個塑像,和國姓爺本人果然是挺像的。

    國姓爺是讀書人出身,雖然是大英雄大豪傑,相貌卻文雅得很。

    」韋小寶道:「原來如此。

    」見塑像兩側各有一座較小塑像,左女右男,問道:「那兩個是甚麼人?」林興珠道:「女的是董太妃,男的是嗣王爺。

    」韋小寶道:「甚麽嗣王爺?」林興珠道:「就是國姓爺的公子,繼任為王爺的。

    」韋小寶點頭道:「啊就是鄭經了,跟鄭克爽這小子倒也有些相像的。

    我師父陳軍師的像呢?」林興珠道:「陳軍師沒有像。

    」韋小寶道:「這董太妃壞得很,快快把她拉下來,趕緊叫人去塑陳軍師的像,放在這裡陪伴國姓爺。

    」 林興珠大喜,親自爬入神龛,将董妃的塑像搬了下來。

    韋小寶向鄭成功的神像跪下,磕了幾個頭,說道:「國姓爺,你是英雄豪傑,我向你磕頭,想來你也受得起。

    這老虔婆壞了你的大事,每天陪着你,你必定生氣,我幫你趕走了,讓我師父陳軍師來陪你。

    」想到師父的慘亡,不禁流下淚來。

     全台百姓對董妃恨之切骨,而陳永華屯田辦學、興利除弊,有遺愛於民,百姓都稱他為「台灣諸葛亮」。

    隻是鄭克爽當國之時,誰都不敢說董太妃一句壞話,不敢說陳永華一句好話。

    此時韋小寶下了個「除董塑陳」的命令,人心無不大快,又聽說韋小寶在國姓爺像前磕頭流淚,衆百姓更是感激。

    雖然這位韋大人要錢未免厲害了些,但一來他是陳軍師的弟子,台灣軍民不免推愛,二來施琅帶領清兵取台,誡了大明留存在海外的一片江山。

    因此上雖然施清韋貪,衆百姓反覺這位少年韋大人和藹可親,甯可他鎮守台灣,最好施琅永遠不要回來。

    可是事與願違,過得一個多月,施琅帶了水師又回到台灣。

    韋小寶在岸邊相迎,隻見施琅陪同一位身穿一品大員服色的大官上得岸來。

    那大官還在跳闆之上,便大聲叫道:「韋兄弟,你好嗎?這可想煞做哥哥的了。

    」原來是索額圖,心中大喜,搶上前去。

    兩人便在跳闆上拉住了手,哈哈大笑。

     索額圖笑道:「兄弟,大喜,大喜。

    皇上降旨,要你上北京去。

    」韋小寶心中一喜一憂,心道:「我若是肯去北京,早就去了,小皇帝很是固執,他決不會向我投降的。

    我不答應打天地會,他就不會見我的面。

    」施琅笑嘻嘻道:「皇恩浩蕩,真是沒得說的,皇上已答允撤了台民内遷的旨意。

    」 台灣衆軍民這一個多月來,日日夜夜都在擔憂,生怕皇帝堅執要棄台,大家都說皇帝的話是「金口」,說過了的話決無反悔之理。

    施琅這句話一出口,岸上的官員聽到了,忍不住大聲歡呼,一齊叫了起來:「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消息不胫而走,到處是一片歡呼之聲,跟着是劈劈拍拍的大放爆竹,比之過年還熱鬧得多。

     據史籍所載,當時朝廷決心棄棄台,已有成議,全仗施琅力争,大學士李麝又從中斡旋,這才決定設立官府,派置駐軍。

    在當時似是小事,於後世卻有莫大的影響。

     當年施琅若不力争,清廷平了鄭氏後就放棄台灣,将全合軍民盡數遷入内地,則荷蘭人勢必重來,台灣從此不屬於中國版圖了。

    因此其時雖有不少人指施琅為漠奸,但於中華民族而言,其力排棄台之議,保全此一大片土地於中國版圖,功勞也可說極大。

    施琅曾奏減台灣地租田賦,康熙從其議,可說有惠於全台百姓。

    其次子施世綸,居官清廉,平民百姓若和官員缙紳争執,施世綸必袒護平民,因此民間稱為「施清天」,即後世說部「施公案」的主角。

    施琅第六手施世骠,為福建水師提督,康熙六十年駐台,史稱:「八月十三,怪風暴雨,相逼為災,兵民多死。

    世骠終夜露立,遂病,九月,卒於軍中,下旨悼恤,贈太子太保。

    」此人在飓風襲台時通宵在外指揮救災,因而病死,也可說是個愛民好官。

    此是後話,按下不表。

     且說索額圖傳下旨意,對韋小寶頗有獎勉,命他尅日赴京,另有任用。

    韋小寶謝恩畢,兩人到内室摒衆密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