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四○回 奉旨議和

首頁
    韋小寶這次拍馬屁拍在馬腳上,碰了一鼻子灰,好在他臉皮甚厚,也不以為意,對着傳旨的欽差大罵自己該死,心中卻想:「天下那有人不愛戴高帽子的?定是這些羅刹兵中國話說得不好,把小皇帝聽得胡裏胡塗,惹得他生氣。

    」将教授羅刹兵華語的幾名師爺叫來,痛罵一頓,罵完之後,拉開桌子又和他們賭起錢來,擲得幾把骰子,早将康熙的訓誡抛到了九霄雲外。

     忽忽數月,冬盡春來。

    韋小寶在愛瑪雖然住得舒服,卻時時記挂着阿珂、沐劍屏等幾個妻子,曾連遣親兵,送物回家。

    六位夫人也名有衣物用品送來,大家知他不識字,家書卻是兩免了,隻是命親兵帶個口信,說家中大小平安,盼望大帥早日凱旋歸京而巳。

    這一日京中又有上谕頒來,欽命韋小寶和索額圓為讓和大臣,與羅刹國使臣議訂和約,京中又派來鑲黃旗漢軍都統佟國綱、護軍統頓馬喇、尚書阿爾尼、左都禦史馬齊四人相助。

    佟國綱宣讀上谕已畢,又取出一通公文宣讀,卻是羅刹國兩位沙皇給康熙的國書,這時已由在北京的荷蘭國傳教士譯成了漢文,國書中說道: 「謹奉上撫禦華夏,洋溢寰宇,率賢臣共圖治理,分任疆土,滿漢兼統,聲名遠播,大聖皇帝曰:向者父阿列克席米汗羅為汗,曾使尼果來等賫書至天朝通好,以不谙中國典禮,語言舉止,陋鄙無文,望寬宥之。

    至頌揚皇帝,舛謬失禮,亦因地處荒遠,典禮素昧所緻,幸無見罪! 皇帝在昔所賜之書,下國無通解者,未循其故。

    及尼果來等歸問之,但述天朝大臣以不還逋逃人根特木爾等、并騷擾邊境為詞。

    近聞皇帝興師,辱臨境上,有失通好之意。

    如果下國邊民構釁作亂,天朝遣使明示,自當嚴冶其罪,何煩辄動幹戈?今奉诏旨,蛤悉端委,遂舍下國所發将士,到時切勿交兵。

    恭請明察我國作亂之人,發回正法,除嗣遣使臣讓定邊界外,先令末起、佛兒魏牛高、宜番、法俄羅瓦等星馳賫書以行。

    乞撤雅克薩之圍,仍詳悉作書,曉谕下國。

    則諸事皆寝,永遠楫睦矣。

    上國大臣韋小寶閣下,昔年曾見知於我皇姊攝政女王蘇菲亞殿下,遠臨我京師莫斯科,撥亂反治,有大功於下國,此上國之惠也,下國君臣,不敢有忘。

    謹奉重禮,獻於大聖皇帝陛下,以次重禮奉於韋小寶大臣閣下,以示下國誠信修睦之衷。

    」 (金庸按:此通俄羅斯國國書錄自史籍,正确無誤,惟最後一段關於韋小寶者,恐系小說家言,或未可盡信雲。

    ) 佟園綱讀了國書後,師爺将書中意思向韋小寶及衆将詳細解釋。

    這是軍中的通例,須知文書來往,文字有時頗為艱深,帶兵将官不識字的固多,就算讀過幾年書的,所識也是頗為有限,軍中來文去件關涉軍機大事,如有誤解,幹系重大,因此滿洲軍制有師爺解釋文書的規定。

     佟國綱笑道:「這位羅刹國女攝政王,對韋大帥說得上是頗念舊情,送來的禮物着實不少。

    皇上吩咐兄弟一并帶了來,交韋大帥收納。

    」韋小寶拱手道:「多謝,多謝。

    」又道:「羅刹人不懂禮節,不說自己的禮物很輕,卻自吹自擂,說禮物很重,送給皇上的是最重禮,送給我的則是什麽次重禮,也不怕人笑話。

    」 佟國綱道:「韋大帥獻到京城去的羅刹降人,皇上親加審訊,發現小兵之中,混有一個羅刹大官……」韋小寶「啊」的一聲,跳了起來,叫道:「有這等事?」佟國綱道:「這人十分狡猾,混在小兵之中,一點不勁聲色。

    那日皇上逐批審訊降人,一名荷蘭傳教士作通譯,審到後來,皇上對那傳教士說了幾句拉丁話。

    羅刹降人之中有一名小兵忽然臉露詫異的神色。

    皇上問他是不是識得拉丁話,那個小兵不住搖頭。

    皇上便用拉丁話說道:『将這個小兵拉出去砍頭。

    』那小兵臉色大變,跪下求饒,供認懂得拉丁話。

    」韋小寶逍:「拉丁話是什麼話?他們羅刹人拉壯丁挑運軍需之時說的話,皇上又怎麼會說?」佟國綱道:「皇上聰明智慧,無所不曉。

    羅刹人拉壯丁時說的話,那也會說的。

    」韋小寶道:「為什麼羅刹人平時說的話,皇上不懂,拉壯丁時說的話,卻又會說?」 佟國綱無法答覆,笑道:「這中間的道理,咱們可都不懂了,下次你見皇上之時,自己磕頭請問罷。

    」韋小寶點點頭,問道:「那個羅刹人後來怎樣?」佟國綱道:「皇上細細審問,那人終於無法隐瞞,一點點吐露了出來。

    原來這人名叫亞爾青斯基,是尼布楚、雅克薩兩城的都總管。

    」 衆人一聽,都不自禁的「啊」的一聲。

    韋小寶道:「這家夥的官可不小哪。

    」佟國綱道:「可不是嗎?羅刹國派在東方的官兒,以他為最大。

    雅克薩城破之日,定是他改穿了小兵的服色,以緻給他瞞過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