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一位大智大慧的了不起人物,依照他老人家的武功悟性,該當通解乾坤二經才是,但據他老人家的弟子說道,紅葉禅師并未通解全書。
”
令狐沖道:“看來這部寶典内部深奧無比,即是紅葉禅師這樣的聰明智慧之士,也難以全部領悟。
”方證大師點頭道:“是啊。
老衲和沖虛道兄都無這等緣法,無福見到寶典,否則雖不敢說修習寶典的功夫,看上一看,知道其中所載到底是些什麼高深莫測的秘訣,也是好的。
”沖虛微微一笑道:“大師卻動塵心了。
咱們學武之人,不見到寶典則已,若是見到,定然會廢寝忘食的研習參悟,結果不但誤了清修,反而空惹一身煩惱。
咱們沒有緣份見到,其實倒是福氣。
”
方證哈哈一笑,道:“道兄說得是,老衲塵心不除,好生慚愧。
”他轉頭又向令狐沖道:“故老相傳,幹經與坤經中所載武功的基本法門,所走路子,不但大異其趣,而且是截然相反。
據說華山派有兩位師兄弟,曾有一個機緣到莆田少林寺作客,不知如何,竟然看到了這部‘葵花寶典’。
”令狐沖心想:“‘葵花寶典’既屬莆田少林寺所有,自是秘不示人。
華山派這兩名師兄弟能夠見到,定是偷看。
方證大師說得客氣,不提這個‘偷’字而已。
”方證又道:“其時匆匆之中,二人不及同時遍閱全書,當下二人分讀,一個人讀一部,後來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讨。
不料二人将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是牛頭不對馬嘴,越說越是鑿柄,二人又深信對方讀錯了書,隻有自己見的才是真經。
既然越說越離得遠,二人就分别自練,這樣一來,華山派就分為氣宗、劍宗,兩個本來親逾同胞骨肉的師兄弟,到後來竟然變成了對頭冤家。
”令狐沖道:“這兩位前輩師兄弟,想來便是闵肅和朱子風兩位華山前輩了。
”
原來闵肅是華山氣宗之祖,朱子風則是劍宗之祖。
華山一派分二宗,那也是許多年前之事了。
方證道:“正是。
闵朱二位不得紅葉禅師允可,私閱‘葵花寶典’之事,紅葉禅師不久便即發覺。
他老人家知道這部寶典中所載武學,太過博大精深,他自己以數十載之功,尚且難以通曉,闵朱二人囫囵吞棗的趕讀,一知半解,定然後患無窮,當下派遣他的得意弟子渡元禅師,前往華山,勸谕闵朱二位,不可修習寶典中的武學。
令狐沖道:“想來闵朱二位前輩并未聽從。
”方證道:“仔細想來,那也怪不得闵朱二人。
想我輩學武之人,一旦得窺精深武學的秘奧,如何肯不修習?老衲清靜數十載,一旦想到寶典的武學,也不免起了塵念,沖虛道兄适才以此見笑,何況是尋常武師了?不料渡元禅師此一去,卻又生出一番事來。
”令狐沖道:“難道闵朱二位對渡元禅師有所不敬嗎?”方證搖頭道:“那倒不是。
渡元禅師上得華山,闵朱二人對他好生相敬,承認偷看了‘葵花寶典’,一面深緻歉意,一面卻以經中所載武學,向他請教。
殊不知渡元禅師雖是紅葉禅師的得意弟子,寶典中的武學卻是未蒙傳授。
闵朱二人隻道他定然精通寶典中所載的學問,那想得到紅葉禅師另有深意?當下渡元禅師并不點明,聽他們背誦經文,随口解釋,心下卻是暗自記憶。
那渡元禅師武功本極高明,又是絕頂機智之人,聽到一句經文,便以己意演繹幾句,居然也說來頭頭是道。
”
令狐沖道:“這樣一來,渡元禅師反從闵朱二位那裡,得悉了寶典中的經文?”方證點頭道:“不錯。
不過闵朱二人所記的,本已不多,經過這麼一轉述,不免又打了折扣。
據說渡元禅師在華山之上住了八日,這才作别,但從此卻也沒再回莆田少林寺去。
”令狐沖奇道:“他不再回去?卻到了何處?”方證道:“當時就無人得知了。
不久紅葉禅師就收到渡元禅師的一通書信,說道他凡心難抑,決意還俗,無面目再見師父雲雲。
”令狐沖大為奇怪,心想此事當真出乎意料之外。
方證道:“由于這一件事,紅葉禅師和華山派之間,生了許多嫌隙,而華山弟子偷窺‘葵花寶典’之事,也流傳于外,又隔數十年,遂有魔教十長老攻華山之舉。
”令狐沖道:“魔教十長老攻華山,弟子可沒聽見過。
”方證道:“算來那時候連你師父也還沒出世呢。
魔教十長老攻華山,為的是這部‘葵花寶典’,其時華山一派勢孤力弱,無力與魔教相抗,當下與泰山、嵩山、恒山、衡山四派結盟,五嶽劍派之名,便由此而起。
第一次在華山腳下大戰,魔教十長老鍛羽而去,但五年之後,十長老精研了五嶽劍派的劍法之後,卷土重來——”令狐沖聽到這裡,突然想起在思過崖後洞所見的骷髅,以及石壁上所刻的武功劍法,不禁“啊”的一聲,叫了出來。
方證道:“怎麼?”令狐沖臉上一紅,道:“打斷了方丈的話頭,恕罪則個。
”方證點了點頭,道:“這一次十長老有備而來,對五嶽劍派劍術中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