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探視,卻見他穿了漢人衣衫,心想火頭巳起,如不撲滅,勢必燎原,聽以當下發作了出來。
乾隆又道:“兒子已從各地物色了不少好手,用來對付這批紅花會的叛逆。
太後身邊得力的人,到那時兒子也想借來一用。
”太後心想:“我手下的武士你一向就瞧着不順眼,現在想叫他們打頭陣,與紅花會的叛徒鬥個兩敗俱傷,這借刀殺人之計,我豈有不知?”於是說道:“妤,到時候你來調用吧。
”乾隆挂念着香香公主的消息,道:“太後請回寝宮安息吧。
”太後道:“嘿,你跟我來。
”站起身來,走向武英殿正殿。
乾隆不知她什麼意思,跟了過去。
太後在殿門上輕敲兩下,殿門大開,乾隆吃了一驚,隻見殿中燈燭輝煌,執事太監排成兩列,八個親王大臣跪下接駕。
太後與乾隆走到殿上兩張椅中坐下。
乾隆一顆心突突亂跳,向下看時,見那八個親王大臣都是皇室貴族,為首的是自己兄弟和親王弘晝,那是雍正的第五子。
此外是鄭親王、恭親王、恒親王、履親王、裕親王六位親王,以及北甯貝勒和大将軍兆惠。
乾隆心神不定,不知太後這番布置是何吉兇。
太後咳嗽了一聲,說道:“先帝崩駕時,遺命八旗兵由宗室八人分統,但這些時候邊疆連年用兵,先帝的遺命,一直沒能照做。
現在賴祖宗福蔭,今上聖明,回疆巳經削平,從現在起,八旗精兵歸你們八人分帶,務須用心以報皇上的恩典。
”八人忙磕頭謝恩。
乾隆心:“原來她還是不放心,要把我的兵權分散。
”太後道:“請皇上分派吧。
”乾隆心想:“這次我落了下風,反正我巳不想舉事,分散兵權也是無妨。
”於是把正黃、正紅、正藍、正白、鑲黃、鑲紅、鑲藍、鑲白的八旗兵分派給了八人統領。
和親王等八人磕頭謝恩。
太後當即命兵部與宗人府付給兵劄書狀,手一揮,遲玄托着一個盤子上給乾隆,乾隆在燈下見卷軸外面是雍正親筆寫的漢文字的“遺诏”兩宇,旁邊注着一行字道:“國家有變,着八旗親王會同開拆。
”乾隆不覺雙手發抖,心想原來父皇早就防到日後機密洩漏,如自己敢於變更祖宗遺規,甚至反滿興漢,遺诏中必定命八旗親王誅他而另立新君。
但他是個深沉之人,随即鎮定,雙手捧着遺诏交給太後,微微笑道:“父皇深謀遠慮,明見百世,兒子隻要及得上父皇萬一,太後就不必再為兒子操心了。
”太後把遺诏交給了和親王,道:“你把這先皇遺诏恭送到雍和宮綏成殿,派一百名親兵日夜看守,就是有今上聖旨,也不能離開一步。
”和親王領了懿旨,把遺诏送到雍和宮去了。
雍和宮在北京西北安定門内,原是雍正未登位時的四貝勒府,後來雍正死了,乾隆為了追念父皇,特地擴建成為一座喇嘛廟。
太後把遺诏給乾隆一看,示意你如敢輕舉妄動,我自有制你之法,而把遺诏放在雍正的舊居,面子上是不忘先皇,其實是不放心置在宮内,生怕乾隆派人暗中消毀。
太後布置巳畢,這才安心,打了一個呵欠,歎道:“這個萬世的基業,你要好好保守啊!”說着站起身來,出殿回寝宮去了。
乾隆送太後出殿,忙召侍衛詢問,白振禀道:“陳公子巳送娘娘回宮,娘娘現在寶月樓上侯駕。
”乾隆大喜,急速出殿,走到門口,回頭道:“在路上打什麼事嗎?”白振說:“奴才等曾遇見紅花會的許多頭腦,幸虧陳公子攔阻,沒出什麼事。
”乾隆點點頭,道:“你跟我來。
”
乾隆到了寶月樓上,向室内一望,果見香香公主面壁而坐,喜道:“長城好看麽?”香香公主不理,乾隆心道:“待我安排大事再來問你。
”於是走到鄰室,命白振立即派遣親信侍衛在樓外和樓頂守禦,不許任何太監出入,再召禦林軍統頓福康安進宮。
白振急速傳旨出去,不多時,福康安匆匆趕到,乾隆命他率領部屬,到雍和宮内外埋伏,密囑了好一陣了,福康安領旨去了。
乾降又命白振率領衆侍衛在雍和宮各殿埋伏,安排巳定,說道:“明兒晚我在雍和宮大殿賜宴,你召陳公子、紅花會所有的頭腦和黨後一齊來領宴。
”
白振本來正自懷疑,派這許多人到雍和宮幹什麼,聽了這話,才知是要把紅花會一網打盡,心想那一定是有一場大厮殺了,磕了頭正要走出,乾隆忽道,“慢着!”
白振回過頭來,乾隆道:“召雍和宮大喇嘛呼音克!”白振命手下侍衛出去宣召,等呼音克進來磕見,乾隆低聲道:“你到北京有幾年了?”呼音克道:“臣服侍皇上已經二十三年了。
”乾隆道:“喂,你想不想回西藏去啊?”呼音克磕頭不答,乾隆又道:“西藏現在有達賴和班禅兩個活佛,為什麼沒有第三個?”呼音克道:“這是向來的規矩,自從國師………”乾隆攔住了他的話題道:“要是我封你做第三個活佛,去管一塊地方,沒人敢違旨吧?”呼音克喜從天降,連連磕頭,說道:“聖皇隆恩,臣粉身難報。
”乾隆道:“現在我要叫你做一件事。
你回去召集親信喇嘛,準備了硝磺油柴引火之物,等他傳訊給你時,”說着向白振一指:“你就放火燒宮,從雍和宮大殿和綏成殿燒起。
”呼音克大吃一驚